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龙 《钓鱼》2003,(13)
多年来我一直偏爱用小钩细线钓鱼。遇到大鱼的机会不多,但有限的几次遭遇战,交手一两个回合就“拜拜”了。因此我对报刊上介绍的“小钩细线钓大鱼”的经历十分羡慕,或许也有那么一丝的怀疑与不解。最近,我又迷上了金黄色的千秋袖スレ0.5号钩。我用此钩钓获了大量餐鲦、肉棍等杂鱼,也钓到过200鱼克至400克的鲶鱼(相对于袖0.5号而言,这已是庞然大物了)。但是与此同时,此钩却让我连100克左右的鲫鱼也频频失之交臂。这一现象引起了我对鱼钩大小优劣的深思:大钩小钩都分别有哪些优势?小钩钓大鱼是否可行,需要哪些条件?中号钩钓大顾小是否可行等等…  相似文献   

2.
一、细线、小钩能钓大鱼 台湾钓友用手竿在塘、湖、水库垂钓的钩具特点之一是线细、钩小,效果好。使用粗线、大钩钓不到鱼,改为细线、小钩,效果往往就好得多。这是我们学“台钓”的一项内容。但是有的钓友担心线细、钩小,碰到大鱼不好办,甚至认为“台钓”不适合于钓大鱼。这种看法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必须看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水域垂钓,大鱼小鱼会随时光顾,要么用小钩专钓鲫鱼,要么 用大钧专钓大鱼,而我竟用小小的5号钩制服了一条大鲤鱼,令钓友们刮目相看。 那是春季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与钓友在漳泽水库大坝3米深水域用手竿垂钓。一开始用的是一种白色长柄钧,在钓了几条鲫鱼后,突然遇上了大鱼,只一个回合,大鱼便脱钩而去,钩尖上留下了一片大鱼鳞,再一细看,钩尖已弯秃,不能再用,便换上了5号挪威钩,2号“富司达”线,继续抛竿垂钓鲫鱼。钓着约着,浮漂不动了,窝内冒出了大气泡,大鱼又进窝了,我想,用小钧钓大鱼很难,一旦大鱼上钩难免…  相似文献   

4.
许怀军 《垂钓》2009,(6):57-57
我喜欢用大钩粗线钓大鱼,曾多次向全国钓青鱼纪录保持者柳海老师请教,学到了许多钓大鱼的技巧。2008年10月6日下午4时,我和钓友高林驱车去分水岭水库钓鱼,目的就是搏击大鱼。  相似文献   

5.
张之晔 《钓鱼》2008,(13):26-27
台钓出现之前我们用自然饵和简单加工的合成饵,钓大鱼用大饵,钓小鱼用小钩小饵,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可是经常出现大鱼转悠着不肯咬钩,唯有小钩小饵才能钓到它的情况。台钓一起,钓饵的花头多了,其中搓饵用炸裂饵、脱壳饵是对传统用饵经验的提升,并积极影响竞技钓鱼。  相似文献   

6.
《中国钓鱼》2001,(2):54-54
挪威钩为中国钓鱼人特别推出两种创新系列:强力系列和敏捷系列。让钓钩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多种钓法。 一种是全新的强力系列:钓条加强,钓身强度是原钩型的2倍,强劲有力,是小钩钓大鱼的首选钩种。在水库、湖泊、混种鱼种多的水面使用,更能发挥钓友勇猛钓法的神威。2000年初推出的备受欢迎的新伊势尼即是典型的强力系列钩。强力系列钩主要有强力伊势尼、强力丸 、强力  、强力  环。陆续将推出更多畅销钩型以供钓友选择。 另一种是敏捷系列:钩条细,灵敏度高,歪嘴角度大,易于上钩,钩尖锋利,钩体轻巧,弹性好,工艺精湛…  相似文献   

7.
山东钓友来电话询问:怎样才能钓到大鱼?我回答:首先必须到有大鱼的地方去钓。钓友说:我钓鱼的地方就有大鱼,但总是切线,就是钓不上来。他还说使用的是小钩,用的是2号钓线(线径大约为0.235毫米)。我说:钓大鱼应换大钩和粗一些的钓线。钓友说:大钩粗线,反应不灵敏。他还说:报刊上经常有小钩细线钓上大鱼的报道。我怎么钓不上来?  相似文献   

8.
秦犁 《钓鱼》2007,(4S):12-13
有人问邓刚,钓鲫鱼用袖钩,钓混合鱼用什么钩?邓刚狡黠,说:“难道袖钩就不能钓大鱼?过去钓大鲫鱼都是关东,现在用新关东许多人总是不放心,嫌它钩条太细。但除了快钓罗非,我以为钩条细不是问题,而钩弯的宽窄和钩尖长度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湖南钓友武焕鸣来信称:用手竿垂钓,经常发生断钩折线,渔友们为我分析原因:有的说是钩小线细所致,有的则认为是操作不当造成,究竟什么原因断钩折线,请予以指点。垂钓时的确经常发生断钩折线,但情况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原因:小钩细线碰上大鱼;操作不当,钓具组装匹配不合理;还有使用劣质钩线等。在垂钓时有时用小钩细线钓上大鱼,但这要有许多先决条件,例如钩线虽小,但它们是优质产品,具有较强的拉力,垂钓者又是老钓手,遛鱼技术娴熟,再加上水面无障碍,且有得力帮手等。但是如果专门去钓大鱼(大鱼姑且定为2千克)…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入冬后,多数钓场已水浅鱼稀,且鱼已深藏少动不思食,我钓大鱼的欲望也荡然无存,每次出钓轻装上阵,只带一支短竿配上小钩细线。12月20日,我和单位老年钓协的十几位钓友来到长沙市望城县金泽度假村钓鱼,不料临近收竿时我中大鱼了,由于用的是小钩细线,经不住大鱼的挣扎冲击,很快就发生了竿直线断跑鱼的一幕,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不过由此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冬钓也可能钓到大鱼。  相似文献   

