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钓鱼》2007,(8)
饵料是钓鱼的必备之物,许多钓友会针对各个池塘鱼类的食性和习性研究出许多种饵料。钓友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明知水里有鱼,密度很高,但钓的时候却没有鱼咬钩。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术,拿出针对某对象鱼类习性研制的饵料,或是将随身携带的饵料用  相似文献   

2.
罗爱田 《钓鱼》2007,(5S):30-30
在垂钓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即水下有鱼,天气、饵料等方面都无问题,鱼却不咬钩。依笔者的认识,这是钓友没有摸清鱼摄食的确切时间。正如人有三餐准时进食习惯(这是正常情况下而言)。实际上鱼也亦然,虽然鱼类所处环境不同,但毕竟同属于动物。  相似文献   

3.
游云  丛明 《中国钓鱼》2023,(7):52-53
<正>大鱼一般喜欢进食较为简单常见的食物,在味型上少添加剂,接近自然,这样就会降低大鱼进食的警惕性。因此,自制饵料尤其适合用来守钓大物。可以说,一些体型巨大的鱼,在许多情况下是被自制饵料引诱来的。笔者在这里向钓友们介绍五种自然谷物饵料配方,供各位钓友参考。一、酒香玉米粒玉米可以说是自制饵料中的佼佼者,相关的配方很多,不管老玉米、嫩玉米、玉米粉都非常好用,这也导致玉米有素饵之王的称呼。酒香玉米使用起来非常理想,对于钓大体型的鱼类来说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9)
在垂钓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即水下有鱼,天气、饵料等方面都无问题,鱼却不咬钩。依笔者的认识,这是钓友没有摸清鱼摄食的确切时间。正如人有三餐准时进食习惯(这是正常情况下而言)。实际上鱼也亦然,虽然鱼类所处环境不同,但毕竟同属于动物。气候变化和鱼生活的环境,从而影响了鱼类正  相似文献   

5.
徐艳文 《垂钓》2014,(10):38-39
草鱼又名白鲩,俗称草根鱼,生长发育极快,全国各地的鱼塘、湖泊、水库中都有它们的身影。草鱼食量大、食性杂,除了吃嫩草外,还会吃活虾、活蚯蚓及多种香型的面食或糟食。由于草鱼个体较大,中钩后冲劲儿十足,因此成为许多钓友喜爱的对象鱼。很多钓友都认为草鱼主要以草为食,所以在配制草鱼饵料时多在“草”上打主意,选一些清香嫩绿的植物叶子来制作窝料或钓饵。  相似文献   

6.
怎样拉饵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风靡与发展,使用拉饵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经常也见到有人使用拉饵大放光芒。有部分较传统的钓友感到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调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为拉饵高手。在钓组上,钩子型号不宜过大,钩条一定要细,以便于鱼的吸入,最好使用短柄钩。长柄钩有一个缺点,拉饵时经常会在钩柄顶端和钩门底部出现两个饵团,会影响信号。短柄钩会使两个饵团合成一体,效果相对要好。子线号数不宜超过0.6号,也不宜过长,并尽量选择柔软…  相似文献   

7.
王佐政  施德祥 《垂钓》2001,(5):46-47
钓鱼要用竿、用钩,但诱鱼吃钩却要依靠饵料,如何选择与和制鱼儿最爱吃的饵料也就成了诱鱼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9.
打塘食     
孙继和  孙云龙 《垂钓》2001,(12):48-49
在钓鱼实践中,撒饵作窝往往关系到钓鱼的成败。人为地使鱼聚集在一起,以增加鱼儿咬钩的饥会,这就是所说的打塘食。鱼类对各种饵料的选择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有所不同。当鱼类喜爱吃的食物量减少时,鱼类对其他食物的选择性加强,开始摄食不太喜欢的食物。这种选择性与饥饿程度也有关系。在垂钓时,打塘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重钓启示录     
张兰舸 《钓鱼》2004,(5):57-57
四五年前的一天,笔者与另外两位钓友同去一家鱼塘垂钓。问了价格后,我们便分头选择钓位下钩。此塘鱼咬钩还算可以,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已钓上约5干克混合鱼。于是,我提议收竿。到塘主小屋前过秤时,塘主发现我的两位钓友中的一位仅拎着不足2千克的鱼.便要看看钓鱼包。我说:“你不能翻人家东西,这样做是违法的。”塘主说.“要是翻不出来,今天你们钓的鱼我分文不要。”我的那位钓友见势不妙,主动拉开鱼包取出了私藏的鱼。见此情景,弄得我和另外一位钓友尴尬之极,连忙向塘主道歉。  相似文献   

11.
葛心仁 《钓鱼》2005,(24):45-45
今年八月一日,我和钓友们去鞍山台安县富家一鱼塘钓鱼,用尽了我所带的七八种饵料,仍未能上鱼,我沮丧至极,不小心将钩挂到树上,费了九牛二虎的劲才将钩摘下来。钩落在草丛中,当我伸出手准备拿钓钩时,却发现钩上已挂上一条黑色的树虫,因此虫丑陋又癔怪,我不想用手去拿掉。便将钩抛向水库准备把虫子甩掉,谁知挂着虫子的钩刚一入水,就被水下的鱼拽走。我一扬竿,条近150克鱼自鱼被甩上岸来,意外地发现让我惊喜不已,忙又去抓几条树虫,挂在钩上连试几次,鱼都象着魔似的抢钩。自从发现这个秘密,这种树虫便成了我出钓至胜的秘方。  相似文献   

