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实验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以Unity开发引擎和UG与3ds Max建模软件为依托,搭建了一个逼真、操作方便且具有交互功能的液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能够进行多项液压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压传动传统实验在本科"液压传动"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研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对传统实验进行扩展与深化,并从仿真实验的总体框架、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特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液压传动"实验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液压元件与系统虚拟仿真平台,使用结果表明,虚拟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课本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对液压系统参数变化影响电网进行了分析,采用单设备实验测检与系统配电仿真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航空液压系统用电仿真模型,并在SIMULINK下搭建模型进行仿真。该模型通过单设备实验测试获得参数曲线,避免了理论建模时由于条件假设产生的误差,使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该仿真方法不仅提高了仿真速度,还简化了系统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近似,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态控制的液压实验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MCGS组态软件为开发平台,将其应用于液压实验系统.不仅能对液压系统进行监控,采集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报表,而且能够脱机进行液压仿真实验、模拟控制。由于在实验中利用动画配合实物协同运动,参数实时测量、显示,给予最直观的展示和动态模似。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实验效率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AMEsim软件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具体实例介绍AMEsim在液压系统搭建、液压元件性能分析以及液压回路仿真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系统借助AMEsim图形化界面展示给学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成为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首先,从实验的基本要素入手,明确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然后,针对传统实验体系的不足,分析了该课程增设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最后,以液压传动电磁换向回路设计实验为例,重点从实验准备、实际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成绩评定等方面介绍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实践表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合理增设设计性实验并正确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实验技术是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一门主干课。根据教育部实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及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课程组老师从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校企合作教学平台的搭建、考核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实验技术课程进行了综合改革,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养成了学生自觉、自律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基于科研项目搭建机械专业电类课程综合实验平台。从搭建实验平台意义、构建实验平台思路和框架、实验考核与评价机制、实验效果分析等几方面详细阐述。结果证明,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良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科研探索及创新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学生继续深造或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人抓取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机器人抓取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形成了关键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学习、数据集的创建与扩增、卷积神经网络的设计与训练、工业与生活服务场景的搭建,以及机器人抓取仿真实验验证等层次递进的实验过程,融合了理论知识考核、实验实践测评以及实验报告分析等在线评价方法,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院校开展高等数学实验的现实需要,提出多维度高等数学实验项目建设的方案,搭建数学实验网络学习平台,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实验"第二课堂",以便实现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创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主动去求知、探索、协作与交流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