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的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况 1.1中国的书院兴起于五代末北宋初,历时近千年,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广西的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迄于民国,前后存在近八百年,遍设于广西城乡,共建347所,对发展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军昌 《教育文化论坛》2013,(5):F0002-F0002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始于唐中叶,勃兴于宋元,变革于明清,清末书院改为学堂,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历史上,书院集藏书、祭祀、教学与研究于一体,是古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殿堂。书院发展中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书院进入贵州,开端于南宋。据史载,南宋绍兴年间,在绍庆府治彭水县(今贵州沿河县)境内,曾建有銮塘书院和竹溪书院。贵州行省建立后,随着中原经济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书院在贵州遂蓬勃兴起。有明一朝,贵州境内出现的书院共有41所。清代是书院贵州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贵州共创建和修复书院共  相似文献   

3.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4.
元朝政府文教政策的调整,各处地方官的积极推动,南宋遗民儒士、理学家、普通民众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宗族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上述各方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促成了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按所在地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一带,书院创建较少。按创建年代分,元代中后期安徽境内新建书院较多,也有不少前代所建而在元代得以留存的书院,经过修复被重新利用。按创建主体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绝大多数为民办,官办相对较少。由于元朝政府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官学化趋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兴贤书院坐落于武夷山五夫镇,是武夷山众多书院中的典型代表,是朱熹幼年时的求学问难之地和自泉州任后返家侍母时的传道授业之所。兴贤书院肇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约1138年~1140年),为朱熹启蒙老师胡宪所建。兴贤书院之兴贤即寓"兴贤育秀"之意。兴贤书院造型古朴、轩敞宏丽,为三进式建筑布局,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前进为主进,设上厅下廊二楹,上厅为正堂,上供孔子神位,供壁绘九龙图案,群龙飞舞,栩栩如生;二进为讲堂,分左右斋舍,专为传道  相似文献   

6.
广西东部梧州地、市的岑溪、藤县、苍梧、昭平,蒙山和东南部玉林地区的北流、容县一带的白话,属广西粤语的勾漏片。勾漏片粤语中一些被认为只有读音而没有书面形式的词其实是有本字的,找到它们的本字,顺着它们形、音、义的发展线索探讨,会得到词的发展演化的一些规律。 一 拂 “拂”字今在勾漏片粤语有〔fet〕(上阴入)、〔fet〕(阳入)二读。口语中的五个常用词〔p‘et〕(上阴入)、(p‘ut)(上阴入)、〔pet)(阳入)、〔pt〕  相似文献   

7.
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一教育之外独立办学,并不受元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在创办书院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其内部管理也有更多的自主权;江南宋遗民书院不仅帮助宋遗民找到精神寄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宋遗民的生活困境;在宋遗民书院中,从书院的创建者,到延聘的执掌者和生徒也多认同遗民身份,师生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节、趋同的价值取向,使江南宋遗民书院更富遗民文化的气质。宋遗民在书院中讲授程朱、精研理学,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为元代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藤县倒语三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藤县位于广西东部,纵跨西江两岸,北流河在县城与西江汇合;东经梧州进入广东,南溯北流河经容县、北流,转玉林可达北部湾畔,是古代雷州、儋州北通中原的必经之途。 0.2县内通行粤语,属广西粤语的勾漏亚方言。藤县倒语广泛流行于勾漏亚方言区,并向四外波及。在广西凡有粤语的地方,几乎都有倒语的踪迹,不过,勾漏区倒语植根深厚,覆盖面广,操之者众,似乎是其他地方同类倒语的源头。 0.3广西粤语区内同类倒语的构成原则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各地土语乡谈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面貌,各地名称也不尽相同,但在倒语圈内不影响交际。 0.4勾漏区倒语按本音与变音对应的字数命名,一个本音对一个变音(实际多指二对二)的,称为“一倒”;一个本音对两个变音的,称为“两倒”;一个本音对三个变音的,称为“三倒”。本文介绍藤县的这三种倒语,用我们自己调查的县城郊区话记音,其声韵调如下:  相似文献   

9.
秉塘话是贺州本地话的一个小方言岛,具有广西粤语勾漏片的特点,精组归端,从心邪读齿间音。跟勾漏片其他点不同的是,辅音韵尾只有[nt]和[ηk]两套,端母次浊化,读[l]。同音字表收字3700多个。  相似文献   

