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教父”,以极富个性化与客观冷静的风格颠覆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积极实践反常规写作,引领“新小说”流派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派系中崛起。其代表作《橡皮》《窥视者》与《嫉妒》的理念实践都展现出强烈的先锋性与反叛性,为小说艺术发展增添了不可忽视的新可能。“窥视”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眼光成就了罗伯-格里耶小说典型鲜明的冷肃文风,同时作为重要的叙事角度参与承担进作品的人物描绘、空间建构与结构交织。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具体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窥视”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2.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是物本主义的首创者,他的代表作《橡皮》体现了其物本主义思想。首先,他注重情节发展的自在性,并将杂乱无序的场面或物象作为结构小说情节的要素和推动情节进展的契机。其次,人物趋向淡化,物成为小说描写的主体。最后,阿兰·罗伯—格里耶在小说创作语言上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模式,在修辞上他反对使用拟人化的比喻,提倡使用“转移隐喻法”;在遣词造句上他善于运用“中立性”词汇和带科学色彩的数量词。由于阿兰·罗伯—格里耶在创作手法上的刻意求新,从而获得了“客观小说”之称。在艺术创新的同时,新小说派的作品包括《橡皮》亦存有显而易见的缺陷,对此,本文亦作了相应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细读罗布——格里耶的小说的人大都有一个印象——他的小说总有那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并不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发现罗布一格里耶小说中的费解之处,恰好是理解他的作品的开始,这也是罗布一格里耶在创作中有意这样做的。罗布一格里耶小说让人费解的现象之一是,读者不容易象阅读传统小说那样,一下子认清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谁。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就容易使读者对作品叙述的内容与含义产生误解,或者  相似文献   

4.
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隐藏了许多内容,不仅隐藏了中心人物,还隐藏了最核心的情节,这些都是由小说的叙事方式,由叙述者观察的位置和角度决定的。罗布.格里耶可能要告诉读者:所谓的真实、真相是不存在的,是无法弄清的,不存在传统小说中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代表作之一《橡皮》颠覆了传统小说中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末的特点,而选择构建、粘接一个个平面画面,接着又用橡皮把它们擦拭掉,这也就是他的"橡皮擦拭"写作手法。文章中浅析了《橡皮》和《嫉妒》两部作品中的"橡皮擦拭",并且从时代背景和家庭出身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写作手法的诱因。可以说,"橡皮"在不断地擦拭,不断地还原。  相似文献   

6.
《橡皮》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品之一。它触及到法国政治舞台上不同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在“新小说”中是少见的。《橡皮》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框架,却又不象侦探小说那样注意故事的完整与统一。它实际上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理小说。作者意在表明:作家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应动真情,而刻意去表现物对人的“中立性”和“陌生性”  相似文献   

7.
《暗示》的批评文章,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文体”。在并不深奥的层面上,它最受注意,也最引起争议。具体说到《暗示》究竟“是什么”,不同文章有不同理解,有时同一文章也经常出现判断上的犹豫。在“文体”上,《暗示》的评论提出的另一问题,是它的出现能否看作“传统”小说艺术形式疲惫、衰落的一个征兆?答案似乎是,《暗示》于小说整体变革之间的征兆式关系是否能够成立,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说《暗示》是一种“新的”文体,那么,对批评者来说,就需要寻找文本中的“新的”元素,观察各种元素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一些批评文章中被提到的几组关系有:“叙事”(具象描述)与说理,“真实”与“虚构”,片断与整体等。《暗示》的出版似乎意味着一个“事件”,原因是出于《暗示》本身的力量,部分则由批评的合力所促成。  相似文献   

