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台钓的发展,人们体会到属于同种状态下的灵敏度的差异,在实际垂钓中的一般情况下意义不大,常不予计较,只把灵敏度按三种状态——双饵悬浮、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单立法)、双饵触底(共立法)分为最灵敏、较迟钝、最迟钝三个等级,这叫“钓状态”。钓状态似乎已成为通常的选择。如何通过调漂确定状态,对有经验的钓手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一般钓友来说就不尽然了。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使还不具备熟练调漂技能的钓友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调漂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5):46-46
竞技钓法的推广和普及,使钓技理论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鱼漂的调整问题上却始终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调目越高钓目越低越灵敏,换句话说就是调目和钓目的差值越大越灵敏,另一种说法认为调目越低钓目越低越灵敏。本人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局限性。科学的钓组灵钝观是在具体鱼情水情的前提下,分析饵重、鱼漂的剩余浮力、水表面的张力三者哪一种是影响鱼吃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鱼漂的调整减小这一主要因素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从而形成合理的调钓方法。本人的钓技水平同大师们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之所以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谈出来,是想通过钓友们的批评来验证我的观点,如果我的观点对钓友们有点帮助,那更是意外之喜。  相似文献   

4.
苏群 《钓鱼》2014,(10):25-25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老鬼钓鱼学校在台钓的基础上推出了拉饵钓鱼术,将悬坠钓鲫鱼的钓术提升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无疑,就池塘钓鲫鱼来说,拉饵钓法是最好的。但是,如同所有的钓术一样,拉饵钓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和针对性,拉饵的应用必须要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施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换句话讲:拉饵钓法是个较宽泛的钓鱼方法,但它并不是广泛的钓鱼钓法。  相似文献   

5.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6.
程宁 《中国钓鱼》2001,(5):23-25
在了解了浮漂的调钓原理后,还需要了解浮漂的选用依据。如果选用错了浮漂,即使调钓得正确,也照样钓不好。短身短尖子浮漂:适合于钓“水皮儿”(接近水面的浮鱼)。这种漂立身快,饵下沉的幅度小,便于游速较慢的鱼跟饵。粗短身硬长尖子浮漂:它立身快,适合捕捉中上层鱼讯。钓生口浮鱼时,丢鱼少。  相似文献   

7.
衣善新 《钓鱼》2007,(5S):20-21
有些钓友主张在水库钓鲤鱼时用调4钓4的调漂方法。应该说,这种钓组是可以钓鲤鱼的。尤其在用的钓饵较黏,没鱼吃饵就不会化散时,而鲤鱼吃饵多为拉漂,钓组在调4钓4的情况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8):26-27
用1目大的饵不仅调4钓2时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也能使调5钓3、调6钓4、钓10钓8……呈-触-悬状态,只要调钓目差是2目,都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最大的饵是“1钩重与调钓目差之和”,设1钩重为3目(下同),最大值就是3+2=5目。当两颗饵团都是5目大时,长子线钩饵的重量全压水底,  相似文献   

9.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钓一线     
张炎冰 《钓鱼》2009,(18):9-9
“台钓”从调4钓2、搓饵钓底入门,两钩状态是下钩卧底,长子线松弛;上钩触底,短子线伸直。竞技钓快鱼会遭遇鱼口越钓越小,视力差、视觉反应迟钝一点的人不是看不到动作,就是抓不住口,特别是为节省装饵时间而用拉饵的时候,饵轻了、小了,调4钓2几乎不反应鱼口。冬天,在大棚里钓鱼是一种享受,让人乐此不疲。但冬天的鲫鱼咬钩极轻,即使用1号浮标拉饵,钓底最多也就是半个黑格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钓零目差     
张炎冰 《钓鱼》2009,(19):15-15
浮标表达鱼讯的方式主要有上升、下挫、起伏、摇晃、颠簸等,这是正常情况,其中能确认为鱼咬钩,并从视觉接受到迅速作出扬竿反应的是下挫和上浮。所以钓常规鱼都是调高钓低,即调目高于钓目,如调4钓2、调3钓1,调和钓相差2目,钓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触底,反应鱼讯既不夸张也不隐蔽。另一点是它可以及时反应饵重变化,即标尖浮至2目就说明钩上没有饵了。  相似文献   

