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日趋紧张,极不和谐。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独钓韩江雪     
叶子橙认识韩江雪是在一场辩论赛上,那是一场市中学生竞技交流.上午是辩论赛.下午是知识问答。 她们组抽到的题目是”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对方则是”论人与自然不可以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和摒弃将人与自然相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人性的本真等几个方面,探索梭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异同,从而寻找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共处,人与环境的相生共长,追溯中国梦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科学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科技的进步及突破性进展推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人对自然的依赖走向人对自然的征服 ,再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科技仍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柯的《乌尔禾》是西部生态小说的代表作品.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红柯构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乌托邦.所有生命平等相处,保持着最原始、最纯净和最美丽的形态.敬畏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贯穿整部小说. 《乌尔禾》中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对现代社会的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与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一脉相承。在阐述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用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证中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念,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要求。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权利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从而为可持续发展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承认生命和自然界有一定权利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政治保障、公平正义是核心内容、诚信友爱是道德基础、充满活力是力量源泉、安定有序是关键环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的崇尚自然、尊重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人类只有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和谐相处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要做到和谐相处,需要人们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掌握和谐相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变形”的生态解读——从奥维德到卡夫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同名作品《变形记》中,都有关于人类变形的描写。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两部作品所引发的生态思考,以及作家在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存在的关系中所揭示的人类走向非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和发展都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时代课题相一致的.生态伦理学就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怎样相处而产生,并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生态伦理学的中心就是要为人和自然进行合理的定位.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如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到正确地认识自然、科学地利用自然和有效地保护自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陈汉云 《考试周刊》2007,(15):26-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成人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人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面对的基础性问题,它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为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1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认识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人类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当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在中学教学中起到了独特的德育教育的功能.通过教学的深入,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地方政府追求的愿景之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选择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美国马里兰州政府倡导和实施的理智发展战略,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政策为手段、以激励为基础,在全州范围内有效扭转了盲目扩张牺牲未来的发展模式.该战略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抽象原则应用到了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的具体实践中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创新性.这对我国地方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精神危机却有所忽视.作为建立在生态维度上的关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理论旨趣应该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追求,不仅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人类自身的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