8.
《橡皮》是20世纪新小说派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成名作。不论是从主题上、情节上来看,还是从体裁上、语言上来看,它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小说不仅淡化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界线,而且通过线索的碎片化处理、体裁的融合,以及对于日常语言的超越,进行了一次有着读者积极参与的"深层的真实"的探索。以《橡皮》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满足于对旧有文学创作样式的颠覆,它们更是以一种离经叛道的形式完成了另一层意义上的继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小说派是战后法国文坛出现并影响世界文学历史进程的流派,它的革命性创新集中体现在反小说,对小说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进行标新立异的探索、罗伯·格里耶即是新小说派的杰出代表,本文以《窥视者》为例,浅沦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派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汉人及后代目录学家没有视《新序》、《说苑》、《列女传》为“小说”,但是现在不少的研究者又把《新序》、《说苑》、《列女传》视为小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小说?该如何看待《新序》、《说苑》、《列女传》的性质?笔者着重从汉人“小说”观念、创作中“名实错位”现象、小说文体的渊源关系以及小说的特征等方面探讨《新序》、《说苑》、《列女传》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国当代文学与电影大师罗伯·格里耶2月19日在法国西部卡昂大学医院去世,享年85岁。1922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的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发表《窥视者》获当年法国评论家奖。之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摄制电影。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由法国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摄制成电影,获得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从1960年代起,罗伯·格里耶创作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当代文学中,法国新小说派作家是以反对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力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而表现出自己的“新”的特色的,在这面旗帜之下,作家们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其中,以娜塔丽·萨洛特和罗布—格里耶为代表,形成了两个极端。娜塔丽·萨洛特代表的是心理现实主义。她认为巴尔扎克式的传统小说只写出了事件和人物的表面真实,“情节使人物在表面上看来似乎自成一体,栩栩如生,实际上却象木乃依一般地死硬僵化。”(《怀疑的时代》见《新小说派研究》)所以,她宣称,当代小说重要的不是“继续不断地增加文学的典型人物,而是表现复杂矛盾的同时存在,并且尽可能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有罗伯·格里耶、西蒙、杜拉斯、萨洛特等,他们一致认为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导致小说艺术停留在滞后状态。所以他们提倡摆脱传统的小说创作观念,从人物、情节、时间、主题等方面予以创新,深入探索前人尚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出,法国新小说有着独特的创作倾向,自成一派、独具特色。本文尝试研究法国新小说的创作魅力与特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隐藏了许多内容,不仅隐藏了中心人物,还隐藏了最核心的情节,这些都是由小说的叙事方式,由叙述者观察的位置和角度决定的.罗布·格里耶可能要告诉读者:所谓的真实、真相是不存在的,是无法弄清的,不存在传统小说中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中最杰出、最激进的作家,被公认是"新小说派"的领袖人物。他宣称的"客观写物论",掀起了一场颠覆传统小说以人为中心观念的"小说革命",并在创作实践中探究了新的写物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一位公认的文体大家,有着自己独特而具有强烈文体革新意识的文学观,对他后期在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对废名的文章观念进行梳理,指出20世纪“六朝文派”的文章观念(通过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他转换为小说创作的文学理念和文学资源,形成了他注意表现“趣味”和“赤子之心”的“性情美学”。正是从这一美学理念出发,废名广泛吸取各家各派的文学营养,创造出谈话风、“乱写”、“写实”和用典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技术,形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小说文体,成为小说文体的一大奇观。由此生发,文章对沈从文等人对废名后期小说的批评进行辨析和批驳,重新评价了废名的后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看《大家》     
本期《大家》同大多数文学期刊步调一致,刊发了“情系汶川抗震救灾诗文辑”铭记五月那场巨大的灾难。本期杂志还恢复了封面人物介绍,选用的是今年刚过世的法国“新小说派”大师罗伯·格里耶。或许是巧合,本期的小说也颇具“先锋”气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国新小说的开山之作,《橡皮》的反叛性深刻地表现在对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的戏仿和变形上。小说一方面通过戏仿《俄狄浦斯》的戏剧形式、故事结构、人物行为等,继承了向古希腊学习的现代派创作传统;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的变形,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颠倒性的俄狄浦斯形象,消解了《俄狄浦斯》悲剧的崇高性。这种看似游戏的创作,是阿兰·罗伯-格里耶企图还原世界本貌的尝试,对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开展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成了一线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新增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吸收了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的,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