12.
尚立和 《钓鱼》2006,(3):15-17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接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窄;又因饵重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14.
孤独渔翁  海宁 《钓鱼》2007,(4X):47-48
不论春夏秋冬,浮游矾钓中的浮水和沉底钓以及船钓,用生虾都十分普遍,所以,很多钓友对生虾活养方式都非常注重,因为如果无法用活虾,就会失去花很多钱买活饵的意义,倒头来还不如用活虾肉好。不过有许多种鱼,都对虾情有独钟。当然,会吃死饵的也有,如鳞鱼、红鱼由等鱼种,所以,说活虾饵是海钓的万能饵。  相似文献   

15.
于中海 《钓鱼》2010,(10):40-41
在我们那个小圈子里,有两位钓友龚培朗、龚培发,钓技平平,却让我学会了一招,真是受益匪浅。 习学台钓时,我就知道调漂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无钩调漂、双钩带饵调漂、单钩带饵调漂……但我一直崇尚双钩空钩半水调漂。我认为这种调漂法简捷实用,调目和钓目结合后,充满玄妙和变数,足以应对多种鱼情水情了,何必再去学习其他的调漂法?  相似文献   

16.
梁育民 《钓鱼》2004,(17):19-19
悬坠钓在大陆已开展有十几年了。但是关于悬坠钓的钓目,该咋调咋定的讨论屡见报端,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垂钓运动的普及兴旺,也说明钓鱼人的素质在提高。我的钓龄快40年了,玩悬坠钓也有十几年了。悬坠钓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传统的卧坠钓高,逼得我必须重新学习,以求识得庐山真面目。悬坠钓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基本上可分二种。一种是钓组在半水中调成平水。此时钓组的比重或密度与水体的比重或密度不等,钓组在水中无剩余浮力,钓组在水中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延长水线,调成下钩饵刚刚触底,视目杆正好为零目时,这就是人们所所公认的,悬坠钓的极限灵敏点。于是就产生了钓目愈小愈灵,钓目愈大愈钝的原则。我把去掉一个饵后的目数叫单调目,去掉二个饵后的目数叫双调目。单调目及双调目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无法随时了解钩上留饵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钓饵一加几     
张之晔  许方 《钓鱼》2007,(9X):12-13
鱼饵的针对性是应该强化还是淡化?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有如下困惑:包装上标志了鲫鱼,但钓上来的全是鲤鱼,还有如草鱼饵疯狂钓鲫,就是没有草鱼上钩,说鲤、鲫、青、草、鳊都有效果的综合饵,却不如简简单单的熟红薯钓青鱼和草鱼有效。钓鱼都是从不分鱼种、不问大小开始,然后再慢慢地进步到钓对象鱼的,如此则鱼饵越来越复杂。钓对象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拟饵钓技巧     
庞在虎 《钓鱼》2005,(18):42-42
拟饵是用于钓取肉食性且有掠食行为的鱼类,如大口黑鲈、红梢、鳜鱼、鳃鱼、翘嘴红鲇等。使用拟饵钓鱼不是所有的拟饵都能奏效,它的前提是拟饵的大小、形状、颜色必须符合所钓对象鱼的食性。施钓的时间符合被钓对象鱼的习性。虽然用拟饵钓对象鱼较为宽泛,但也必须注意季节和用饵。如果你在钓鳃鱼时用了蚂蚱型拟饵,设想,你一天的努力都可能白费。尽管鳃鱼有掠食行为,但它还是有视觉。换言之,拟饵只有必备了饵的具像,对应了鱼的食性和有掠食行为的鱼,你才有可能钓获。因此,选择拟饵的前提与技巧,就是拟饵使用是否对路。  相似文献   

19.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20.
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几天,我在武汉南湖钓起一条重18千克的大青鱼。去年建国50周年大庆前夕,9月29日,我在南湖又钓到一条重24.5千克的大青鱼,真是每逢佳节有喜事。 这日天气多云间阴,偏北风2-3级,气温19-29℃。我来到南湖南岸采用传统钓法垂钓,使用的是“韩力”11米手竿、可装8米线的小型绕线轮、直径0.35毫米“富司达”钓线和伊豆9号上黑钩。窝饵是安陆“钓鱼王”饵和武汉山“满篓”饵,钓饵是用麝香红鲫饵及面粉调浆的包饵。下钩后鲤鱼、鲫鱼、鲂鱼频频上钩。下午5时,窝点出现气泡,尔后浮漂缓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