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妍 《学周刊C版》2011,(7):132-132
小学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科学课学习中应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自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还学生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搭好的框架下指导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方向、多层次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程,在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探究体验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思想,提倡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学生在双向互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自然(或科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读科学”、“记科学”,而是让学生“做科学”,“懂科学”,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会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探究过程中是充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更是科学学习的目的”。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我们老师搭好的框架的指导下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Ⅱ向。所以作为科学老师,在帮学生打地基、搭框架的过程中,每一细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呢?现在就谈谈自己在任科学教学以来的点滴心得。  相似文献   

5.
“探究学习”是在五十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袁志耕 《科学课》2009,(11):18-19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技能、养成科学素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我们在科学课上要积极营建“动手做”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并在积极的互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技能、养成科学素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我们在科学课上要积极营建“动手做”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并在积极的互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引导的语言艺术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重要的理念被强调,作为教学建议被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舒惠 《中学物理》2011,(11):3-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均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之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  相似文献   

1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他们的心灵世界是蕴藏着巨大的探究潜能的,他们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去探究。所以我们应该让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制作、实验、探究等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吸引学生一步步深入科学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学科育人是让学生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解决问题。推进初中科学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注重挖掘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发展。其评价工具应用于“跟科学家学探究”“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两大范式,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的语言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探究教学的盲区 “注重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其要旨在于引领“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随着新课程推进,设计“探究型课堂”已经成为物理教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笔者注意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给科学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了我们科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探究活动.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整理与交流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就是小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提问、乐于动手操作,这一时期是激发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秦同娣 《考试周刊》2011,(59):215-216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学科,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正如刘墨耕老先生所说:“应当把科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科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列入初中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教学建议之一。科学探究可以有双层含义:一是指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二是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科学家探究的目的是认识新现象、发现新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但是,科学课程的教学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科学探究。那么,怎样才能把探究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