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大课堂”与“小课堂”有效衔接的问题是关乎着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做好大小课堂的衔接问题既有助于促进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确保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保证。缺少了“大课堂”的有效支撑,思政“小课堂”便失去了实践的阵地,也会由于给养的不足而终成为“空中楼阁”,而缺少了“小课堂”支撑的社会“大课堂”也会失去凝聚力,也会由于内在核心强化不足的问题而呈现出步履维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加快,以及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学生公寓已然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工作,是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工作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工作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其工作途径要多样化,并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而课程思政则成为落实全面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建立紧密关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渗透,由此培养学生正确、健康、优秀的思政素养。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展开研究,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总结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培养与传承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发展赋予高等院校承载的历史使命。突出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鲜明的教育导向渗透到教育全过程中、促进思政教育全面发展、建设大思政教育格局现已成为高校办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大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联系,分析了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如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创新思政教育工作途径,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在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建设工匠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熏陶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许锋 《教书育人》2012,(18):88-89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新形势下,高校公寓思政辅导员如何做好公寓学生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高校公寓思政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应做到:管理育人,管理要严格;服务育人,服务要周到;环境育人,环境要舒适。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中职学校教育贯穿始终,党中央提出了“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所以,建立健全“大思政”格局是中职思政课教育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大思政”格局的提出,展现了教育系统内从事理论和实际的工作者们,不断深化认识学生成长因素的结果,只有中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才能不断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能够表现出“课程思政”的魅力,也就是德行的魅力、人文素养的魅力以及价值引领的魅力得到体现,为了积极推进“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优化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落细进行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50-251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而高职院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大部分师生把精力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此情况下,“思政课程”融入其他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思政课程”的基本情况,然后论证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三全育人”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以课堂思政教育为主阵地的思政教育范式,建立一种新的非组织化的思政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即课程资源。“三全育人”之十大育人体系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各个因素的育人功能,将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作思政课程进行建设。二是交往场景即课程单元。交往场景是校园师生交往情境,一个场景即为一个思政教育的师生交往情境,类似于课堂教学中一个基本课程单元。三是交往过程即教育过程。师生交往过程通过思政教育意义阐释、师生互动等达成共识,落实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高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是教授高校学生某个领域中专业技能的课程,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内在联系。文章针对车辆工程专业课“发动机原理”,从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环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以及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发动机原理”上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从理论基础视角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挖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必然要求;从辩证逻辑视角看,两者体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辩证关系;从实践路径看,构建教育共同体和大思政格局,使二者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是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对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投入相对薄弱,阻碍了课程思政覆盖全部课程的目标。分析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为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是为公安队伍培养输送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推进公安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融通”理念,坚持“经师”与“人师”角色融通、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通、理论课程思政与实训课程思政融通、教学设计与中国观照融通,为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基于保险学专业课程“财产保险”的思政研究与实践,提出“四多一线”课程思政设计方案,以期为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如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快车道”、如何促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按下“快捷键”是当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三全育人”教育根本方针的指引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尚存在误区和偏差。为尽快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克服“狭义化”“标签化”“同质化”“割裂化”等问题,提高融入的“契合度”“融合度”“匹配度”“达成度”,为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助力。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延伸,是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核心要义,也是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革新的现实需求,更是明确高校人才培育基本导向的战略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研究视角,对高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高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从聚焦课程思政导向,强化协同育人体系革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紧盯课程思政落实,补齐课程建设制度短板三方面进一步把握好思政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加快“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的有效构建,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校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具体落实中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如缺乏上下联动的引导机制、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机制不足、缺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的有效评价体系等。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应从顶层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解决课程教学改革现实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研究生德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发展。文章对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框架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思政融通”思路;通过构建授课内容、形式、团队和管理机制“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实施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有效融通。最后,以《药学名家大讲堂》融通实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式思政教育成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