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研究耗散结构理论并运用于人脑的认识过程,将使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一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交流信息、物质,才能形成新的、稳定的、充满活力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就叫耗散结构。专门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则称为“耗散结构论”.这个科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来的.物理学家发现的这个理论“耗散结构论”,已经越出了物理学上运用的范围,在教育  相似文献   

3.
耗散结构理论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教援。1977年普利高津因创建该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所谓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地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因为这种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普利高津教授于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和生物学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题为《结构、耗散和生命》的论文中正式提出的。它不仅以新的知识充实了科学,而且更重要的是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它是系统论的新发展,使现代科学方法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本世纪6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兼化学家普利高津指出了系统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有人试图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凝聚态物理学中的有序现象.例如固体中许多漂亮的规则花纹以及一些超导薄膜和液晶中观察到的条状结构的形成.并预言,一旦这种形成被理论阐明,很有可能将由此而导致一次新的材料革命.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吉尔·德热纳,为了研究简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鲁塞尔学派领导人伊里亚·普利高津(Dr·IIya·prigogine)一九六九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的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系统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因为这种新的有序结构的形成和维持,需要不断的能量耗散,所以普利高津把它称之为耗散结构。这一  相似文献   

7.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系统,在平衡态附近,如果没有与外界的物质或能量的交换引起系统的不稳定,那么它以后的发展过程就会由于熵的增加而从原有的有序状态走向无序,最终结构组织趋于瓦解。20世纪40年代,普利高津(I.Pregogine)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开放是系统向有序发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认为,世界是由各种系统构成的,任何系统都处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并在系统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系统具有强烈的自组织性,自发地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平衡态)。在此基础上,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系统在开放并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进化的过程和趋势,这就是“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9.
论耗散结构的成人高等教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哈肯的协同学中的一些观点,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结构,探讨建立高效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途径,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哈肯的协同学中的一些观点,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结构,探讨建立高效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途径,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武 《化学教学》2001,(1):12-13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即为耗散结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伴随着负熵的输入,就会导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进而能有效地吸纳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理论的方法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来的,协同学是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年创立的,突变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托姆在1972年创立的。这三个理论都是研究复杂体系状态发生突变时的理论,只是强调重点不同。三者均属系统科学第三层次的内容,也就是系统科学中的基础理论部分。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论揭示出许多认识论、方法论问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的观点,他借鉴并内化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海的有机过程理论以及混沌理论、格里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后现代课程概念“4R”,也就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模体。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后现代主义4R课程观美国当代教育家小威廉姆.多尔在研究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借鉴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怀海特的有机论思想、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对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反思,为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西方原有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受工具理性所  相似文献   

15.
熵哲学与周易哲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熵哲学与中国周易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观.熵哲学与周易哲学有着类似的自然观或本体论,它们都要以混沌概念作为理论基础.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普利高津所谓的“混沌”,是指无序状态或熵值最大的“吸引中心”,其中隐含着天体和人体系统的某种“随机行为”,同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不解之缘和相互联系的自然观.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宣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把“道”看成是宇宙的最高存在,介于“混沌”与“太极”之间,由“道”演变为  相似文献   

16.
“4R”课程模体与启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课程思想是一种转变性的课程观。他借鉴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海的有机过程理论以及混沌理论,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石,构建了以"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模体。这一新型的课程观给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课程思想是一种转变性的课程观.他借鉴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海的有机过程理论以及混沌理论,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石,构建了以"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模体.这一新型的课程观给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耗散结构理论对教学管理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耗散结构理论对教学管理的重要启示白求恩医科大学吴运涛,聂素滨,金祥雷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在研究平衡热力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搞好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普利高津指出:在远离平衡状态下,一旦系统内某个参...  相似文献   

19.
耗散结构和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浙江省温岭市教师进修学校耗散结构理论是1969年由比利时大学教授普利高津提出的,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他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的某一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  相似文献   

20.
世界究竟是从无序走向有序,还是从有序走向无序,达尔文从生物进化论角度阐明了前者轨迹;而克劳胥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热能散发总是趋于均衡的规律,说明了世界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轨迹。显然,两种趋势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建立的耗散结构理论,西德物理学家哈肯建立的协同学,则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了更高层次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