12.
野钓特效饵     
张仲斌 《钓鱼》2013,(14):46-47
我们一起钓鱼的一位钓友使用的诱饵和钓饵,钓鱼的上鱼率明显提高,使我迫切希望能够知晓其中的秘密。那位钓友稍许透露了一些内幕,说是在制造鱼饵时候,稍许添加一些"白蛋白、氨基酸"这样的鱼饵做诱饵,聚鱼多,聚鱼时间长;做钓饵的时候,鱼儿咬钩频率也能显著提高。听了他的透露,我当然感激不尽,但是具体的详细操作方法是个人小秘密,我也不好过分详细咨询。我又向他索要了一些鱼饵做诱  相似文献   

13.
余文 《中国钓鱼》2006,(7):38-38
夏日垂钓,常出现这种现象:水中的鱼星很多,但鱼就是不吃饵,或者只是轻轻蹭几下而不吞钩。这时你只要换上一种钓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谷物钓饵,堪称夏日垂钓的理想饵料。下面介绍几种谷物饵料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山  张天林 《垂钓》2001,(7):20-21
鲢鳙既不吃蚯蚓、红虫等荤饵,也不吃面团、糟食等素饵,以前不被当作垂钓的对象鱼。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的钓友们发现鲢鳙喜欢酸臭味的饵料,尤其对水中雾化的面浆团感兴趣,于是发明了“飞钩”酸臭饵钓鲢鳙的妙方。从此,鲢鳙鱼也成为人们垂钓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5.
冰钓六饵     
天木 《中国钓鱼》2006,(2):35-36
东北钓友常用的冰钓饵是米饭、面粉、玉米粉和粉状或水剂商品饵。这些饵料均需加水调制,而冬季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温,常常使饵料冻硬,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鱼儿的上钩率。即使有较好的保温措施,也免不了许多麻烦。怎么办?答曰:另觅冰钓佳饵。所谓冰钓佳饵即为饵料基本不冻,且诱、钓效果俱佳者。同时使用起来也便捷多了。现依笔者在东北多年实践并结合钓友经验,介绍六款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怎样钓滑鱼     
辽宁钓友张康问:现在开放的钓鱼池,鱼都被钓滑了,请问如何对付这种“滑鱼”。关于“滑鱼”,这在我们垂钓活动中以及和钓友的侃谈中,是经常遇到和谈到的问题。如何认识和钓取滑鱼,我有以下一些看法。钩下逃生的鱼还会咬钩吗?有的人有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鱼经过贪吃挨钩的经历,它们会接受教训,对钓饵产生警惕.甚至不咬带钩的饵。我觉得就一般可钓的淡水鱼而言,它们无此智力(假如经过特殊训练,是否会产生记忆,不得而知),它们总是见食不见钩,即使是脱钩逃生的鱼,下次还是照吃不误。不少钓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那边跑的鱼,在这…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垂钓实践,发现炸弹钩饵荤素结合,上鱼率高,效果好。其作法是: 先将常规炸弹钩饵和好,捏成鸡蛋大小,装在炸弹钩弹簧上,捏紧固定后,再将6只炸弹钩穿上鲜活的红蚯蚓,蚯蚓头或尾部留于钩尖外约1~1.5厘米,然后再将挂上蚯蚓的钩均匀地安插在饵料上即可。这样做好处是:①饵料溶解扩散快。当饵料和蚯蚓入水后,蚯蚓不断地在饵料上蠕动,可加快饵料进一步溶解扩散。②诱鱼进窝快。饵料入水溶解扩散后,香、甜、酸等味散发面积大,气味浓,促使鱼类进窝快。③上鱼率高。当鱼进窝后,发现蚯蚓在窝内蠕动,经不住饵料香味的诱惑,就会直接咬蚯蚓而上  相似文献   

18.
自调商品饵     
近年来,随着各种商品饵、香精、添加剂的出现,许多钓友喜欢自己搭配鱼饵来垂钓:我就见过许多钓友为使自己配的饵料钓效明显,不加选择地掺加各种商品饵、香精及添加剂,自以为多多益善,孰不知使自己的饵料变成了一盘“杂烩菜”,没有任何特点又破坏了饵料的性质,结果垂钓效果甚  相似文献   

19.
用蝇蛆钓鱼,鲤鱼鲫鱼都爱吃。这是许多钓友常用的钓饵。但蝇蛆钓饵都是用在单钩或双钩上。在组钩(炸弹钩)上应用,则未听说过。那是去年5月中旬的、个星期天,有钓友相约,胡乱吃了早饭,带些面粉和两星期前未用完的炸弹钩饵就匆匆上路了。到水库边一看,又酸又臭的炸弹钩饵中长满了白色小蛆不停地蠕动。又没多备饵料怎么办?只有一坨挂在炸弹钩上试试。但饵料因发酵变得很稀,连甩两坨都“天女散花”了。不得已只有把上好钩的饵团放在手心里小心抛到不太远的地方,也不敢紧绷钓线怕钩饵分开。在完全不报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过了大约40分…  相似文献   

20.
沾饵是钩尖上挂一米粒大小的面心或一小段蚯蚓,沾水后再沾干粉诱饵,反复几次即在钩L形成一松、软、散的饵团,大如花生米,小如黄豆粒,钩人水时,随着水对钩的冲击而散落,形成一个雾状诱鱼区。有些钓友采用此法。包饵是钩尖先挂面心.后将饵料团包裹于外面,像枣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