11.
李涛 《中国钓鱼》2006,(4):26-26
一、大钩与小钩的问题。我的意见是钩子要略大一些好,以伊势尼为例,6~7号比较合适。我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小钩上食的时候显然要麻烦,尤其是使用荤饵时;第二,小钩在摘钩时要麻烦一些,如果是遇到较大一点的鱼就更麻烦,这就使钩在水中的时间相对减少,一天下来,钩在水中起码要少半个小时;第三,可以锻炼自己对提竿时机的把握能力。我个人认为技术上的进步比鱼获量的多寡更有乐趣。可能有人会说,竞技比赛中高手们用的都是小钩。那是因为比赛时虽然用的是小钩,但钩无倒刺,上饵、摘钩都很容易,提竿时机也跟平时我们野钓不一样,要争分夺秒,以尾数论英雄,有的人甚至为了节约时间,特意避开较大的鱼,再说我们一般也不需要那么累。  相似文献   

12.
入口性     
张炎冰 《钓鱼》2013,(20):11-11
钓饵基本品质之一,因钓组和线组配置而异,主要包括饵的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物理因素,是钓鱼的入门功夫。线组的一般规则是钓大鱼,强钩粗线;钓小鱼,小钩细线。与之配合,在钓饵就是大钩用大饵,小钩用小饵。若鱼小饵大吸不进嘴,需要反复顶撞、叼啄,等着钓饵外层溶化、剥落了,体积变小或泡软了才能顺利吸入那就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13.
傅常奇 《钓鱼》2004,(9):14-14
在长期钓鱼实践中我体会到:钓钩、钓线存在隐蔽性问题。例如小钩、细线,要比大钩、粗线好用:旧钩要比新钩好用。鱼在水中对一定范围内物体的大小、粗细虽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其视觉能力并不是很强,人们完全可以利用鱼儿这个特点,缩小水下的目标,模糊其视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警觉性,提高钓获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想这就是探讨小钩、细线和旧钩隐蔽性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沙水湾的PK     
安基强 《垂钓》2011,(9):62-64
大欣为我跑掉的那条鱼感到惋惜,说我不该动摇钓大鱼的信念,如果我不改换小钩,就不会错过难得的一遇。可钓鱼不同于做事,也许少了一点执著,就多了一份快乐。  相似文献   

15.
王爱国 《钓鱼》2013,(9):24-25
悬坠钓相对于传统钓更加注重竿、钩、线与所钓对象鱼的匹配,若竿、钩、线与所钓对象鱼及鱼情不匹配,过分强调细线小钧钓大鱼,则断线跑鱼将成为必然,所谓的细线小钩钓大鱼匹配的应是软竿和特殊的鱼情,若将偶然获得视为必须为之,一定会给你的垂钓经历带来诸多遗憾:2013年4月6日的一次因竿、钩、线与所钓鱼情不匹配创造了本人垂钓有史以来的断线跑鱼之最,也带来了莫大的遗憾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邹思全 《钓鱼》2013,(18):20-21
我重新坐回到钓箱上,平静心绪,心平气和地和大鱼慢慢周旋。反正在我看来,这条大鱼已经成了"瓮中之鳖(鱼)"了,我也并不急于知道是条什么鱼,但从挣扎动作来判断,应该是条大鲤鱼。我有意想过过"短竿、细线、小钩遛大鱼"的瘾,也有利于从中掌握小钩细线遛大鱼的技巧动作和心得要领。  相似文献   

17.
任志新 《钓鱼》2007,(1X):31-31
入门的钓鱼人都知道,细线小钩钓小鱼,粗线大钩钓大鱼。这是一个常识。本人近来一次钓鱼中却用粗线大钩狂钓小鲫。虽纯属偶然,但却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18.
姜宏义  侯建平 《钓鱼》2007,(6S):38-38
绝大部分钓鱼爱好者都爱钓大鱼,那钓上大鱼的感受是用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无法形容的。4月中旬我钓了一条大鱼,确实体会到了钓大鱼的爽劲,圆了我钓大鱼的梦。  相似文献   

19.
李致奎 《钓鱼》2009,(16):49-49
系钩,就是给钩系上子线,是每个垂钓者都会面临的问题。钩太一点还好系,要是像袖1袖2这样的小钩,加之细线,系起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了。特别是老年垂钓爱好者,眼花手笨,拿起袖1袖2这样的小钩都很不容易,更别说再给这样的小钩系上细细的子线。所以有人只好求助别人,或花钱让渔具店代系。  相似文献   

20.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