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本文首先拟从人的精神觉醒层次理论去深入剖析她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不同时代女性不同的精神风貌。其次从周礼文化和汉末儒学式微视野分别探讨形成思妇精神觉醒不同层次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聆听上古时代女性大胆率真的吟唱,我们希望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观照这些诗歌,从中发现《诗经》时代女性普遍的生存状态和需要的满足情况,从而感受她们独特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3.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4.
陈晓霞 《考试周刊》2011,(51):235-236,191
《古兰经》是部经典,其中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记述关于女性的行为准则、各种权利和义务。《古兰经》的许多条文对于女性穆斯林而言,从保护她们婚姻、财产继承等基本权利,到道德、教育等更高的层次都提供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这种对女性的保护在中世纪时代无疑是具有超前性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秀拉》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两部文学作品中的"玫瑰"秀拉和艾米莉的对比,展现出女性敢于挑战周遭的约束和世俗寻求自我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两位主人公与当地的社区相互依存的状况:一方面她们坚持自我,勇于反抗世俗和传统,另一方面,她们又为社区所束缚和容忍。她们追求自我的精神引领新一代女性不断斗争。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非常关注当下社会女性的生存问题。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讨《试验爱》中女性的生存困惑,包括女性得不到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很难实现自我价值需求,有助于人们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并思考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构建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和门罗的《逃离》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由于觉醒的自我意识而逃离家庭的故事。她们在逃离的路途上经历了完全不同的风景,但最终都选择了回家。比较这两部相隔近三十年的小说,寻找促使两位女性共同走上回家之路的原因,可以看到两代妇女对待家庭和情感需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时的故事》、《黄色壁纸》由美国女性作家肖邦和吉尔曼写于十九世纪末,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的生活现状和她们所处的地位。两篇小说的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女主人公面对婚姻生活中的束缚,女性意识如何觉醒的过程。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最终觉醒了的她们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付出了生命、疯癫的代价。两部作品也体现了女性作家们对其所处的社会束缚女性的社会习俗、传统道德的不满和控诉。现今解读肖邦和吉尔曼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一直关注英国女性面临的婚姻、爱情、教育等问题,在《爱玛》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中,奥斯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述向读者再现了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教育状况.在男性统治的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定位是“好妻子,好母亲”,她们主要的出路是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面的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或寄宿学校,而她们所学的知识或技艺只是一种婚姻市场所需要的装饰品,既肤浅又无用.  相似文献   

10.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司马迁通过精谋巧构,专辟两卷集中写刘汉朝廷的贵族女性,将其他众多女性附列于别人的列传之中,并善于通过特定环境来塑造女性。《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尽管对女性的描写多数仅涉及片言只语,但司马迁的女性观是爱多于憎,并对每位女性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灿烂千阳》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个受苦受难的女性的生活展开,她们历经磨难,这些磨难给她们带来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可是在两个女人的互动过程中,她们完成了创伤修复。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两个卑微的女性的创伤性事件,创伤症状和她们的修复经历,探讨爱与希望,以及分享对于女性创伤修复的重要性,希望对现代女性创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易曼 《海外英语》2015,(9):184-186
《灿烂千阳》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两个受苦受难的女性的生活展开,她们历经磨难,这些磨难给她们带来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可是在两个女人的互动过程中,她们完成了创伤修复。笔者试图通过解读两个卑微的女性的创伤性事件,创伤症状和她们的修复经历,探讨爱与希望,以及分享对于女性创伤修复的重要性,希望对现代女性创伤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卡拉这两个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两次逃离,第一次逃离父母大家庭,第二次逃离婚姻的牢笼。比较她们逃离后面对同样的女性生存困境:经济困境、爱情困境、自我困境等。各自文本中的两个宠物(阿随与弗洛拉)也隐喻着女性由逃离走向回归这一逃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和《简·爱》这两部作品都偏重表达女性角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作者笔下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却有所不同.我们可通过对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性格以及爱情观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原因,来更深入地研读这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5.
张瑞 《宜春师专学报》2014,(4):116-118,130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角度理解,男性在社会中更加主动、独立、果断,与之相比多数女性则显得被动、消极,然而《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这两部文学作品却颠覆了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现出女性果敢、独立的一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对性别及其社会地位的非常规理解。比较了《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她们的经历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她们身边都不乏多位男性角色出场。尽管西娅和嘉莉都被男性角色利用,然而她们最终摆脱了男性束缚,都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从这两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传统观念中男女角色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陈厚才 《文教资料》2010,(18):202-203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在《十八春》中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女性命运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集中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不单单在生存上、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对男性的巨大依赖。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张爱玲在《十八春》中描摹了众多的女性,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根源。顾曼桢和石翠芝代表了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萌芽,顾曼璐是一个被奴化的女性典型。而顾太太和沈太太作为两个母亲,张爱玲把她们作为凡人来写,这一改母亲在大众心中的伟大傲岸形象,张爱玲甚至把一些丑化的痕迹留在了她们身上。  相似文献   

20.
《边城》与《雪国》体现了两位作家对生命与人生的独特探索与思考,也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契机,塑造了执着守望悲美爱情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平行比较的角度,一方面通过分析纯洁、柔韧的翠翠和洁净、热情的驹子身上浑然天成的美,呈现两个女性的生存姿态;另一方面,阐述她们对爱情的懵懂认识、主动选择、深度体验、执着追求及凄美的爱情结局,以此剖析她们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她们这种东方式的爱情,传达了悲且美的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