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师示范“六忌”示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的示范动作应注意“六忌”:一忌不作准备活动就做示范动作。这样,示E范动作做不规范,容易出现失误。I二忌运动技术不熟练时做示范动作。如果教师本来就不熟练,做出的示范肯定不规范,留给学生的视觉表象肯...  相似文献   

2.
“六心”教育要体现循序性高秋省“六心”教育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科学地安排了教育层次和教育内容,使“六心”教育循序渐进。具体讲就是:在一、二年级同学中开展了“孝心”教育;在三、四年级同学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谈“外号”     
学校里,同学们总喜欢给人取“外号”。我呢,也包括在内。这个同学的脸太白了,我就说:“小白脸。”那个同学经常流鼻涕,我说:“鼻涕大王。”这个同学姓朱,我就说:“一头猪。”总之一句话,我给同学们取的外号数不胜数。我给同学们取“外号”,同学们也给我取“外号”。因为我姓翁,同学们就给我取了“小蜜蜂”、“白头翁”、“不倒翁”三个外号。可我一点儿也不生气。这是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小蜜蜂”十分勤劳,对人无所求,却把用生命换来的蜂蜜毫不保留地献给人类。同学们叫我小蜜蜂不是在夸我吗?“白头翁”是一种鸟,它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有多少同学想摆脱父母的约  相似文献   

4.
【课例评价】 一、学生评价:课后我了解了这五位学生,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实用有效、容易掌握。阅读、背诵、写作起来不觉困难。反而感到新奇。特别是背诵,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理解阅读了一遍,老师就叫我们背诵,开始不相信自己能背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居然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真是神奇,我们学得特有趣。”还有一位同学说:“吴老师很会课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校之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掌握学校的一切权力,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是领袖人物和核心人物。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的兴衰。”基于校长的重要职责和特殊地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肩负塑造人类灵魂、构筑祖国栋梁重任的校长。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作用,轻则误人子弟,贻害学校,重则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因此,这里向校长提出“六要”“六忌”。  相似文献   

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清代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吉萍同学内心充满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只要“点”、“面”兼顾,“鱼”与“熊掌”可兼而得之。吉萍同学不妨这样一试:   一、这位乡下同学学习好,可以让她在学习方面多帮助其他同学,并且要不计前嫌,广交朋友。人非草木,日久天长,谁敢说人们不会换另一种眼光看待她?   二、对一个人来说,出生的家庭和长相是不能选择的。“家在乡下就低贱”,“长得不漂亮就该受嘲笑”,学生产生这种偏见,说明班风不正,这就暴露了不少学生思想素质不高、班级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脱钩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塑班魂。吉萍同…  相似文献   

8.
审清题意是解数学题的前提。要使解题全面正确,必须系统全面地理解题意,洞察问题的实质,揭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容易下手。但有的同学往往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解题错误。现结合教学中的审题提出“六性”,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六步教学法”最初是魏书生同志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来的,它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地讲,“六步教学法”包含下列步骤:①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②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③讨论:若干名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④答题:每组同学回答一部分问题,其余由老师作答。⑤自测:由学生自拟测验题,学生自己回答,自己评价。⑥自结:每个学生自我总结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   “六步教学法”虽然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但笔者在政治…  相似文献   

10.
“迎取”释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宛 《学语文》2005,(1):46-46
《孔雀东南飞》是千古传诵的汉乐府名篇,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将其收入。其中,“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中“迎取”一词,教材注释为:“迎接你回家。”这个注释没有解释“取”字,不确。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主题:选择形式:材料引出话题拟题人:叶冰清材料:徐霞客游嵩山,打听下山的道路,有人告诉他只有两条:一条是平坦大路,易走;一条是险峻小道,难行。徐霞客面临选择,思考之后,他选择了后者。于是,他在陡坡荒草中艰苦地走了十余天才到目的地。经历了这一番艰险,徐霞客十分感慨:“人生需要正确的选择,才能体验险峻之处,领略雄美的风光。”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的内容必须在“选择”的范围之内。一、写作前师生讨论姚乃蔚同学:话题是“选择…  相似文献   

