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然口述自传》由浩然亲口讲述、郑实笔录。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浩然的大量短篇小说在当时广为传播。他的两部长篇代表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人后来曾以当时中国文坛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来称之。然而,对这位被刻上时代烙印的作家的争议,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没有停止过。本书通过浩然的回忆,将这位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毁誉参半的文学工作者坎坷而波折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1951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立。诞生伊始,出版社主要领导人直接关心和亲自过问长篇小说的组织、编辑出版工作,就成为长篇小说这种文学的重型武器得以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我社首任社长冯雪峰同志看了杜鹏程同志的《保卫延安》,即指出这是史诗式的长篇佳作,并很快约作者面谈,帮助他把长篇改好。事后杜鹏程同志跑到马路上还兴奋得手舞足蹈,然后又认真地进行了修改,使这部长篇更趋成熟。第二任社长王任叔(巴人)同志看了浩然同志的《喜鹊登枝》等优秀短篇小说,因为自己很喜欢,便亲自加工发稿,对作者也多有鼓励。这以后,才有浩然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浩然的一点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然想起浩然。几年前,浩然补齐重印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批评家学者有些微词。我也以为《金光大道》是浩然比较失败的作品,重印意义不大。但这并不防碍我一直认为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某一个阶段中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的重要性甚至延续到不属于他的时代。只有很少的作家,是重要的,同时又是优秀的。 不瞒说,我读浩然的作品都带有研究性。就我个人欣赏取向而言,西方侦探小说或香港连续剧更让我入迷。不能欣赏的作品很有价值,能够欣赏的作品没多大价值,这是常有的事。好在浩然并不为我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浩然与韩映山都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浩然是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韩映山曾是保定市作家协会主席。当然,韩映山的名气不如浩然大,但他却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荷花淀派的重要成员。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和这两位作家都认识并且熟悉。自1980年2月北京晚报复刊以来,这两位作家在北京晚报副刊上发表的作品,大都是经我手处理后才见报的。我和浩然是1971年春天认识的。自那时起,他一直支持我的工作,很热情。我也一直像对老大哥一样尊敬他。而韩映山,我则是1961年在南开大学读大一时认识的。那时,韩映山和我们一起听张怀瑾先生的《文…  相似文献   

5.
《古炉》是在《浮躁》《废都》《秦腔》《高兴》等长篇之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第13部长篇小说。从2007年《高兴》完稿之后,贾平凹就开始新长篇《古炉》的创作。在长达4年的写作过程中,他于2010年5月完成了64万字的新作,并且修改三遍,这部作品在规模上让贾平凹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来,在那片较为寂寞的儿童文学园地上,始终有那么一批埋头耕耘的人,他们为着祖国的明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一朵朵或姹紫嫣红、或淡雅清新的小花,冯文学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长篇儿童小说《火山湖探险》、《梅花铺奇案》和《蓝箭行动》出版后,都反响不俗,最近,他精心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儿童小说《湍急的河流》又由希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浩然出书慰亡灵·孟皋卿·今年春节,借拜年的吉日,我有幸见到了浩然同志。问候之后,池送我由他主编的《北京文学》1996年第二期,我一翻目录,离地看到浩然同志写的一篇文章《用灵魂和生命镌刻的碑石》,它像磁铁吸住了我的视线,我一口气将它读完。回家后,我又读...  相似文献   

8.
老舍(1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1944年开始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相似文献   

9.
薛宝海 《视听界》2008,(2):118-118
上周的《南方周末》作了“浩然去世”专题,这使我想到了几年前也是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一篇抨击浩然的文章。那是针对浩然“发文说自己是农民作家”,文章言辞激烈,读来很爽,更精彩的是文章结尾:“全国农民在文化大革命受苦受难的时候,你浩然在干什么?在享福!在作威作福!你也敢说自己是农民作家,呸!”  相似文献   

10.
田方 《视听界》2006,(4):99-99
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创作的长篇连播《一路格桑花》,2005年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长篇连播节目(该项国家级奖项只设置两个名额)。这是连云港电台继1997年的《世纪贵族》获国家三等奖,1998年的《人间正道》获国家三等奖,1999年的《西北王的败落》获国家三等奖,2000年的《人气》获国家二等奖,2001年的《英雄时代》获江苏省广播文艺一等奖,2002年的《拥抱生命》获国家一等奖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连云港电台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成绩,与其独到的创作思维和方式密不可分。一、把握时代脉搏连云港电台在长篇连播选材上,第一…  相似文献   

