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亲尝一口菜     
流沙 《广西教育》2007,(12C):21-21
他3岁那年,母亲带着他上街,他要一个小包子。母亲买了一个,他很高兴,他一口咬下去,大哭。原来,包子太热了,烫到了他。从此,他每次吃东西时,母亲总会试试温度,或者先尝一尝。他如果看到母亲没试,就不会吃。  相似文献   

2.
没有溺爱     
陈玲带儿子去早餐店吃早餐。她买了两杯牛奶和几个包子,就和儿子吃起来。儿子拿起一个包子,从中间掰开,只吃包子馅,不吃包子皮。陈玲责怪说:“你怎么能这样吃包子?”儿子说:“包子皮不好吃。”陈玲说:“不好吃也要吃。”儿子再拿一个包子时,陈玲就盯住他,要他全部吃下去。儿子照样把包子从中间掰开,只吃包子馅,不吃包子皮。在母亲的监视下,他不敢再扔包子皮,可又实在不想吃。两片包子皮在他的手里倒腾来倒腾去,就是不往嘴巴送。邻桌来了一对小姐弟。姐姐最多十岁,弟弟五六岁的样子。姐姐吩咐弟弟坐好,就去买早点。她买了两…  相似文献   

3.
一 他仍然记得母亲的话,劳动节是需要劳动的节日. 那是1990年,他念小学一年级.那时候他总想着玩,很多年后才给那时的他找到借口:玩,是孩子的天性. 这个道理,母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那时候母亲说,地里的活还没干完,种子不播下去,来年你吃什么,穿什么,拿什么去交学费? 那不是一个8岁的孩子思考的问题.他思考的是,他要去滚铁环,或者跟其他孩子玩弹球,再或者去拍纸片.在那些游戏中,他才懂得什么是快乐. 于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哭叫着不愿意随母亲去地里.他说,劳动节学校放假,是让我们玩的.母亲就说起了开篇那句话.但他不听.母亲说,地边有映山红,有兰花.他不听,他在地上打滚. 最终,母亲拧着他的耳朵,一起去地里.  相似文献   

4.
小狗汪汪     
小狗汪汪最喜欢吃包子,什么馅的包子他都喜欢吃:肉馅、豆沙馅、豆腐馅、萝卜馅……汪汪吃起包子来可香呢! 因为汪汪喜欢吃包子,所以他整天缠着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包子。”可妈妈哪有那么多的钱呀?这么多的孩子,一会儿要买这样,一会儿又要买那样,因此,妈妈经常叹气说:“唉!如果我哪天真的有了许多钱,一定会买很多的面粉和包子陷,包好多好多的包子,让我们汪汪吃个够。” 冬天的一个夜晚,汪汪做了一个很美的梦,他梦见神仙爷爷给他送来了许多的面粉,妈妈用这些面粉做了许多包子,全家人吃都吃不完,汪汪吃得直打饱嗝。可当汪汪一觉醒来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了。 汪汪觉得很失望,他穿上衣服,轻轻地推开门,奇迹出现了:哇!屋顶上、草地上、树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相似文献   

5.
寒冷的冬天,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同在一座破茅草房里躲避风雪。风很冽,雪很猛,天很晚,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坚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都不开口。过了一会儿,卖包了的说:“吃一个包子”,他想:冷了吃一个包子会暖和些;卖被子的说:“盖一条被子”,他想:自己暖和了就不饿了。又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又说:“再吃一个包子”;卖被子的也说:“再盖一条被子”。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接一个地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接一条地盖被子;卖包子的始终没有盖上一条被子,卖被子的始终也没吃上一个包子。故事的结尾是: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恨我的父亲母亲。我出生在四川省叙永县一个穷山沟里。父亲是个孤儿,只读了三年书,一直靠给东家放牛,西家打柴讨口饭吃长大,更要命的是,他是个哑巴。村里的姑娘们见了他不是逗他玩,就是远远地绕开,人们都以为父亲一辈子都讨不上老婆的。可是,就在父亲30岁那年,他居然用200斤粮食,一筐鸡蛋把38岁的母亲“娶”了回来。人们一阵惊讶又一阵叹息,因为,母亲是个痴呆女人。从我两三岁记事起就懂得了有一个哑巴父亲和一个痴呆母亲是多么地屈辱,因此我一直恨我的父  相似文献   

