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北京电视台为重拍电视剧《红楼梦》举办的“红楼梦中人”全球华人选秀活动,把中国经典名著与火爆的选秀形式嫁接起来,制造了2006年度规模不小的一次文化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6年,北京电视台为重拍电视剧《红楼梦》举办的“红楼梦中人”全球华人选秀活动,把中国经典名著与火爆的选秀形式嫁接起来,制造了2006年度规模不小的一次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3.
盘点     
《视听界》2007,(1):1-2
2006电视大事记 省级卫视竞争日趋激烈 2006年选秀争奇斗艳,“斗”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东方卫视号称超男的(《加油!好男儿》。选秀过后.两台又相继把真人秀摆上了擂台:湖南卫视有《变形计》和(《我是冠军》.东方卫视则有(《舞林大会》及(《创智赢家》。  相似文献   

4.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国内电视荧屏最火爆的节目类型莫过于平民选秀节目,从中央台的《梦想中国》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莱卡·加油!好男儿》与《雪碧·我型我SHOW》,平  相似文献   

6.
创新娱乐——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随着“超女”的热播,“平民选秀”的真人秀节目形态由此成为中国电视娱乐的热点。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出近20张类似“超女”选秀节目的批文,预示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选秀大战”一触即发。人们曾预测这场选秀大战仍是“三足鼎立”: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卫视《我型我秀》。然而出人预料的是,东方卫视双拳出击的另一只拳头《加油,好男儿》却成为三国大战中的一匹黑马。《好男儿》于4月20日于上海拉开“海选”大幕,其后收视率便逐渐攀升。在上海地区,《好男儿》与《我型我秀》始终在收视排行榜上较同…  相似文献   

7.
舆论     
《视听界》2007,(1)
·盘点·2006电视大事记省级卫视竞争日趋激烈2006年选秀争奇斗艳,“斗”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东方卫视号称超男的《加油!好男儿》。选秀过后,两台又相继把真人秀摆上了擂台:湖南卫视有《变形计》和《我是冠军》,东方卫视则有《舞林大会》及《创智赢家》。  相似文献   

8.
电视     
《视听界》2007,(1):114-115
《越狱》6月要进中国三家国内台争相抢购,《梦想中国》今年停办导演称并非没有通过审查,兰大卫视“同题PK”电视选秀节目,“红楼梦中人”北京复赛拉开帷幕观众质疑“红楼梦中人”,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6,(17):25-25
今年被称作中国的“选秀年”:仅仅在选秀重地上海,东方卫视的两档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SHOW》就分别以超过5%和4%的收视率稳居收视排行榜前两位。而在全中国范围内,《超级女声》也保持在1%左右——别忘了,这档去年红得发紫的中国版《American Idol》,今年的总决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喧嚣和热闹的电视选秀年。《梦想中国》、《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等,一场场大型电视选秀接踵而至,令观众目不暇接。能否操办起一场全国性的大型电视选秀活动,越发成为检验衡量省级卫视能否跻身全国一流电视媒体的决定性标准。2006年,江苏卫视以《绝对唱响》的收视佳绩和社会影响力证明了其作为一流电视媒体的实力。本期个案研究聚焦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希冀为解读当前“电视选秀迷局”提供一个鲜活的答案,并对今后电视选秀的发展趋势与走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范明献 《青年记者》2006,(24):58-59
师从《流行偶像》、《美国偶像》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自从2004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引入内地后,经本土化改造,3年的发展,现如今在内地荧屏已经遍地开花。从唱歌选秀、跳舞选秀、功夫选秀、主持人选秀到影视剧演员选秀,从中央台、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以及星空、华娱卫视选秀节目到处大放异彩。《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热,使得其他门类的电视娱乐节目顿失颜色,当今电视已被誉为“选秀时代”。面对选秀电视节目的繁荣,在总结其电视理念及其经验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选秀节目热播背后的隐忧。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前后是中国电视业界的重要转折点。湖南卫视开发的《超级女声》大型选秀节目红遍中国。各地卫视纷纷效仿。彼时的重庆卫视也在积极谋划。他们打造了一台更娱乐化的选秀栏目《第一次心动》。  相似文献   