11.
少年长篇小说创作热现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儿童文学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无疑就是少年长篇小说创作热的出现,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影响力也在日趋扩大,《男生贾里》、《草房子》、《小鬼鲁智胜》、《我要做好孩子》等一批长篇佳作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力,足以证明长篇地位的重要性。90年代少年长篇热的出现应该说与整个文学大气候的影响不无关系:中央领导和文艺界对长篇创作的大力倡导和政策倾斜;成人技篇热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近年儿童文学出版界对长篇创作的格外青睐;全国儿童文学评奖对长篇小说的倾斜等等因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和直接导向的作用。少年长篇创作热的…  相似文献   

12.
浩然,一个中国文坛无人不知的名字,伴随着一段令国人辛酸的历史。他以歌颂新人新事的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步入文坛,以描写社会风云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扬名于世,以反映农村新时期改革的《苍生》再次崛起。他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形成执著的眷恋农村、热爱生活的素养和本色,怀着“写农民,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中国作协组联科审读作家作品时,就知道了参与编辑“三红”(即《红日》、《红岩》和《红旗谱》)的黄伊,可直到198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来自地狱的报告》讨论会上,我才认识了他.并知道了他是广西钦州的壮族人。此时,由于我已调到广西工作,双方便有一种亲近感。1995年他和卢万成创作的写爱国老将冯子材抗法侵略的长篇小说《南疆血》问世后,他让我写篇评论,以表示对壮乡的热爱,于是我不辞重托,写了篇《爱国精神的赞歌——读长篇历史小说〈南疆血〉》,在广西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千枝绽绿,叶儿泛碧。甘肃人民出版社向我约稿,我便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再一次修改,从中挑选了24篇小说,结集成《哑巴喊冤》和反映水泊梁山人物外传的长篇系列小说《血溅藏春楼》,离开了家乡微山湖畔,一路西行而去。在郑州换乘车次。我闯进了海燕出版社的《故事世界》编辑部。接待我的是一个朴实的编辑,他叫李叔和。他告诉我,已在1986年编发过我的两篇故事,也读过我在别的刊物发表的一些故事,只是互相未曾见过面。他指出我作品中的优点,也直爽地道出不足之处。我向他诉说了在农村坚持业余创作的苦  相似文献   

15.
烸铂 《档案天地》2014,(1):33-37
王蒙,1934年10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王蒙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发表《青春之歌》,24岁被打成右派,52岁担任共和国文化部长,一生勤奋创作,作品包括《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狐》、《庄子的享受》,累计已超过千万字。他用诙谐幽默,刚柔相济的笔法,描写青春、发掘智慧、探讨人性、关照社会,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2012年,在从事文学六十年之后,他出版《中国天机》一书,用半生的经历阐述他对于新中国历史、政治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月31日,由北京市作协、北京市民族联谊会联合主办的作家赵晏彪新创作的长篇人物传记《衡焕儒风雨六十年》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赵晏彪继《汪海三十年》后推出的又一本长篇力作。中  相似文献   

17.
9月6日,在日本东京,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退休。谈及引退理由,宫崎骏表示,“制作《起风了》花费了5年时间。如果再亲自着手创作下一部作品可能要花6年、7年,考虑到自己的年龄,那就要80岁了。我亲自去制作长篇动画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碰到上海新闻界几位关心我的同行,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我:“老王,你是不是去过美国了?”我在感到奇怪之余,如实回答:迄今为止,我从未去过美国。这些同志是在看了我在1985年9月27日《上海政协报》上发表的通讯《顾维钧在纽约》和我在1985年11月9日、19日民革《团结报》上发表的近四千字的长篇通讯《乡思缕缕情悠悠——老外交家顾维钧在纽约近事》之后,想到有些细节的描绘,象是作者采访过顾维钧本人,因此猜测我是否去过美国。 1985年10月,《文汇报》驻美记者张治平同志为纪念联合国成立40周年而写的纽约通讯中说,他曾多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前,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位小报的青年记者在湘中农村采访时,偶见快板《汪精卫是个大汉奸》手抄本。当年汪伪汉奸卖国贼的倒行逆施,残害国人,出卖祖国,认贼作父的无耻行径,激发了他的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发誓:“我一定要写汪精卫叛国投敌的长篇小说”!要把汪精卫的汉奸嘴脸画影图形,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位青年记者就是最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长篇纪实小说《傀儡梦》的第1卷《公开投敌》的作者:黄鹤逸。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长篇纪实小说《傀儡梦》以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中国现代史为背景,以辛辣、生动的笔触,正面描绘了汪伪政权从出笼到覆灭的历史过程。全书共分5卷,每卷独立成篇,依次为:《公开投敌》、《粉墨登场》、《矛盾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