7.
一我一直认为,爸爸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年轻的时候,他一顿能吃18个包子,一天能插4亩田的秧。作为一个农学院的大学生,他比所有农场的职工都插得快。当女生们累得东倒西歪去吃饭时,他早已拎着一个大黑钵子从食堂里回来了。女生们纷纷议论:“这个大远,这么能吃,以后谁跟了他可倒了霉了。”她们中有一个后来成了我的母亲。那是国家困难时期,据说学校那些饥肠辘辘的教授们都吃过他掏的麻雀,挖的野藕,捉的鱼。  相似文献   

8.
何义 《小学生》2008,(Z1):70-71
小冰(化名)读四年级,家里开了个汽车修理厂,家长平时没什么时间管他,于是放在我班读寄宿。暑假的一天早晨,他买了两个包子,放在爸爸的工作台上后转身进屋洗手(他是个爱卫生的孩子)。这时,厂里的工人叔叔收起了他的一个包子,想跟他开个玩笑。小冰出来后,看到桌子上的包子只有一个了,他便怀疑是爸爸吃了,因为爸爸正好没吃早餐,而且以前也吃过他的包子。可不管他怎么说爸爸就是不承认。旁边的工人叔叔就跟他开起了玩笑说:"哈哈,原来  相似文献   

9.
辉辉语录     
小儿4岁,名叫“辉辉”,聪明可爱,常口出妙语,令人忍俊不禁,现摘录几则与众同乐:公共汽车会滑倒星期六,我带辉辉去动物园玩。在公交车上,喇叭里播放“:车上请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辉辉听完后点点头,对我说“:妈妈,我们要听话。如果乱扔果皮的话,车子就会被滑倒,这样很危险喔,所以阿姨说不能乱扔东西,对不对?”包包和包子星期天,我们在家里做包子吃。香喷喷的包子出笼了,儿子看着直咽口水,对他爸爸说“:爸爸,给我一个包包!”他爸爸纠正儿子说“:不要说包包,要说包子。”儿子点点头,表示记住了。晚上,一家人在客厅里看电视。儿子忽然指着爸爸…  相似文献   

10.
例文秀才吃包子从前有个秀才,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是空话连篇,写得很长很长。别人给他提意见,他不但不听,还说别人没本事。他老婆看不惯,就想暗中找机会教训他。有一天,这个秀才想吃豆沙包,就叫他老婆给他做。他老婆就给他包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包子。秀才见了,十分高兴,心想,包子里一定有不少豆沙馅。豆沙包熟  相似文献   

11.
心灵之梯     
粱阁亭 《小读者》2012,(11):29-30
五岁那年,父母带他去北方的一个朋友家玩。朋友家在乡下承包了二十亩果园,正值金秋八月,一树树带着芳菲香味的红彤彤苹果,对还没见过苹果结在树上样子的他有无穷的吸引力。他抬头望着,舌头舔着下嘴唇:"妈妈,我要红果果。"热情的主人正准备给他去摘,却被他母亲示意的目光阻止。母亲微笑着告诉他:"你想吃的话,就要自己去摘,自己摘的果果吃起来更甜。"他抱着树,双脚夹住,想爬上去,但没有成功;他使劲跳起来,还是够不着。他急得哇  相似文献   

12.
彩色的时光     
正我记事是在3岁左右,我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记忆,这让很多人惊奇。3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母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不在家的,她去食品厂上班,叮嘱姐姐照顾我,说晚上给我们带饼干吃。姐姐嘴里答应着,母亲刚一出门她就跑到外面和街道里的一帮孩子疯玩。他们玩捉迷藏,玩丢布袋子,玩跳格子,就把我扔下了。我有些寂寞,也有些无聊。于是我独自上路。穿  相似文献   

