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发挥理性爱国主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意义重大。理性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本质升华,它超越了非理性爱国主义,理应成为我们今天团结奋斗的旗帜。而弘扬理性爱国主义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朴素的爱国情感内化为爱国自觉;培育国民成熟的理性认知和理性思维;落实理性爱国行动,用切身实践诠释理性爱国主义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情感和理性的统一体 ,它首先表现为对祖国深厚的感情 ,但在强烈情感支配下的爱国主义常常表现为一种朴素、非理性的爱国情感 ,这种缺乏理性规范的爱国情感往往会流于空泛的形式 ,表现为狭隘的爱国主义。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不仅难以维系 ,而且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试论爱国精神表达的情感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强烈的情感,更应该有理性的表达方式.真正的爱国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个体道德情感,更重要的在于它基于我们对国家的认识与定位.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走向是国际化,路径是群众路线,行为是适度理性。全球化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减弱了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户外荧屏等新媒体,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陶冶爱国情怀;利用课外实践,巩固爱国情感;与时俱进,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5.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这种爱国情感值得弘扬。然而,有时受外界干扰,大学生爱国情感的表现方式容易偏激和不理性,甚至触犯法律。青年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青年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与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关。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努力培养青年学生成熟、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需要理性的表达,当代大学生如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对整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阐速了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从而得出结论,这对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作为永恒的主题,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大学生的盲目爱国的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保护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引导大学生从朴素的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阶段,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已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任务。本文通过驳斥几个典型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非理性爱国主义观点,探讨如何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8.
<正>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情感的表达是长期以来人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积淀,而在诸多爱国情感表达的主体中,大学生是特征最为明显的一个群体,他们刚刚成年,有较为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性格特点,在很多关乎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会积极地表现出爱国热情,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是值得弘扬的,但是有时爱国主义情感表达方式却表现出了偏激和不理性。在当前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超功利性特征。爱国意识和情感、爱国意志和行为、爱国思想和实践理性是爱国的不同层次和境界的具体表现和要求。文化心理积淀和基于人自尊自爱的朴素审美价值判断 ,是制约主体爱国要求与表现的主要内在根据。因此 ,健康的爱国主义文化心理建构 ,是保证公众具有较高爱国水平和广泛的爱国表现的最可靠根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理性爱国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强烈的情感,更应该有理性的表达方式.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也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积极的爱国情感提升为理性认识,深化对民族文化、国情、国际背景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理智地表达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思想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分为理性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爱国主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现理性爱国的途径主要体现在:第一,审时度势,正确判断最主要国家利益是理性爱国的落脚点;第二,选择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爱国呼声是理性爱国的重要方式;第三,通过隐性教育方式将理性爱国内化为青年学生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和中国走上和平发展道路时期,通过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爱国是硬道理,理性爱国更给力。爱国情感是天然形成的,理性爱国是靠教育形成的。既要避免爱国行为的非理性和过激化,也要防止爱国热情的无形化和不表达。只有打好理性爱国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基础,才能把理性爱国植根于大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3.
试论爱国情感和行为的文化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具有民族性、化性和超功利性特征。爱国意识和情感、爱国意志和行为、爱国思想和实践理性是爱国的不同层次和境界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化心理积淀和基于人自尊自爱的朴素审美价值判断,是制约主体爱国要求与表现的主要内在根据。因此,健康的爱国主义化心理建构,是保证公众具有较高爱国水平和广泛的爱国表现的最可靠根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今各阶段教育当中不乏爱国主义教育,然而社会上盲目爱国行为频频出现,这是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表现。"90后"青少年正处在容易情绪化的年龄段,他们的行为较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更为冲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引导青少年辨析爱国与理性爱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巧妙避免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当措施,从正面宣扬理性爱国,避免过激、盲目的爱国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爱国主义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爱国情感、爱国思想与爱国行为。三者的统一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与爱国行为三方面教育的统一。由于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各具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遵循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的规律并结合爱国主义自身的特点去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爱国主义与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爱国主义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要爱国,更要理性爱国。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偏狭误区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层面上的冲动性,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混淆,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缺乏。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正面性的爱国主义之后,要尽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当措施,绝不能粗暴压制与打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不能只是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才搞突击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一.当前中小学课堂所实施的爱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爱国教育如此重要,但是,面对新时期存在的新情况,中小学生课堂中的爱国教育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存在着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了爱国教育开展效果不佳的结果。(一)重感性情感教育、轻理性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过多地呈现出感性情感的教育,而缺乏理性情感的教育,二者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天平上严重失衡。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们大多倾向于向学生播放  相似文献   

18.
大学阶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和关键时期,爱国情感的培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特点入手,客观分析了爱国情感的基本要求和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爱国情感培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中学阶段是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探索中学生爱国情感的发展规律,对于搞好爱国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情感的发展规律基本上是和认识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包含四个层次,情感发展的四个层次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的。只要我们自觉地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不断探索,爱国情感教育一定会在青少年身上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大学生在表达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科学爱国、理性爱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科学界定爱国主义概念、系统梳理大学生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爱国表现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