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改革校运会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现有的学校运动会在观念、内容和形式上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大纲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学校运动会进行一定的改革。一、更新学校运动会观念要办好一届校运会,组织者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校运会主要以田径为主,竞技性强,项目单一,枯燥乏味而且参加比赛的人数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场边晒太阳、聊天,因其没有项目所以对比赛结果也并不关…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以竞技体育活动为内容,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用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校运会,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上的错位。笔者试图从现行校运会的负面影响入手,结合本校连续三年来校运会的改革,初步勾画出体育节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运动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校运会项目设置、竞赛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普通高校校运会应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和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拳、以培齐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看了本刊2003年第11期“校运会究竟怎么了”一文后,深有同感。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运会,虽已将其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但绝大多数学校只求形式不求效果,这确实与当今学生的心理需求不符,更重要的是与目前学校体育的目标要求脱节。对此,我校从1999年开始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经过长迭4年的修正实施,逐渐完善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愿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谌助华 《体育博览》2011,(7X):128-129
校运会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型集体活动,其比赛形式一般是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校运会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模式,它只注重了竞技性而忽略了大众性,而且偏离了现代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种陈旧、枯燥与单一的校运会,只是少数学生施展能力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运动会缺乏热情,缺乏参与意识,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因此,改革旧有校运会的模式,开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健身体育和阳光体育的校运会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我校校运会的改革与创新中,就比赛规则、项目设置、比赛时间和拓展内涵等诸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只有不断地对校运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适应时代的需要与发展,才能让校运会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它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的利与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多数学校运动会是以田径项目为主,而且注重竞技性忽略了大众性,已显得陈旧,枯燥,单一.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不高,已不适应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运动会内容的设置上,应让一些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集体性、社会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进入校运动会.铜陵学院体育部对2002年校运动会的内容及组织形式进行改革性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校运会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模式,这种陈旧、枯燥、单一的校运会,使绝大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和参与意识。针对于此,结合我校现状,全体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与参与下对现行的校运会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读了2008年第3期《中国学校体育》季庆宪老师的"校运会改革比赛项目设置的有益尝试",本人也有同样的改革思路和出发点,但是在增减项目的内容上抱有不同的看法,愿和季老师及同行们探讨。一、改革原则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改革要坚持传统性原则。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不能改变其原有性质。传统的校运会实质上就是田  相似文献   

9.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学校精神面貌的窗口。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以竞技体育活动为内容,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今,我们用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校运会,不难看出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上的错位。对此,笔试图从现行校运会的负面影响入手,结合本校连续三年来校运会的改革,初步勾画出体育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吴楠  李建章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89-89,91
借鉴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并探讨了构建“奥式”模式校运会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以便真正实现校运会的全面育人功能和价值,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财经大学2005-2009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山西财经大学2005-2009级学生身体形态方面,学生存在肥胖、偏轻现象;从学生平均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教育部97%的要求,测试结果反映出山西财经大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只是处于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走访相关专家等方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现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对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就实施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怎样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构建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教育改革倡导的主题思想。反思目前体育院系理论课考核的内容与方式,似乎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教材落后,考核内容陈旧,重点不突出,考核注重形式,能力技能考核所占的比重偏小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从学校运动会改革创新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校运会如何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多种多样的趣味性、参与性、竞赛性为一体的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现今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校近5年来对这个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运动会比赛项目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改变校运会参与人数少且参与者较为固定的现状,一些高校尝试在校运会上设置趣味运动项目。增设趣味运动项目有助于提高全校师生对校运会的关注程度,也能达到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的目的。但改革传统田径运动会须谨慎。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的组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成为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尊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主选择,尽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及所选教学内容合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便更好地完成课时和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步入21世纪,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然而学校运动会(简称校运会)却仍旧是以田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老面孔出现,它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它进行有益的探究。本文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着手,阐述了改革当前校运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校运动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化形式和机制,而社会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基本的体育教育活动。人们的社会化总是通过一定的过程而实现的,这种社会化过程本身所采取的运动会的形式,与社会化的目标、特点以及它的效果等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校运会往往具有某种社会化现象,它包含了各种交往、互动、精神、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结构与规范化等现象。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并使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把文化价值内化于人格系统,同时,形成传统和风气。这也意味着,举办校运会体现了学校的观念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行的学校运动会却存在了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项目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参加人数较少,规则主要采用单项协会审定的正式规则。为此笔者在研究校运会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参加人数、规则和奖励方式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课间操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它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大多是流于形式,组织管理的力度不大。多年来学生只做一套国家规定的徒手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浓,参与的热情不高,显然实际效果不大。有些学校为改变这一现状,试图通过组织开展课间操评比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课间操的积极性,但效果仍然不佳。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一弊端。本文通过对课间操作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实验与研究,探索一条提高课间操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课间操时"出工不出力"的状况,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课间操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