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文艺接受角度论中介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介概念和中介思维在文艺学中的广泛运用,展示“中介论”方法的可行性。从文艺接受的角度入手,以“期待视野”为中介,分析文艺接受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期由点到面阐释中介论方法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研究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中介的发现使得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逐渐采纳以中介论认识论为知识前提的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产生了从单因、平面到结构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而中介在文艺与社会参照视阈中所始终保持的内在张力结构,为走向从社会—文艺和文艺—社会两个向度全面建构中介论文艺社会学体系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和人的整个文艺活动息息相关,人的艺术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中介。这个中介环节并非是个体性存在,而是以“群”形式存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所构成的整个“中介体”引导和指挥着文艺价值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接受中得以生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学科,文艺社会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为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期",伴随着理论自觉性的提高,在大量汲取西方文论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尝试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90年代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文艺社会学。文化语境突变下的新世纪文艺社会学虽未就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等达成共识,但研究理论却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对于还正处在反思和重构中的文艺社会学的来说,未来应在明确学科"合法"的前提下,继续不断深化理论,构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体例范式。  相似文献   

5.
想象作为一种审美心理要素,存在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尝试着把想象放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欣赏的活动中,探析想象作为文学和社会中介的可能性、结构及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艺传播是横亘于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之间的一个审美中介,是完整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播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受效果的差异。文章在介绍西方现代传播学与文化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考察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传播行为及观念,以发现人类传播的演变轨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指出文艺传播方式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反映了其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文艺传播的进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发生双向互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更应理解和运用好文艺传播这一中介。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关于文学形式的认识,先后形成五种典型观念,即"工具论"、"载体论"、"辩证论"、"中介论"、"关系论"。"工具论"主张文学形式服务于文学内容;"载体论"主张文学形式是反映内容的手段;"辩证论"主张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介论"主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内容以文学形式为中介;"关系论"主张文学形式的性质在多边关系中确定。本文把"过程"思想引入"关系论"中,认为古今"六种"文艺范式所内涵的普遍性精神为当代文学形式和内涵奠定下了基本质素。  相似文献   

8.
工学思维是在对现今教育理论界所存在的"中介论"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出发来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养成教育思维、构建教育工学、培养教育工程师既是工学思维活动的三步骤,又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统一的工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艺不是审美意识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分学者提出了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其实,文艺不是意识形态。因为意识形态是指带有阶级自觉的体系化的意识或思想,而文艺作品并不总是具有阶级自觉的,更不是什么思想体系。文艺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感情,只是带有意识形成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哲学界和文艺理论界近几年来关于意识形态怎样反映经济基础、文艺怎样反映现实生活的讨论作了综合性的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观点:1.文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间接性的,这种间接性是通过中介作用实现的;2.中介具有间接性、多样性、多层次性.在文艺创作中,创作主体(作家)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结构是最主要的中介;3.把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放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个大系统中去考察,其反映现实生活的中介,就更显出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学科教学是美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文科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以中学文科为母体的美育,其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以美促劳,以美乐群。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文科类专业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例,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体系设置、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文科类专业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例,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体系设置、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理工科大学办文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趋势以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确定,要求理工科大学对文科的发展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在对国内外以工科为主大学的文科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后,提出了有关理工科大学如何办文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文理艺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设置和审美化教学操作研究”提出的将科学逻辑、审美动力、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设计模式是综合课程与教学的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表述?西方美学一直把关和艺术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所在,现当代中国美学侧重于审美关系的研究,审美幻象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对象,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院校的文科学生为对象,以“建立适合文科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目标,根据开设文科物理公选课的教学实践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据此对文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电视艺术和审美文化相关论说的研讨和借鉴,借助中国电视媒介环境的分析,试图从多元、重构、审美生产、审美消费和审美批评等方面探讨新时期中国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