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各国民法有关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加以比较,我国在保护胎儿利益的立,法上应采取个别保护主义,即原则上不承认胎儿有权利能力,只在若干例外的情形下赋予其权利能力。胎儿权利能力的认定,应采取法定解除条件说。同时,立法上对胎儿所享有的具体民事权利的范围和保护方式应作较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胎教应该讲科学——对新式胎教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和西方都有胎教之说。倡导胎教主要是要求怀孕的母亲处在某种生活环境、受某种教育、保持某种情绪、吸收某些营养来间接地影响胎儿,以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这种传统的胎教可以称为“母教式胎教”、“间接胎教”。现代科学证明,妇女在孕期中的情绪、营养、疾病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有害因素,确实能影响胎儿的发育,传统胎教因此有其合理性,应予重视。与此不同,近 20年来,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在通过胎儿镜等现代手段对胎儿进行观察发现,胎儿对外界的声、光刺激已有一定感受能力,就有少数人极力主张对胎儿进行智力开发,直接教授胎…  相似文献   

3.
怀孕的妇女在患有感染性疾病时也需使用抗生素,但某些药物能对腹中的胎儿产生毒性,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使之既能适用于患病的母亲,又不至于对发育中的胎儿产生损害,就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药物对胎儿的毒性,随着妊娠期和胎儿成熟期的变化而不同,妊娠早期(怀孕1—70天)人类的胚胎最脆弱,容易受到致畸的损害.妊娠中期(怀孕70—154天)胎儿器官已经分化出现并继续发育,药物的毒性作用,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妊娠晚期(怀孕155天至分娩)药物对胎儿损害的特征是,能够引起毒性物质的代谢变化,使血液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民法规定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使胎儿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了确保胎儿的法律地位,就应当在民法中明确胎儿具有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同时对胎儿的民事权益的范围及法律保护加以明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胎儿民事权益的保护存在巨大的法律漏洞。为了确保胎儿的民事权益的保护,应当在民法中明确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同时对胎儿的民事权益的范围及法律保护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一位女士带两岁半的儿子至某医院,医生发现该幼儿严重失聪,再仔细检查,孩子的耳蜗和听觉神经已损坏,且没有治愈的可能。原来,该女士在怀孕3个月时,听到了有关胎教好处的传言,于是每天将耳机放在腹部让胎儿听1个小时的音乐,结果造成了胎儿听力的损害。许多人认为,对胎儿来说,母亲的子宫是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环境。而事实并非如此,胎儿在子宫内亦深受外界噪声之害。美国科学家实验发现,外界声音的基本音节能全部传入子宫,胎儿能清晰地听到3米外人们的讲话声、开门声和小车通过的声音,其所感受的声音只比外界低25~30…  相似文献   

7.
胎儿后期已经具备了接受音乐训练的身心发展水平,是胎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之一,科学的音乐盈教能加速胎儿脑细胞生长,促进胎儿的感觉,记忆,情感情绪正常有效地发展,从而提高其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孕期小贴士     
《父母必读》2013,(3):76-76
很多孕妈妈都很注意保暖。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证实,胎儿在前3个月对高温极为敏感,高温甚至有可能造成胎儿发育畸形或者流产。你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
论胎儿的民事主体资格——兼与胡宇鹏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生育权具有其特定的涵义、内容和实现标准,伤害胎儿不是对生育权而是对生命健康权的侵犯。因受诸多适用条件的限制,请求权继受理论不足以对胎儿予以充分保护。依据总括保护主义,赋予胎儿民事主体资格,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胎儿的保护,亦得以对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发展完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哪个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有一双健康而又漂亮的脚?可怎样才能如愿呢?脚的发育规律在胚胎期第7周,胎儿下肢的末端出现了脚,脚趾连在一起如同鸭掌;第8周,胎儿脚趾分开,并长出指甲。从胚胎期第4个月起,胎儿脚的活动能力增强,会在母体内踢或蹬;第6个月,胎儿肌肉发育加快,手脚有时可猛烈地撞击子宫,孕妇在腹部也可摸到胎儿的手或脚;第10个月,胎儿包括脚在内的所有器官发育成熟,只待“一朝分娩”了。出生后,宝宝的脚与其他器官一样驶入了发育的“快车道”。生后头一个月内,宝宝的脚趾还是张开的,到3岁左右,5个脚趾收拢形成倒“…  相似文献   

