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究是学生构建新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新概念转变的过程,科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学生前概念的支撑。但是,在探究活动之前,学生大脑中与探究对象相关的前概念是分散而零碎的,处于休眠状态,不可能主动与探究对象建立联系。如果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创设一些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前概念,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就能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前概念水平和科学概念形成。前概念是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基础。前概念的存在是正常的、必然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已有前概念,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出发点,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前科学概念,并经由小组讨论、对比等手段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进行同化与顺应,建构新的科学概念,并通过对新概念的拓展与运用,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21):29-30
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教学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已经形成了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设置学生问题教学;利用学生前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着重论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体系,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关键点以及在有效建构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实践证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有效转变对于学生学习、构建正确的概念事半功倍。文章围绕教师如何“为概念转变而教”,从探究学生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构建科学新概念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国内目前对特定概念的学习过程和具体概念教学实施效果少有关注。以"简单电路"教学为例通过前后测、访谈和教学过程分析,对比两个平行班的概念教学效果,寻找差异的课堂成因,并藉此反思我国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从学生前概念内在逻辑出发构建问题情境、重视学习共同体的长期培养以及概念教学须深入自然现象机制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袁优红 《阳光搜索》2014,(1):96-100
小学生是带着原有的认识走进科学课堂的,这些对科学自发的、稳定的理解和经验,称之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并逐步形成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自己形成的前概念相当牢固、稳定,而新概念的建构,必然会与前概念形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是非常顽固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已经接受了新概念,但换一种情景时,错误概念仍然会产生作用,只有足够的刺激或证据呈现时,学生才会真正转变错误的前概念、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学生遇到与前概念不一致的新概念时,往往表现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重新解释新概念甚至不接受。这表明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如果不克服这些障碍,对建构新的知识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1):157-158
以初中生物学"种子的结构"一节为例,阐述了7E教学模式在转变学生前科学概念的方法和策略,探究了7E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课堂教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其中,学生前科学概念的研究成为近年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并对课堂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彰显个性,学生的个人理解和经验得到重视,改善了课堂文化,学生的概念建构主体地位得到认同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是学生构建新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新概念转变的过程,科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学生前概念的支撑。但是,在探究活动之前,学生大脑中与探究对象相关的前概念是分散而零碎的,处于休眠状态,不可能主动与探究对象建立联系。如果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创设一些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前概念,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就能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堂教学是初中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围绕科学概念的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形成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最基本要素。科学知识的推衍、科学规则的建构、科学规律的探求都离不开科学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科学概念还包含思维形成、情感体验等多个因素。同时,在情境的创设、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课堂教学细节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兰本达教授把科学学习比喻为过河,科学教学就是教师设置好踏脚石,引领孩子们从河的此岸到达彼岸。这里所说的此岸即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初始想法),彼岸即学生要建构的新概念,踏脚石则是教师设置的承载概念发展内涵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概念转变的过程和不断修正并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之前,在其脑海里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他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而那些错误的前概念恰恰是最难改变。科学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暴露错误前概念,认识错误概念,建构新概念模型,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前概念,帮助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初中科学的课前预习存在着预习形式化、填空式预习、增加学生负担等问题,提出基于学生前概念的有效课前预习策略:通过知识课前预习,搭桥"已知"和"未知";通过实验课前预习,体验"动手"与"动脑";通过设置预习学案中的问题,鼓励"思考"与"质疑"。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把已知的前概念和未知的发展区连接起来,真正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教学已定性为“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科学”概念,是根据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解释——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科学教育”概念区别于“传授知识”,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保护。儿童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是由前概念到初级概念再到新概念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能在获得新概念后,在科学探究中进一步化解和运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小学科学“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缺乏原理性科学概念引领,课堂教学难以入手的现状,以课例行动研究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式作积极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找准概念教学起点,架设概念建构支架,清晰概念建构落脚点,检验概念教学成效的概念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概念建构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概念的学习与建构,是科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原有概念,找准起点;搭建学习支架,直击难点;借助实验探究,打通堵点,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前概念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是初浅的、不完善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本文以“地球的表面”一课中绘制地表图为例,简述教师在关注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如何巧妙地运用发现法,促使学生在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