12.
所谓“钟面角”是指时针与分针在某一时刻所成的角,现实生活中电子表用得比较多,许多同学缺乏生活经历,因而遇到此类问题无从下手,其实如果把“钟面角”问题看做行程问题来研究,就容易解答了。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路上遇到一位儿时的同学,感到面熟,但他的名字就在自己的“舌尖上”却说不出来。在学习中,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中,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舌尖现象”。这种现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取而不上。何为“取而不上”呢?“取而不上”是指高考考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没有按时到其所被录取的学校进行报到、注册而选择复读的一种现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由于许多学生“取而不上”,使得部分高校不得不降分补录。尽管分数一降再降,录取一补再补,但仍有一小部分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在《高校招生》杂志上有一些数字:2001届复读生中47%的学生属录取后不报到者。分析这些人不报到的原因,31%的考生是对高校、专业不了解而误填志愿;3…  相似文献   

15.
他的课是浙大一景:200多人的教室坐满了人,有同学自带凳子,还有的站在过道上。“下岗”了,却在三个校区同时开课;上着课,却拿着“下岗”工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张明明小朋友今年上四年级了,长得有点胖胖的,特别爱笑,是一个“开心果”。王小小是张明明的同学,个子很高,很调皮。王小小喜欢给别的同学取外号,给张明明取了一个外号叫“大肥猪”。张明明非常不喜欢这个外号,很伤心,但是并没有出声反对。王小小看张明明不敢反抗,觉得张明明很好欺负,就开始带着一群同学,指着张明明说:“你看,那个小胖子走路一扭一扭的真难看,我给他取个外号叫‘大肥猪’,他都不敢反抗。”所有同学都开心地大笑,从此以后,同学们也都叫张明明“大肥猪”,张明明因此变得不爱跟其他同学交流了,也不爱笑了。  相似文献   

17.
一转眼,“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全班同学买了很多好吃的,来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学们一进教室就忙碌了起来。有的同学负责在黑板上写联欢会的题目《六·一大联欢》,有的同学在用力地吹气球,有的同学站在高处挂气球。还有的同学在做菜,包饺子。同学们都在比谁干得多,都盼望着联欢会的开始,那热火朝天的劲头特别感人!中午,联欢会终于开始了。由我做主持。首先,我宣布:庆祝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正式开始。下面,请看相声《我们的儿童节》。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这个节目结束了。接下来,是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舞…  相似文献   

18.
材料作文“六步法”示例江苏兴化安丰中学孙冬强古人云:“行文有法,但无定法”,“大体须有,定体则无”。这说明了文无定法的道理,但也说明写文章是有法可依的。尤其是训练学生习作、应试,更应有一定的“法”。有了“法”或“框式”,就不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备课必须“博采”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使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具有立体感,避免片面性、表面化;只有“博采”,才可以对诸家评说相互比较,去粗取精;只有“博采”,才能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起创新意识。“博采”有个前提———以教师自我钻研为起点。即确保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先使教材(客体)与教师(主体)之间整合、交融,产生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二、教师备课必须“约取”提倡在备课中“博采”,但并不是说越“博”备课质量就越高。我们必须对搜集到的备课资料来一番“约取”。“约取”的过程也是一…  相似文献   

20.
谢赫著“六法”之说法,似乎已获公认。但细读《古画品录》,觉得“六法”并非谢赫的创见。现提出以供商讨.谢赫的《古画品录》全文共七大段,约一千零一十六字,具体谈及“六法”,在第一段“序言”中。他在“序言”中,简述品画与绘画创作的目的后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从语气上,他似乎已经承认绘画界已有“六法”,却很少有人能全都作到,自古至今多只在某一方面见长.接着他便直接叙述六法内容,声言只有当时陆探微与以前卫协这两人“各该之矣”.最后申明,这一段仅仅是序引,而且,以上所讲的“不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