11.
我现在是怀孕四个月的准妈妈,据说孕期是一定要通过做“B超”来确定胎宝宝的发育状况,不知B超做多了对胎儿是否有害? 超声波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产科自从有了超声波,可以检查很多内容,如胎儿发育是否正常、胎儿是否有畸形、羊水量多或少、胎儿有几个;尤其是试管婴儿的全过程,如果没有显示清晰的超声波几乎不可想象,总之现代医学领域中离不了超声波的检查。 在怀孕5个月左右用超声波检查胎儿是否正常,这已是国内外各医院的常规,此后如需要明确胎儿是否发育迟缓或巨大、羊水是否异常等等仍需要惜助于超声波检查。一般孕妇自受…  相似文献   

12.
胎儿的放射线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的放射线防护王平译酉星校“时期特异性”的重要性在防射线的实验研究中,胎儿射线防护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胎儿是一个对射线很敏感的个体。所谓个体是指由卵子和精子结合的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由10万亿个以上细胞组成的胚胎,这些细胞反复地进行分裂和...  相似文献   

13.
浅析“新生儿溶血”陕西西安市45中学(710054)王宝华陕西西北农大附中(712100)杨安群新生儿溶血是胎儿和母亲血型不亲合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引起各种变化,可使孕妇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溶血症等。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涂晴 《少年科学》2011,(7):42-42
这是个胎儿观察器,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一名设计师的新作。它可不是医院里用来检查胎儿健康状况的医疗设备,而是给爸爸妈妈使用的。孕妇只需将其佩戴在腰腹,屏幕上就会显现出超声波扫描得到的胎儿影像,爸爸妈妈还可以轻松地将影像照片甚至视频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胎盘的内分泌功能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这在《生理卫生》中已介绍。此外,胎盘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多种激素,主要有: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泌,受精...  相似文献   

16.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可发病于胎儿与新生儿早期。当胎儿从父方遗传下来的显性基因指导合成的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当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时,可使其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这对孕妇无影响,但病儿可因严重贫血、心衰而死亡,或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与脂溶性脑基底核等结合,引起核黄疸而死亡,即使幸存,其神经细胞和智力发育以及运动功能等均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母婴世界》2012,(9):76-77
更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子宫,而非子宫颈,子宫颈是胎儿娩出的必经之路,闭锁状态的子宫颈为未足月胎儿把关。然而子宫颈也有“翘班”的时候,一旦变得松弛,胎儿将面临危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最早提出和实践胎教韦石在当今很盛行的胎教,自古有之,而且中国与外国都有,可谓源远流长。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内能接受孕妇的言行感化,因此,孕妇应谨守礼法,保持舒畅平静的心绪,使胎儿得到有益于生长发育的良好影响,此即为胎教。那么,胎教究竟是谁最早提出并...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的父母在子宫内针对胎儿的发育竞争激烈。父亲希望胎儿的个头长得较大,因为这样的孩子通常更健康、适应能力更强。而母亲则希望胎儿的个头长得较小,因为个头太大的胎儿有可能耗尽她的资源,并有可能危害她另行怀孕的能力。科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特殊的化学标记基因——“印痕基因”——是父母在婴儿个头之争中使用的武器。然而,基因究竟怎样进行争斗却仍然是个谜。如今,生物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父亲基因为占上风而采用的一种巧妙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到三个月时,听觉器官便成了与外界精神交流的通道。所交流的声音不仅有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之声,还有容易让胎儿所接受的人工合成之声———音乐。音乐不仅有利于初生的听觉器官的发育,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音乐让胎儿的心情变得平和恬静。由此可见,在胎儿时期,音乐便成为生存营养之外的首要条件,为将来的人格塑造奠定一定基础。步入孩提阶段,在学习认字之前,那些分门别类各式各样的词语随着某些特定的韵律,成为孩儿日常所学的童谣。公元15世纪,玻利维亚著名音乐家霍利菲尔在《音乐之声———帮助人们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