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到污泥,通过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逐步驯化,筛选出苯酚高效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枪测、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HNND-3.HNND-3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 200 mg/L,在30℃和pH 7.0条件下,42 h内能将800 mg/L的苯酚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2.
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到污泥,通过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逐步驯化,筛选出苯酚高效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枪测、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HNND-3.HNND-3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 200 mg/L,在30℃和pH 7.0条件下,42 h内...  相似文献   

3.
高秀春 《化学教与学》2011,(7):89-90,63
本文通过苯酚性质的深层探究,深刻认识和理解酚羟基的特性、苯酚的弱酸性、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及苯酚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等问题,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7,(3):17-19
该文采用电位滴定法,在苯酚与苯酚钠的混合剂体系中,测定了苯酚的离解常数。笔者利用苯酚浓度等于苯酚钠浓度时,p Ka=p H的特点,通过盐酸电位滴定氢氧化钠和苯酚钠的混合液,确定氢氧化钠、苯酚钠两个滴定终点。并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及滴定曲线获得半终点所对应的PH值,得到苯酚电离常数的负对数PKa。实验结果表明,返电位滴定法测定苯酚电离常数,可以适用于络合物配位数的测定,并且可以有效扩大测定范围。  相似文献   

5.
魏钊  林丹 《化学教学》2009,(8):46-47
设计一组实验,观察苯酚晶体或苯酚乳浊液在加入滴加了两滴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稀碳酸钠溶液中的反应现象.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载体,对苯酚降解菌株JY03进行细胞固定化,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_2浓度3.0%,包埋菌体量0.3 g,钙化时间8 h.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pH值6.5,接种量30 g,对苯酚浓度800 mg/L降解36 h,其降解率达到88%以上.菌株JY03通过海藻酸钠固定化对苯酚的降解能力与耐受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这将为进一步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清  丁伟 《化学教学》2010,(8):19-20
本文主要就乙酸乙酯萃取含苯酚废水时被萃取的物质是苯酚还是酚铁配合物进行了实验探讨,并基于满足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所配制的含苯酚废水浓度的要求,还对含苯酚废水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设计了“不同萃取剂萃取苯酚能力强弱的探究方案”,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描述苯酚的分子结构,应用化学性质处理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问题.学会分析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 4.通过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学生更乐于进行科学探索,对待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交流,愿意倾听他人意见,表达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2,6-二叔丁基-4(二甲氨甲基)苯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二叔丁基苯酚,甲醛,二甲胺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了抗氧剂2,6-二叔丁基-4(二甲氨甲基)苯酚,并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抗氧剂2,6-二叔丁基-4(二甲氨甲基)苯酚的最佳合成工艺:第一步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40min;第二步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5h;2,6-二叔丁基苯酚与甲醛和二甲胺的物质的量的比分别为1:1.7,1:2.7.产品的收率为94.7%,熔点为91-92℃.  相似文献   

10.
周启贵  孙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076-1076,1086
介绍了自行制备液态平衡苯酚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自行制备液态平衡苯酚效果好并可节约实验经费。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择合适的试验条件,探究影响乙醇及苯酚与钠反应速度的实验条件,以此验证乙醇与苯酚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动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HPD450、HPD100、HPD100A、HPD600、HPD700、HPH480系列大孔吸附树脂对苯酚的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佳,并分析了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对HPD100树脂吸附苯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液对从绝缘材料厂排放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从中分离筛选到1株苯酚降解菌,编号为JY04.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了该菌株固定化条件,并且考察了该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SA)浓度为5%,湿菌重/包埋剂为6/30,CaCl2浓度为3%时,固定化时间为8 h,降解率可达82.6%,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确定其对苯酚降解最适条件为pH 7.0,苯酚浓度为400 mg/L,温度32℃,接种量为25 g,培养时间42 h,其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7.3%.该菌株固定化细胞的降解苯酚能力和耐受苯酚能力均大于游离细胞.固定化菌株对苯酚有较强的降解和耐受能力,是处理苯酚废水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苯酚的熔点43?℃,密度1.071g/cm3,常温时微溶于水,高于65.9?℃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取苯酚晶体少量置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蒸馏水,振荡后得水的苯酚溶液,继续滴加蒸馏水,振荡后得浊液,此浊液是苯酚液体分散到苯酚的饱和的水溶液中后的乳浊液,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苯酚的水溶液,下层是水的苯酚溶液,向分为两层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得苯酚钠溶液,此时液体是均匀的,向此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实验所得苯酚就不是固体,而是液体,要分离出生成的苯酚,就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而应该采取分液的方法.要得到纯净的苯酚,可向含水的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五氧化二磷(不能用氧化钙)吸水后蒸馏可得.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乙醇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苯酚显酸性,也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但是苯酚熔点为43℃,常温下是固体,与钠反应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苯酚可与钠反应呢?本文提出两种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文通过苯酚软膏说明书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亲手做试验探究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中的酸性,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教学的探究性,强调知识技能、能力形成、态度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苯酚的熔点 43℃ ,密度1 0 71g/cm3,常温时微溶于水 ,高于 6 5 9℃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取苯酚晶体少量置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几滴蒸馏水 ,振荡后得水的苯酚溶液 ,继续滴加蒸馏水 ,振荡后得浊液 ,此浊液是苯酚液体分散到苯酚的饱和的水溶液中后的乳浊液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上层是苯酚的水溶液 ,下层是水的苯酚溶液 ,向分为两层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得苯酚钠溶液 ,此时液体是均匀的 ,向此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实验所得苯酚就不是固体 ,而是液体 ,要分离出生成的苯酚 ,就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 ,而…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酚”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的第2课时内容,内容不多,安排一节课完成。醇类和酚类都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直接以最简单的酚类物质一苯酚为代表物,课本中先介绍了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和比例模型等苯酚的相关组成和结构,然后介绍了苯酚的水溶性、熔点以及容易被氧化等性质,接着通过实验介绍了苯酚的酸性、苯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反应以及苯酚的定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苯酚为液化试剂,对竹粉在热酸催化条件下进行酚化.采用红外光谱测试了木质素在酸催化条件下酚化改性后的结构变化,结果通过酚化反应羟基含量显著提高,并产生了新的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环结构.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竹材在苯酚液中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酚竹比等因素对液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出竹粉酚化最优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在103℃下,以浓盐酸为催化剂,添加苯酚量的5%,反应时间为80min,苯酚与竹材的质量比为3:1时,竹材液化效率达到80.18%.  相似文献   

20.
凤尾草多糖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测定凤尾草多糖的方法。方法:通过热浸法提取凤尾草中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结果: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的稳定性实验RSD分别为1.56%和0.68%,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9.35%和2.28%,回收率平均值分别91.71%和99.23%。结论:苯酚-硫酸法具有稳定性好、精密度高,而且回收率实验也较为理想,是测定凤尾草多糖含量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