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写好一篇叙事作文,既要做到善于巧设波澜,又要做到入情入理。《北窗古樟》一文围绕北窗外的一棵古樟树展开来写,“我”由最初的畏惧到渐渐走近,并与之发生了一系列深深浅浅的故事,这是一条主线。古樟的形象也因此变得生动、亲切起来,给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家门前有一棵古樟树,听爷爷说,这棵古樟树的三个枝杈总是伸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在他小时候,就是这般模样。爷爷摸摸胡须对我说:孩子,这可是国家保护植物呀!古樟树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本次辩论的背景材料是教材提供的两则信息:材料一:浙江台州的一棵称为文物的古樟树,生长在将要修建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由于当地农民坚持要保护它,所以在历经两年多的反复争论后,才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花费320多万元将古樟树移到另一地方。  相似文献   

4.
我家门前有一棵古樟树,听爷爷说。这棵古樟树的三个枝权总是伸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在他小时候,就是这般模样。爷爷摸摸胡须对我说:“孩子,这可是国家保护植物呀!”  相似文献   

5.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平江县三市镇天湖村观赏千年樟树。远远望去,大樟树站在河堤上,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好美的一棵树呀!这是一棵香樟树,有一千多岁了,树高45米,树冠直径45米,9名壮汉张开手臂才能抱住树干。  相似文献   

6.
北窗古樟     
<正>一棵高大茂密的古樟树,被野藤缠绕着,四周遍布灌木、荆棘,有瘆人的荒坟,听说还有蛇虫出没。它耸立在位于学校后排的教工宿舍的北窗外。虽说近在咫尺,于我来说,却是敬畏而远之。那时,对于这棵古樟树,我总是远远地观望,很少靠近,但总会想象那里生发着许多书本上不能穷尽的神奇古怪的故事:它们的主角、配角是松鼠、  相似文献   

7.
在我校小广场后有两棵樟树,其中一棵高大茂盛,另一棵矮小稀疏。我们问了总务处的林老师:“是不是这两棵树移植过来的时候大小就相差很多呢?”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两棵移植过来的时候,都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和一个用泥土包起来的根。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差不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科学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樟树生长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与光照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受光照多。2.与水份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得到水份多。3.与土壤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土壤肥沃。4.与移植过来的根部泥土…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逆旅     
<正>我们村有几棵上千年的古樟树和不少老房子,其中刘家楼是最有名的。建国前几年,刘家楼曾办学招生,我奶奶在这里读过几年书。现在,她与同窗们当年的合影还挂在刘家楼的大厅里。奶奶已经快80岁了,最近她不停地催着我向管理这座老房子的刘叔叔打听那些同学的下落。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感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师:下面,让我们怀着敬仰之情再次来到宋庆龄故居,去看一看那两棵樟树(出示图片)。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在你眼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棵大樟树,高大,挺拔,绿油油的叶子在太阳下泛出明亮的光。可是现在,樟树开始掉叶子了,这可有点不正常。现在是夏天,它为什么会掉叶子呢?我发现这棵大樟树下半部分的树皮已经不见了。是谁将樟树的皮弄掉了?我仔细观察,并不像是人为的。树干上有小洞穴,并且有蚂蚁从洞里爬出来。这棵树下有一窝蚂蚁!这些跟大樟树掉叶子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直奔文眼,走近樟树 师:大家都读过课文了,那么,知道宋庆龄对樟树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生:她舍不得樟树. 师:是的,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其实这是两棵樟树. 师: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在文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还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简单地写一写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12.
审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题,会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而且还是宋庆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含义。文章详细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特有的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组织学生练写(说)是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但是,如何让"读"与"写"无缝链接,实现"读写结合"效益的最大化呢?笔者以为须做到"三合"。一、内容吻合请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的教学片段。【片段一】师:请自由读读第4节,思考: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这是两棵能够永久保持香气的樟树。  相似文献   

14.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被分配在一偏远山区小学工作。学校被群山环抱.透着几分秀气。校园东面有一棵老樟树.苔藓满布.中空可立人。据当地的民办老师说这棵樟树足有5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5.
董剑 《考试周刊》2011,(78):50-5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小朋友,猜猜我们学校校长办公室门口的“卫兵”是谁?告诉你吧,那是一棵高过三层楼的大樟树。这樟树长得粗粗壮壮、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7.
龙猫的橡果     
史军 《少年月刊》2015,(Z1):88-89
在《龙猫》影片的开头,草璧一家搬到乡下的新家,在他们屋子旁边的小山上矗立着一棵参天大树。在被问到这是什么树时,爸爸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那是一棵樟树。"可是如此高大的樟树还真不多见,虽说最高的樟树可以长到30米高,不过通常的樟树只有普通二层楼房高,是不是爸爸搞错了呢?后来,小梅追龙猫进大树树洞的时候,有了明确的证据。树洞里的叶子能明白地告诉我们,爸爸说的是错的。那些叶子显然是橡树的叶子,而不是樟树的叶子。因为樟树的叶子有很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18.
千年古莲子复活 田 纳 ①浙江杭州西湖边的一株莲花曾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原来,这棵看似普通的莲花,是由宋朝的莲子"沉睡千年"后"复活"孕育而成的. ②据悉,这颗莲子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李峥嵘博士在偶然的机缘之下得到的.原来,两年前,李峥嵘博士在山东北宋的考古层中发现了一批莲子,开始尝试培养.而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埋藏千年的古莲子竟然惊人地成活了.  相似文献   

19.
在我校小广场后有两棵樟树,其中一棵高大茂盛,另一棵矮小稀疏。我们问了总务处的林老师:“是不是这两棵树移植过来的时候大小就相差很多呢?”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两棵移植过来的时候,都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和一个用泥土包起来的根。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差不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科学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樟树生长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万石植物园秋游。清早6∶ 30分刚过,我就急急忙忙地爬起来。吃过早餐,背上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我们走进植物园,阳光明媚,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许多花草树木的名称,让我感到特别惊奇的是一棵大樟树,它是1984年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现在它已长成了两三个人都合抱不拢的大树,浓密的树叶给人们带来了清凉。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棵大樟树。我们在植物园里度过了开心有趣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