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青梅 《家教世界》2012,(16):113-114
在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以至用,富于创新,尤其是广告设计,重在"新""奇""异"的独特见解和思维,而人们在处理大部分问题时,有一种思维定势能让人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但由于思维定势中被固化的概念不一定都正确、被固化的规则不一定都适用等,当遇到不同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也阻碍了人的创新精神。可见思维定势是"教""学"中的大敌,不打破思维定势,不可能设计出有"创新"的作品,因此要打破思维定势,刻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学得更多新的知识设计出有新意的独特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与策略问: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相仿,身心特点相仿,思维水平相仿,往往是思维角度相近,思维结果相近,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具体途径和策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与策略   问: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相仿,身心特点相仿,思维水平相仿,往往是思维角度相近,思维结果相近,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具体途径、策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与策略 问: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相仿,身心特点相仿,思维水平相仿,往往是思维角度相近,思维结果相近,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具体途径、策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5.
肖俊宇 《河北教育》2005,(17):26-27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与策略 问: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由于学生年龄相仿,身心特点相仿,思维水平相仿,往往是思维角度相近,思维结果相近,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具体途径、策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6.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如知识的教育、兴趣的激发、感情的培养等,但首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提起创造力,很多人习惯于将它与发明创造等同起来,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的专长,是特殊人才的表现。这  相似文献   

7.
曾小玲 《教师》2014,(16):104-10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但是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思维定势"。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8.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核心.因此,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改革教学方法,将创新教育贯穿教育始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把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的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创造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是文章主题深刻、形式新颖的前提。作为写作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其实,在教学研究中,如果我们把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师称为“外行”的话,那我们却应大力提倡“外行介入”的方式和策略。一、外行介入有利于打破思维的定势所谓思维的定势是相对于思维的变通性而言的,指人类天生具有的按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事的特性。心理学家陆钦斯“三只杯子量水”的实验表明,定势往往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刻板化。教学工作中,这种定势是客观存在的。不少教师长期任教一类学科,形成了诸多个人体验和实践经验。辩证地看,这些积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  相似文献   

11.
庞群 《中学理科》2007,(10):54-55
一个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都是对传统观念、方法的一种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会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而难于接受其他的新思想,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本文探讨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反思维定势训练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意识打破限制思想的框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固定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打破这种惯常思维,消融定势的坚冰,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解除桎梏,迎接阅读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基础技能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一直在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等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创新教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双向互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③反向教学,打破正向思维定势;④寻残留缺,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处。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一、打破定势思维 ,是学生创新意识觉醒的前提条件。定势思维是指人们常常沿着固定的思路或模式去思考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思维定势人人都存在 ,而且由于思维的定势作用 ,常常阻碍创新意识的觉醒。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 ,我从低年级起 ,就经常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标准的要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注重对教材中创新因素的挖掘,教学情景的设置。质疑设问的启迪,建立适时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因为教学模式、教师固有知识及教学理念、学生思维的定势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者结合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结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课,谈谈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标准的要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注重对教材中创新因素的挖掘,教学情景的设置,质疑设问的启迪,建立适时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时常会出现固化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问题情境,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同中求异,突破思维定势;基于认知规律,预防思维定势,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黄杰 《中学教学参考》2010,(17):110-111
定势思维对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利用定势思维,才能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