13.
彩色的时光     
<正>我记事是在3岁左右,我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记忆,这让很多人惊奇。3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母亲不在家。母亲总是不在家的,她去食品厂上班,叮嘱姐姐照顾我,说晚上给我们带饼干吃。姐姐嘴里答应着,母亲刚一出门她就跑到外面和街道里的一帮孩子疯玩。他们玩捉迷藏,玩丢布袋子,玩跳格子,就把我扔下了。我有些寂寞,也有些无聊。于是我独自上路。穿  相似文献   

14.
“妈妈,今天我在幼儿园吃了两碗饭、一个包子,还喝了一碗汤。我吃得多吗?我脸蛋儿红了吗?”儿子在回家的路上迫不及待地说。 最近一些时候,儿子食欲不好,有时一顿只喝几口粥,有几次还吐了。带他到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大毛病。 分析原因,是由于他近来经常去奶奶家玩,而在奶奶的11个孙子、外孙中,他又是最小的,自然大家都十分疼爱:一会儿姑姑给买糖豆、一会儿表姐给吃蛋卷……于是我去找奶奶商量,一是不再给他吃零食了,二是坚持天天送他去幼  相似文献   

15.
竹板这么一打,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折,就像一朵花…… 首先,咱先说一说着狗不理包子的来历.说,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40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14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他在当地很快就小有名气了.经过3年的学习,高贵友便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包子店.高贵友做的包子形似菊花、口感柔软、鲜香不腻,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他这儿吃包子.  相似文献   

16.
重阳包子     
张功基 《老年教育》2010,(12):36-37
在我的家乡,有重阳节吃包子的习俗。 8岁那年,我上了本村小学。这天上午课间休息,忽然有个小伙伴说今天过重阳节,晌午吃包子。我一听,口水不由地流了下来,肚子也咕咕直叫。这时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喊起来:“吃包子,吃包子!”霎时间,校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喊“吃包子”。教我们的姜老师匆匆从办公室走出来,当明白了事情原委后,  相似文献   

17.
“我父亲整天工作”,14岁的凯思说,“他早上7点离家,要到晚上7点才回来。那时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吃,而且往往是坐在电视机前面吃。他甚至周末也到办公室去。”许多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把事业上的成就看得比父亲或母亲的职责更重要。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说:“人人都说我妈了不起,聪明能干,又有名气。她有时间到处旅行讲演,却没有时间陪我。”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老是工作。他们想跟父亲或母亲玩,但是办不到,因为他们不许打扰父亲或母亲。听听孩子们转述他们父母所说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19.
开心驿站     
《考试》2005,(4)
天天吃包子不给钱一天去食堂买包子,划卡机出了点毛病,一下划下去25块3,卖包子的哥哥鼓捣了半天也加不回去,可怜兮兮地说要么我记得你,以后来直到把多划的钱用完吧。我看他那个样子也只好同意了。可怜我上顿包子下顿包子地吃了几乎半个月,包子哥哥还欠我2块3。这天我走在路上,就听后面有人指指点点的:"就是她!天天去二食堂吃包子不给钱!"  相似文献   

20.
母亲母亲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当着他的面和一个男人自然地走进了同一个房间,不久房间里传出了颤栗的呻吟,林醒推开门,只看见一床上下起伏的被子。林醒觉得这是他成长的开始。他开始懂得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去理解母亲。母亲,首先是一个女人。父亲父亲形象一直残缺。常因打牌回来晚了,被母亲关在门外。后来,下海去了深圳。中间阔绰过一阵子,叫林醒过去玩,给了他一张卡,让他爱买什么买什么。再后来犯了事。出来的时候又黑又瘦。听说在里面帮人看病和洗衣服,没挨什么打。常听母亲唠叨,那个人,现在还能挣一个子吃一个子,等老了怎么办?还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