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国朝 《科教文汇》2011,(36):5-7,9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包涵三方面核心内容,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即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做全面的分析;备教材即是在深刻研究教材基础上,处理和加工教材,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与广度;备教法即是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做到"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初中教师把教材当圣经,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教师机械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张驰 《科教文汇》2010,(24):93-93,113
研究新教材,制定分课时教学计划,备教材、备学生。研究"圆与方程"各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把握方向,深刻理解数学《标准》和《考纲》对"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要求,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就能进行有效地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海凤 《知识窗》2013,(14):44-44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渠道。如何抓好这条主渠道呢?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一、"启发"在知识的"衔接点"上,帮助学生实现迁移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连贯性很强,教材的编写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知识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刘月姗 《科教文汇》2010,(36):23-24
教案是教师钻研教材、认真思考、不断审视和反思的书面成果,凝聚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要适应新时代教学需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教案应设计成能充分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的动态文本;通过教案与学案的结合,真正体现"平等对话"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炼,把所学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提高教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地在学科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小亮 《知识窗》2013,(14):19-20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建构人文精神体系,把课堂变成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舞台,才能使学生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金柱 《科教文汇》2011,(24):123-124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去拥抱。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秉承"用活"教材、"激活"情感、"教活"学生的教学理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努力优化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动"、"会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靳鸽 《科教文汇》2012,(19):61-61,8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和主要的教学媒体。本文试图通过充分挖掘教师门户的使用价值,将教师门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专业培养计划更趋向合理与高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邓敏 《知识窗》2013,(3):42-4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笔者不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也能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呢?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和启发性强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十分重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顾问的教师,要有效地与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信息的沟通,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保持学习兴趣.就必须合理与巧妙地使用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韩丹 《科教文汇》2014,(35):185-186
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生理和心理的表现上更加"敏感"。但是,这一阶段的历史教材中,部分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的若干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历史话语的书写难免趋于理性。并且,限于教材的篇幅,历史事实的叙述难免精简。教师在涉及相关问题时,不仅不应急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在解读教材时更应注重夯实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几个主要单元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程艳 《科教文汇》2011,(30):153-15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教学中信息的传递结构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体育教学信息传递结构中"主导"与"主体"以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信息源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中信息传递结构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内涵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丽娜  王大鹏 《科教文汇》2010,(11):145-145,152
作为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还要注重学生的"学",英语教学尤其如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满堂用英语讲述,学生却很难听懂;教师突出语法,学生却难以理解;教师上课虽多,学生却严重缺乏兴趣等,都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相统一,为了克服这些矛盾和不足,我们强烈推荐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和应用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14.
通过项目化教学尝试以及对学生的调查,本文对项目化教学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冉秀竹 《科教文汇》2009,(35):79-79,85
众所周知,简单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所以要想教师教得不辛苦,学生学得不痛苦,那就得"简单"地教"简单"地学。让教师不辛苦学生不痛苦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简单的教学就是这样一个遵循自然规律传授给学生知识不折腾学生的过程;它是一个在教学中不说多余的话,让教师的每句话都有效算数的过程;是要对所教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极致,然后用简单的言语和方法表述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金秋科苑》2010,(8):341-341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教材,赋予了其三个身份,它只是一个媒介,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启示物,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17.
蒋雪峰 《知识窗》2013,(22):62-62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形式,但又不能脱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宗旨。就物理学科而言,教师应在借鉴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一、在教学设计理念上有新突破1.教师应立足于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内容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不仅要注重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且还要注意与物理学史的结合,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文本是我们进行教学的资源之一,是为学生积累知识和发展个性服务的,而不应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应该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郑淑婷 《科教文汇》2010,(28):15-16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应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且结合课程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段本香 《科教文汇》2010,(35):38-39
随着"一标多本"的出现,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表述甚至结论都会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即使和教材不相符,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否定或是以一句"课下再讨论"一言以蔽之,而要以真正的"讨论"解决学生的疑惑,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