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中国当代教育家薛法根说:"简约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而数学知识本身就蕴含着简约之美。如何构建简约化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对数学课堂回归本质的期盼。简约,不是简单摹写,也不是简陋肤浅,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富有内涵,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简约教学是对教  相似文献   

2.
何谓"简单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简单语文"就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也就是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和写.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简单语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更有条理,以简驭繁、返璞归真.它要求我们:一要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减省浮于表面的这模式那模式,要关注学生,实在地教学;二是操作简单,有了真实的读和写,也就有了知识积累、情感升华、人文熏陶等:三是"简单"不等同于"粗糙",更不是"简单化",它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  相似文献   

3.
一、概念界定 简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却非常广泛,意蕴丰富:书法绘画中有"简约艺术",美化居室时谈"简约风格",服装设计追求"简约时尚",甚至还有"简约生活""简约人生",等等.由此我们不难捕捉到"简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简约"给人的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中又极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回归教学本真,让课堂教学绽放引人入胜的简约美,让学生在简约高质的课堂中,轻松愉悦地主动接受学科知识和思想引领,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探究简约高质课堂的特点简约并不是简单粗陋,也不是瘦骨嶙峋,更不是蜻蜓点水。简约是精练骨干的丰满,是接地气的精准,是去粗取精的细致,是返璞归真的朴素,简约高质的课堂具有清晰性、低碳性、纯净性和灵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感觉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与形的协调,感觉到几何的优雅,这是所有真正的数学家都清楚的真实的美的感觉."我们不是数学家,但在面对三个城市在中考中"不约而同"设计的"距离",这使我们解题者感受到了数学之美,这种美感是简约的,又是精巧的,给人以无穷想象的意境,让人欲罢不能."距离"成为了2012年中考试题中最靓丽的风景.这个"距离"与基本概念中的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一种简约的课堂教学。但简约并不是简单,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艺术。不仅在形式上追求,而且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追求一种"博观而约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三坊七巷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了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和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阑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域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8.
简约总与主题明确、线条简洁流畅相随,简约拒绝繁复、杂乱.正如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所说:"简约不是简单,它是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教学境界."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本着简约风格的同时,又能有效拒绝简单的空洞与浅显呢?我就此谈几点看法,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简约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课堂。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平时很难一堂课都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探索出一套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抛弃繁华与浮躁,不刻意追求精致与热闹,而是要求简单与高效。  相似文献   

10.
徽派语文崇尚简约。教学流程简约:环节简单、方法简单、过程简单,但学生语言与思维的提升却不简单。在简约的教学中能很好地进行扎实的随文识字,真实的语言训练,朴实的课外拓展,从而打造轻负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岳阳楼记》体现出的语言美、图画美、结构美汇集成美的旋律,使读从美的旋律中领略了它的艺术精华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丽为美是汉大赋最鲜明突出的文体风格 ,从侈靡的“丽以淫”到平实的“丽以则”,反映了汉赋由“辞人之赋”到“诗人之赋”的流别演变。这种一代文体和文风的变化 ,受当时儒家经学教化讽喻思想和尚智求实精神的影响甚大 ,是一个用功利态度和实践理性消解汉赋铺排夸饰的“侈丽”之美的过程 ,也是导致赋体文学衰落的一个思想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美”是世界各民族美学思想中共有的重要范畴。但在对“美”范畴本身的把握上,中西方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中最为突出地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在“美”范畴起源上的凸现“滋味”之美与强调“视听”之美的区别,二是美的具体所指上的“关系—功能”之美和“实体—形式”之美的不同,三是表现在理论思维上则有倾向于“理性思辨”或“悟性直觉”的差异。对中西“美”范畴本身的梳理及其异同的探究,有利于中西对话、交流的展开,也有利于美学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剖析象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代表席勒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感性—客观地解释美”的思路,并把美界定为“现象中的自由”和“活的形象”。这一思路克服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互对立的缺陷,自觉地把实践理性——自由——技艺——实践——生命——美联系起来,为人们正确地认识美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在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从《论语》只言片语式的论断中,我们可以见出孔子对于关的论述也是自成体系的。孔子论“美”可以从关的内涵和分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技巧的训练是手段,它是作用和服务于“情感”表达的。通过教学双方的全身心投入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处理;歌唱的语言训练;规范而准确的形体表演,从而把声音美、语言美、形体美凝聚、化合而成综合的艺术美,达到“声情并茂”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