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阐述图书馆"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意义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利用网络宣传、举办公益活动、整理出版典籍史话、制作纪录片4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应该如何"讲好中华典籍故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大千风味菜肴作为大千文化及内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味和历史典故。为了助推大千文化国际化传播,推广内江地域文化,提升内江文化知名度,本文从大千文化和内江地域文化出发,采用直译、意译的翻译策略,结合中式菜肴翻译命名特点,对大千菜肴菜名进行英译,旨在使英译后的大千风味菜肴既能反映菜肴原料和烹饪方式,也能彰显内江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从而讲好大千故事,传播内江声音。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大批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参观旅游,品尝中国美食,在吃中了解各地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化,因此,对地方美食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在川菜上的翻译有一定的成就,但对于大千菜肴的翻译却仍处于空白状态。大千菜肴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创作的菜系,作为川菜中的一部分,不仅具国画大师张大千叹为观止的绘画艺术特色,更具有四川特色还具内江地方特色。本文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对大千菜肴进行翻译研究,以达到传播内江本土文化,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内江,了解内江文化,从而促进内江经济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陆璐  潘宇 《科教文汇》2011,(8):65-66
“沧浪濯缨”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屈原与渔父的故事,源自《楚辞》中的《渔父》篇。此典故形式多样,被后世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唐宋两代.并且使用形式灵活。“沧浪濯缨”典故内涵丰富.除了有清正廉洁不随波逐流的意义外.还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其现实意义亦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图书馆古籍瑰宝的坚强保卫者与守护神。图书馆员在讲好中华典籍故事中理应扮演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文章从图书馆员讲好中华典籍故事的现实意义、优势分析、思路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图书馆员讲好中华典籍故事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百善孝为先     
我父亲喜欢用故事教育子女,尤其是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讲典故。他常常说,孝乃众善之始,做人之基。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有忠心,指望他为国家效力?在父亲讲的故事里,要数买肉孝敬爷爷的故事印象最深刻了——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并对中国菜很感兴趣。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越小冤家     
新安 《百科知识》2021,(32):14-17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战乱不断,偏居东南一隅的吴越两国虽远离中原,却凭借雄厚的国力跻身诸侯争霸的行列.数百年间,吴越两国不仅逐鹿中原,鏖战群雄,而且相互征伐不断,结怨日深,由此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今人除了从"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文献典故中寻迹一二之外,还能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古迹中了解当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固定,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9.
章慕荣 《知识窗》2005,(11):40-43
西方文明史上有一个著名典故,叫做"皮洛士的胜利",意思是"付出极高代价才取得的胜利".这个典故来自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的远征经历.他原本想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样通过远征建立一个大帝国,可惜他没有亚历山大那么幸运,皮洛士的远征没能使他给历史留下一个庞大帝国,却使他留下了一个"皮洛士的胜利"的谚语.  相似文献   

10.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周兴、来俊臣是出名的酷吏.周兴触犯法律后,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讯.来俊臣深知周兴为人狡诈,恐难招供,于是故意请教周兴:"罪犯若不招供,当用何法?"周说:"这事容易,取大瓮,四周用火烤,让罪犯坐进去,没有不招的."来俊臣当即命人准备大瓮设炭火,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了,招还是不招,请君入瓮!"周兴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只好认罪.这则历史故事,便是"请君入瓮"的典故.这同时也给发明创造以启发:以毒攻毒.  相似文献   

11.
兰洁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65-169,174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文章常常因为典故的恰当使用而增色。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特有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这是因为典故的内涵并非显而易见,只有处于同一文化中的读者才能顺利地理解典故的隐含意义。典故的隐含意义,即典故的语用隐含,是指典故在具体的文本使用中所产生的比喻义﹑外延义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含义。因此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文本中典故的语用隐含意义就成为典故翻译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从语用隐含的角度和文化传真的原则对英汉典故词语互译的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政清 《科协论坛》2007,(12):74-74
烹调实用美术,主要是指烹饪菜肴造型,菜点装饰围边,雕刻出各种花卉、鸟兽、鱼虫、盆景人物等,用以装点菜肴,美化宴席。这里讲的烹调实用美术是狭义的,"实用美术"它只涉及烹调美术。  相似文献   

13.
张莉 《科教文汇》2008,(5):166-166,173
典故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典故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翻译效果。本文简要比较了英汉典故的异同,并着重从英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入手探讨了英汉典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典故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典故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翻译效果。本文简要比较了英汉典故的异同,并着重从英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入手探讨了英汉典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脉。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为中国思政课程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美德故事结合起来,用故事+的方式,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底蕴,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刘友桂 《内江科技》2007,28(6):19-19,22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不同语言中的典故各有其丰富的民族特色。本文从典故的来源比较了英汉典故的共同之处及其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广泛应用下,互联网基础建设日臻完善,互联网媒体不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生活,也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提出了更多挑战和要求.高校应充分认识多媒体时代思政课程教学主要趋势和不断发展的需求,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思想引导下,紧密结合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例如红色旅游资源、英雄事迹、名人典故等,赋予思政课程新内容、新内涵、新意义,不断探索依托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要讨论在21世纪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影响问题,首先应明确区分"中国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命运和影响,必须从普世文化和多元文化说起,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中华  相似文献   

19.
凉菜中的象形拼摆是我国烹调技艺中一朵瑰丽的鲜花,它以首菜上桌,先为食者所瞩目,被誉为"厨艺杰作"、"餐桌上的艺术珍品",为驰名中外的中国菜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象形拼摆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才应运而生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往频繁,制作宴席菜肴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象形拼摆的应用则越来越广泛。所以,高水平的拼摆应用是摆在烹饪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填补了典故领域本体研究的空白,为开发基于典故领域本体库的各种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加速数以万计的典故的实例化过程,本研究采用了词典法与互信息法相结合的中文分词方法协助分解典故要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