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历来重视和谐。和谐观、和谐思想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独有的文化,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和谐文化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谢蕾 《中学俄语》2017,(1):60-6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即将到来的2017年,是中国的“鸡”年。由于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差异,“鸡”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各有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3.
略论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运福 《天中学刊》2004,19(3):93-95
历史上越南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时,中国称之为“郡县时代”,越南称为北属时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带动了越南文化全面进步,中国文化的精髓被越南人民加以吸收和改造,构成越南文化乃至越南民族特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越南最终走向独立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仅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文化特征,而且心理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为研究者及研究活动的文化负载。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文化心理,研究者的文化特征可以称为心理文化。从文化心理到心理文化,体现了心理学文化意识的积极拓展。  相似文献   

5.
人与鸡,从早先的捕猎关系到农业社会逐渐稳定的依存关系,都发生了改变.鸡这种家禽不仅作为人类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参与到了人类更多的文化生活之中.在云南省宁蒗县,鸡文化是宁蒗彝族文化的一部分,在饮食、仪式过程及习惯法中都折射出了云南宁蒗彝族不一样的鸡文化.  相似文献   

6.
田磊  吴传会 《初中生辅导》2011,(27):2+49-F0002,F0003
秦淮河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晕被臀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兼柯十代繁华之地,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私河”。  相似文献   

7.
就“鸡”这个话题,讨论了中西文化对“鸡”的不同看法。“鸡”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也存在低级猥亵、平庸愚笨的一面。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cock一词并无好感;对chicken一词褒贬各半,指“胆小的”时候用它,提到他们所喜爱菜名的时候也用它;对hen一词,也常用作贬义;只是对rooster有所偏爱。  相似文献   

8.
鸡文化随着海南移民的到来而来到海南岛,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鸡文化现象。文章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搜集散落在海南闽语区鸡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关涉到祭祀、招魂引魂、辟邪赶鬼、充当新郎新娘以及庆生等方面,渗透在闽语区民间生活中,影响着闽语区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是从人类文化的产生开始计算的。人只有在对单一的物质需求上升到情感、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时,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人类还为自己创造了一种特有的发展方式,即人创造文化,再反过来用文化创造自己。所以,文化又是人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是独具特色的审美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却不能不是一个更具影响力和活力、更有持久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因素,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地位是无以取代的。 校园文化由三个主要的层面组成,这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等,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被称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而精神文化又大致分为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和情感型审美文化,正是这三大类型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特有的氛…  相似文献   

11.
和谐观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独有的文化,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精神”。和谐文化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文章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来到洪江,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黔城芙蓉楼被称为楚南第一胜迹,高庙文化遗址展示出中国七千年前的稻作文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安江农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1985年,雅典被欧洲联盟(1993年前称为欧洲共同体)首次冠以"欧洲文化之都"(1999年前称为欧洲文化之城)称号,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文化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从属政策在城市复兴发展中发挥出了超乎想象的作用。阐述并分析欧洲城市复兴过程中的文化导向政策,尝试描述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何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实施达到城市的复兴与繁荣。同时,文化政策作为城市经济复兴手段给城市和公民带来的是城市文化的多样性还是城市内部的华而不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完整的春天,不会只是繁花与大树,不会只是珍禽与异兽;一枝新绿的柳条,一棵破土的绿草,亦是春天。在这个被称为“文化春天”的世纪中.“草根文化”正在悄悄映入人们眼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节日     
这里所说的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中的节日。有些传统节日,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不过了,但值得怀念。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元旦正月初一日。辛亥革命以后,公历的1月1日被称为元旦,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春节有贴春联等习俗。据说,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手书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人日正月初七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人们习惯于将学生中毕业以后接受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称为大学教育,因此大学文化在我国实际上指出的高等教育文化,其基本特征主要有:神圣性,理想性,学术性,批判性,传统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所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要求,突出了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达到语言为交际服务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文化被称为西方文化的摇蓝,前五世纪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昌盛的时代,史称“古典文化”,究其原因,既有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也有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有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以及统治阶级采取的政策,同时也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然而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发展传播,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而日趋衰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取代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文化,古典传统在欧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为“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