13.
一、开展“请给荧屏亮分”活动 2006年,咬文嚼字杂志社组织了“请给荧屏亮分”活动,发动受众每月检查一家电视台的荧屏语文差错。接受检查的12家电视台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一套)、安徽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浙江卫视。检查结果已在2006年《咬文嚼字》杂志上逐月发布。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喧嚣和热闹的电视选秀年。面对荧屏上如此众多的综艺选秀活动,观众应接不暇。在这股电视选秀浪潮中,任何一家电视媒体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和影响,但是既要主动参与其中,逐风追潮,又要避免盲目跟风、照搬克隆,对于电视综艺选秀的新生力量来说,在2006年打什么牌,举什么旗,如何做出差异性、独特性,无疑成为考验“媒体智慧”的一个难题。江苏卫视以《绝对唱响》向全国电视观众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绝对唱响》是江苏卫视2006年全力打造的全国男女对唱组合选秀活动,也是今年启动较晚(5月启动,6月23日才播出第一场海选)…  相似文献   

15.
刘珺 《青年记者》2007,(9):47-48
海选、“PK”、短信投票,在这些并不新鲜且大众业已熟悉的“选秀”形式中,媒体评审成了2006年末电视“选秀”节目惟一的新元素。在《雪碧我型我秀》9进8比赛中,“媒体顾问团”隆重亮相。顾问团成员的身份、年龄各异:有《新民周刊》的执行总编,有《新闻晚报》的首席记者,有《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有人行不过几年的《申江服务导报》年轻记者,还有《南方周末》的文化记者。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7个,代表了7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他们拥有潜移默化一大批读者观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赵尚 《声屏世界》2007,(4):18-19
对于过去的2006年,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视选秀年。这一年,全国各地省级电视台推出了数十台选秀类娱乐节目,如《我型我秀》《超级女声》《舞林大会》《红楼梦中人》《第一次心动》等,它们在激烈争夺收视份额的同时,也带来了滚滚财源。尽管如此,许多人都已经认识到,由于节目缺乏创新、负面新闻不断、商业气息过浓等原因,电视选秀类节目总体上已经开始黯淡。“目前电视内容的同质化只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海外电视节目的学习,可以缩短与国际电视产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隋海燕 《视听界》2006,(6):38-39
经历了去年“超女”异常火爆的比赛场面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国内的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其中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SHOW》最为火爆。这些选秀节目采用了相近的“战术”:明星评委的点评、面向全国的海选、层层过关的竞赛、观众的短信投票和PK环节。而且,这些选秀节目出现了时间和地点的扎堆竞争。此外,为了扩大影响,今年国内的选秀节目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超级女声》变换了评委的人选,还在比赛中新增加了复活机制;《梦想中国》加大海选的播出量,从直播10天增加到…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爆荧屏之后,电视选秀类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走俏一时,成为当下中国电视文艺的翘楚。江苏卫视悄悄调整了视角,其《红豆·绝对唱响》以平实的风格,将大众参与的电视“造星”,变成了大众沉醉的电视“狂欢”,选秀在娱乐的意义上成为音乐对话、情感碰撞的手段。一、让音乐成为对话:文化配方的创新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在诸多选秀节目中没有流于平俗,反而以绝对原创的男女对唱组合概念,在众多选秀节目中令人眼前一亮。其特别的节目样式——以音乐作为对话,赋予其独特的韵味。《绝对唱响》的情歌对唱大大拓展了节目的文…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电视是速朽的媒体,这一点对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来说似乎有些言中。经历了2006年星光熠熠的全民选秀狂欢时代,到了今年,虽然《非常6 1》、《红楼梦中人》、《星光大道》还在每周如约而至,但平民选秀类型整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引爆了国内电视真人秀市场,随后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各省级卫视纷纷效仿,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全面开花:《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超市大赢家》、《莱卡加油!好男儿》、《创智赢家》等选秀活动轮番登场。短时间里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抢占了市场份额的真人秀节目在横扫神州大地并一夜之间成为带有某种社会和商业意义的时尚符号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