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心理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的迅速变革,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其职业倦怠成因,并探索地方高校职业倦怠干预路径,以促进高校教师实现生命的整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紧张状态。文章探讨了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职业生涯计划、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提升教师公平感、自我调节等措施,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高校教师在数量、质量、科类和层次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为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受到了影响。本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原理,提出从内外两方面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出台的的一系列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全国各地民办高校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民办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其职业倦怠现象逐渐突出并且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职业倦怠不仅抑制了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还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如何正确引导教师调整心态,重燃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提高,是民办高校前进路上应首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随机选取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对结果分析、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对这一思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但高校女教师因社会压力、家庭和个体因素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为此,针对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改善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解决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内在要求,目前高校在学术评价、职称评审、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导向未能给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预设明确、合理的目标,反而加重了其生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诱发了诸多焦虑和倦怠情绪。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加强职称评审的透明度,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当前教师走出职业倦怠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以赣州市某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然后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腾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102-104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源于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性、教师收入的相对不足性、群体内部竞争的过度性和教学科研评价的市场性,要缓解其职业倦怠,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傅端香 《高教探索》2015,(3):119-122
职业倦怠是指现代人在应对复杂社会时产生的亚健康的生存状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适应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学科类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提出了预防和改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师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的高发期。专职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关注研究这批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地方高校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阐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辅导员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彭腾 《当代教育论坛》2007,(23):102-104
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源于教师数量的严重短缺性、教师收入的相对不足性、群体内部竞争的过度性和教学科研评价的市场性,要缓解其职业倦怠,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异化,是高校教师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及他人关系的异化。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分工和自然选择、科研和育人职责的背离、专业自主权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分离等是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原因。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要从职业选择的源头及促进职业流动入手,回归教学本位,落实教师专业自主权,以人为本,真正实现高校教师在劳动中的自由和自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是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校教师评价问题凸显。着眼于目前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基于存在的制度设计问题和评价效果的缺陷,提出新时期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主要对策,设计新时期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社会、心理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地方性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趋严重。地方性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受职业压力、角色模糊、职业认同感的消减、管理体制的欠缺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外部环境及自身调节,可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帮助地方性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表现:其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其二,高校教师感觉压力过大;其三,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普遍,这些必然危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当下,虽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它诱发于合理的多元背景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转型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重的负荷,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难以回避。从学理而言,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与已有的高校教师问题研究相比,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复杂的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易导致教师产生身心健康问题,而且也导致教师的职业成效降低,从而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推力,掌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规律,分析了高校教师基本特征,高校工作氛围及高校管理制度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队伍“断层”问题辨析刘国瑞教师队伍“断层”已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解决高校教师队伍“断层”问题,不但事关高校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与否。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