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三政治教材中指出,由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上进行了局部调整,使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还具有容纳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潜力,资本主义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有益经验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现实.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并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3.
程燕 《考试周刊》2011,(91):35-36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探究新变化的实质,对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有重要启示。本文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背景切入,对其变化的内容、原因及实质做了较为全面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增强。关注这一现象并究其原因,对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主题复习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趋势,总结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正确认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及其影响,并从生产力角度恰当评价。③从学科渗透的角度注意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④注意高考走向,从现代化的新角度、新视野整合、考察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变化情况。主题知识概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檀晓天 《新高考》2007,(7):47-51
(1)罗斯福新政的“新”在:①新的政策:新政是对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的调整和改革。②新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③新的起点: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崔志○【教学目标】1.在认知方面:使学生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措施及其客观作用和实质。2.在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培养科学地观察问题的方法,防止表面看问题,学会透过...  相似文献   

8.
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对此,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鉴于以美国为例进行的教学设计太多,我另辟蹊径,选择以经济较为发达、福利程度较高、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荷兰为例,探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基于此,我设计了一个荷兰华人的虚拟情境,通过展示其五则日记,以其视角来观察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设置富有历史感的虚拟情境,为学生架起神入历史的支架,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9.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主要涉及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革命或改革、政治制度的沿革、内政外交、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变化等知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发展等。主题复习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重要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改造的推动作用;结合世界的特定背景,理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局变化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是由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它并不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理论的否定,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认识”,从三个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根源进行了比较深入地分析:即一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力内部予盾运动引起的,二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引起的;三是科技革命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助推器。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性质没有变,所以剥削性质没有变,基本矛盾没有变,同时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代资本主义多样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其中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日本法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瑞典福利资本主义模式最具代表性.不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不同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资本主义多样化模式是生产关系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能够并行发展是源于每一种模式的内核都有其合理性.资本主义多样化模式变化的趋势是在坚持自身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兼容.模式变化的实质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全球化浪潮等趋势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原因进行简要阐述,具体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造成的三重危机,即"中心—边缘"危机、信仰危机和环境危机,最后论述笔者对三重危机的认识态度。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经历了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三种所有制形式的交错并存,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研究这一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对于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个决不会"思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层面出发,充分肯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力地揭示了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旺的原因及实质,为认识和评价现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通过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改善了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改变的其性质,避免了灭亡的历史命运,反而预示着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已经孕育着社会主义的某些因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许多新情况,产生一系列新现象。诸如: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生产力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部分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有了部分改变;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相对稳定发展状态。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上述变化,丝毫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一些适合生产力要求的调整。它在一系列自我否定中不自觉地孕育了新社会的因素。资本的本意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是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新的生产关系准备了物质条件,而且造就了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并推进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不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其本质上要求共有和分享,和公有制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不断演化,演化的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现实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的隐蔽化、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的激化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尖锐化而展开的一种形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演化、现实变化和在全球的深化,不仅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变革再现了基本矛盾波浪式发展的图景,说明了当代资本主义还具有生命活力,而且也从新变化、新形式中反映出资本主义孕育着更深的使矛盾激化的动力和因素,而这些动力和因素必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并促使其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20.
刘波 《中学文科》2006,(2):31-33
【专题知识整合】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二战后,国家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经常性和必不可少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渐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局部调整。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