10.
广西容县白话的词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县白话属粤方言勾漏片白话,通行于容县范围内的各个乡镇。容县白话前缀有“老、阿”,常用而有特色的后缀有“子、头、儿、佬、婆、妹、仔、公、法、嚼、鬼、气、水、哥、鸡、神、虫、肚”,容县白话的词缀没有普通话丰富,但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是广西书院的始兴期,也是理学渐趋成熟并走向正统的时期。随宋王朝的南迁,理学家们纷纷入桂,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书院的建设,在书院的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秉承理学宗旨,从而使南宋广西书院带有鲜明的理学特质。  相似文献   

12.
杜信孚、漆身起所辑元代江西刻书书院共有七个,经考察,真正属于元代江西刻书书院的可能只有兴贤书院、广信书院、武溪书院。圆沙书院有可能是江西的书坊,由于江西、福建毗邻,所以其刻书具有建阳刻书的特点。元代泰定年间,圆沙书院曾刊刻简本《广韵》,泰定圆沙书院本与原本《广韵》虽然同属略本系统,但是与原本《广韵》相比,泰定圆沙书院本与南山书院本的关系更近一些。简本《广韵》主要是对注解、引文、典故进行省略,这种省略与《广韵》的前身《切韵》系韵书性质不同,简本《广韵》主要是在《广韵》基础上的省略,其又音异读并未省略,音系框架仍属于《广韵》系列。略本《广韵》同样具有查找音义的作用,只是其类书功能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飞英塔原名舍利石塔,后取佛经“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之意,更名为飞英塔.石塔始建干唐代(884——894年),宋开宝年间(968——976年)在石塔四周又作木塔以笼之,成为少见的“塔里塔”.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遭雷击起火,内外两塔尽毁.不久,由群众募化重建.现在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和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可作见证.据《湖州府志》记载,外塔曾在南宋端平初、元代至元年间和明、清两代作过多次维修,最后一次修葺在道光十五年,距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由于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顶木霉烂,于1924年塔顶突然倒塌,外塔各层塔檐和内塔塔顶均有损坏.  相似文献   

14.
元代庆元路是书院教育发达的地区,有书院十二所,分布于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慈湖书院以外,庆元路绝大部分书院传授程朱理学,反映了元代理学逐步一统天下的情况。从书院建筑布局和书院管理来看,元代书院出现了明显的官学化倾向,反映了元朝国家对书院管理和控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清末安徽教育的几个问题吴毅安一、敬敷书院的性质与沿革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兴办时间最长的一所书院,设于清安徽省城安庆,创建于1652年(清顺治九年),停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前后250年间曾三迁其址,数易其名。敬敷书院的前身是“培原”书院...  相似文献   

16.
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自创办至今,除了元代近百年停办外,一直弦歌不绝,办学不辍,被世人称为“十年学府”。历干年中,人才辈出,形成南宋时期在理学中影响最盛的湖相学派,后义培养了王夫之、魏源等著名的。导退家和陶谢、郭春支曾国藩、友宗棠等著名历史人知。二青代学人所撰至今仍是住在书院大)“lug侧的“惟楚有材,于斯为贫’的港联,便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的写照。岳麓书院为漳州大宁来调于北宋开定九年(9几年)所创建,后经太守孕允则扩建,并制订书院规制即讲学、藏书和供#巳三个部/,正式定额60余人,其他从学者…  相似文献   

17.
南宋书院的蓬勃发展与书院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书院的蓬勃发展与书院制度的确立邓洪波书院自北宋称名天下之后,到南宋即成为中国士人趋之若鹜的文化组织,书院建设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局面,据台湾孙彦民先生六十年代的统计,全国是期共建书院一百四十七所,而丁益吾先生1990年的统计则为三百六十五...  相似文献   

18.
南宋理宗时魏了翁贬谪湘西靖州,在此建立靖州鹤山书院;此时闽籍仕宦饶敏学正为官黔阳,兴修县学;元代又有粟姓乡贤捐建靖州广德书院,揭侯斯特撰文褒扬,由此可见南宋以来这里重视书院已蔚成风气。另外,靖州鹤山书院的落成时间,缪荃荪以为是魏了翁抵靖的第二年,据明抄本《靖州志》残卷所载《鹤山书院记》残文,当在其抵靖之年,最迟不会晚于当年的秋季。另外,有学者认为宋碑《沅州黔阳县重修县治记》之饶敏学为朱熹高足,据考应为“朱熹弟子之子”。  相似文献   

19.
卧龙书院是南阳武侯祠的附属建筑之一,是元明清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书院之一。经考证,元代至清代康熙年间称诸葛书院,其位置大体在汉碑亭、地动仪之处;清康熙年间之后始称卧龙书院,其位置在今读书台之下安装公司家属院西侧;清末民国时期的黄家祠堂不等同于卧龙书院,而是占用卧龙书院的一部分祭田而建。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