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在线实验教学,文章以ROS平台为依托,设计了机械臂在线实验系统。该系统由Windows软件客户端、ROS主机和六自由度机械臂、实验台及实验装置构成。其中,客户端软件基于ROSBridge协议,用Python语言编写,实现了人机交互及发送障碍物信息和目标位置信息,ROS主机接受到信息后控制机械臂运动并避障,通过远程控制机械臂,结合视频监控和实验数据读取来完成实验。文章在实验室环境采用安诺机器人进行了综合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的设计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成人学习需求与社会制度规范约束的矛盾,创设自主学习条件,借鉴安德森教授的在线学习理论,笔者提出在线实验教学理念,并在宁波电大开放教育金融学、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中进行了有效尝试。本文介绍了笔者自己所设计的在线实验模型,阐述了在线金融实验室与在线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构建,总结了在线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受时间、场地、硬件设备等限制的问题,探索基于在线交互实验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手段,设计并搭建基于MOOC的FPGA远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和实验,解决时空限制问题,提高了实验设备利用率;支持使用FPGA教学的多门硬件类课程的在线实验,实现了课程间的衔...  相似文献   

4.
远程在线实景实验是将真实存在于实验室中的仪表设备、元器件等实验装置与在线实验客户端人机交互界面联通,实现学生远程操作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远程在线实景实验最大的特点在于"真实验",并非虚拟仿真实验。学生能够远程操作实验仪器设备,将实验拓展至课堂之外。该文选取"自动控制技术"课程中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实验为教学单元,将传统实验室实验与远程在线实景实验进行对比,证实远程在线实景实验能够起到促进及改善实验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挥网络课程助学、助教和助管的功能,以农业院校的物理实验课程为对象,采用四级目录展示了网络课程设计思路.在网络课程中,构建了预习要求、电子教案、实验课件、仿真实验和在线测试等资源,解决了学生面临在线学习、实验、复习和测试等交互性资源缺乏的问题.将课程资源规划成逐层提高的教学体系,即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研究性实验;整合了虚拟和实体课程资源,形成农林特色的逐层提高的物理实验开放课程.将教务选课系统纳入网络课程中,实践了"必修+选修+自主研究"的开放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开放课程体系中,并在全校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这种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也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开放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远程在线实验平台通过网络提供开放式硬件资源,可远程控制真实电路搭接并进行设备参数测试,克服了纯软件仿真实验的局限性,突破传统实验的时空限制,扩展了实验渠道。文章介绍“电子线路”远程在线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以振幅调制实验为例说明平台使用方法;介绍实验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体现远程在线实验相对于传统实验的优势;阐述了通过远程在线实验和现场实验互为补充,扩充实验内容的实验设计思路,为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在开发相关技术,允许修读在线课程的学生使用模拟实验室,与教授和其他同学交流,并参加考试获得证书。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拉斐尔·赖夫(Rafael Reif)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这些技术为更多的人士提供在线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一种结合在线虚拟仿真的通信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该方案以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实验者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网络虚拟软件或远端真实设备进行实验,也可以通过口袋实验模块完成真实实验,并将实验结果通过微信云传送给实验指导教师。这种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和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等在线学习方式有效结合,是对传统真实实验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将虚拟仪器技术与FPGA(现场可编门阵列)学生实验结合,设计了远程FPGA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在远程客户端计算机上完成编程并将程序烧录在位于实验室的FPGA实验箱上,并且通过网页访问LabVIEW,观察及控制虚拟FPGA面板,对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设计思想构建在线实验课程,以中国计量大学工科电工电子实验课为例,设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为高校工科学生寻求更有效的线上与线下学习路径,并相应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的全程跟踪式的课业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解决以往实验教学中常见的被动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同步与异步、分散与集中、固定与移动、个体与协作、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互联网+教育的优质学习环境,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