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林川森 《考试周刊》2009,(10):76-77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不可避免,这一问题在农村初中尤为突出。如何有效地控制“学困生”的数量,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作者试从影响学困生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及学生个人原因分析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该文拟以现阶段贫困生较为集中、贫困生问题最为突出的西部地方高校为关照点,在简要分析高校贫困生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贫困生个人等方面全方位分析“问题”之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供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丽 《时代教育》2012,(22):118
农村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危害着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后,探索出了农村中学生厌学主要有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为此采取增强学生自信,推行赏识教育;与家长协作,转化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实施情感教育;完善社会保护,加强社会监管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问题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转化这些"问题学生"使之成为合格的学生便成了教育工作不可小觑的问题之一。"问题学生"的转化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基于此,从"问题学生"的概念以及分类为基点,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影响四方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依据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提出相应的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贫困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殊群体,一些贫困生存在严重的自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分析贫困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即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出发,需从国家、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和升学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适应期、过渡期、疏导期三个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家庭不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生对心理问题防范意识淡薄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应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教育对策翟大林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影响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的不正常行为,给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转化为犯罪,也完全可以转化为正常的行为。良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是学生问题行为向正...  相似文献   

8.
个人品德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培养与提高个人品德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应该从小开始重视,以临桂一中1302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初中生的个人品德存在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肖之建 《班主任》2000,(6):28-28
“问题学生”传统的称谓是“差生”或“后进生”,具体说就是指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学校、家庭带来麻烦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校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如教育不当,将会给社会留下隐患,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对研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范丽云 《考试周刊》2010,(24):216-217
本文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指出了目前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的疏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因素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当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人数多、比重大、成绩差与心理行为不够健康等,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生活环境欠佳,学校未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并帮助学生有效抵御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既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网络成瘾的危害性,最后从社会、家庭、学校、大学生个人等方面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引导高职生较好地避免网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邓剑华  陈万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122-124,F0003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知上的偏离、心理上的偏失、情感上的偏激和沉迷网络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教育和管理,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采取符合学生心里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困境有日趋增多的趋势。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只有采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对策,才能使中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学生“心理贫困”现象主要表现有:1.厌学恶学;2.逆反;3.不良的人际交往;4.网络成瘾;5.感恩意识缺失。造成中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因素有:1.家庭不良环境;2.学校教育工作失误;3.社会不良环境;4.个体不良心理素质。解决中学生“心理贫困,,现象的对策有:1.改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着力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但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大学生因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而产生心理挫折,进而影响到学习、身心健康,并危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合理利用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顺利成材。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弱势群体:类型、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类型及其形成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并就此提出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种种濒临甚至突破底线的思想道德危机表现.可以用负性思想道德状态这一概念加以概括,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维度展开成因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