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讲苯的溴代反应时 ,课本和教参上均未提到该演示实验中溴与苯的量的比例关系。许多师生都感到该实验难以控制 ,不是反应太慢 ,就是太剧烈 ,导致大量的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 ,污染教室环境。为了做好该演示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 ,进行了如下改进。附图 实验装置一、装置变单孔塞为三孔塞 (或把烧瓶改为三颈瓶 )。一孔插入长直玻璃管 ,其余两孔分别用来插入吸有苯和溴的两支长滴管 ,如附图。二、操作1 药品加入顺序的改变往烧瓶 (或试管 )中加入少量铁粉 ,塞上三孔塞 ,固定。用两支长滴管分别吸入苯与溴 ,插入其余两孔中。先滴加三…  相似文献   

2.
高二化学课本第146页说:“用铁屑作催化剂,苯也能跟其它卤素起取代反应”,还说:把苯和少量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很快就会看到……白雾……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见实验4—14)。 实验证明是看不到这些明显反应现象的。原因是这个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并不是铁而是三溴化铁。我们可以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证明和阐述这一点。 若将课本实验4—14作如下改动:先在烧瓶里加入少量铁屑,再加入少量溴,最后加入苯。摇动烧瓶使其混和均匀,不久反应很激烈。这说明先加入的Fe和Br_2作用生成了FeBr_3,它作为催化剂加快了苯环上的氢原子与溴原子的取代  相似文献   

3.
1 改进目的  高中化学实验中溴苯的制备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讨论苯的取代反应的重要依据 ,而按教材中该实验方案演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 1 表面积较大的粉状催化剂加入后反应剧烈难以控制反应进程。1 2 产生白雾现象不明显。1 3 由于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易与溴化氢气体一起进入锥形瓶 ,从而降低了溴化氢检验的可信度。1 4 尾气吸收装置不密闭 ,不能避免苯、溴和溴化氢蒸汽对空气的污染。1 5 反应结束后 ,倾到反应混和物到水中时 ,不能避免溴、苯、氯化氢的大量逸出 ,污染极大。2 改进后的效果2 1 使用铁丝…  相似文献   

4.
关于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第二册来说,虽较有效控制了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带来的污染,但装置比较复杂,药品用量大,而且演示实验时耗较多。许多老师因怕麻烦或受学校条件限制,而索性仅仅板书该实验或者让学生看视频。为了做好该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笔者经研究、实验,对该实验项目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关于苯与溴的反应演示实验,利用所给装置进行苯的溴代反应存在以下缺点:①圆底烧瓶中加入反应物后处于微沸状态,逸出大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溴蒸气,污染环境。②烧瓶中挥发出的溴蒸气和反应生成的HBr被锥形瓶内的AgNO3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由于Br2和HBr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对验证HBr的生成易产生误解,学生难以接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设计了一套演示苯的内的水被吸入烧瓶中,烧瓶内溶液分层。2装置优点a.防止溴挥发b.用CCl4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可以…  相似文献   

6.
关于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第二册来说,虽较有效控制了苯、溴及生成的溴化氢急剧挥发带来的污染,但装置比较复杂,药品用量大,而且演示实验时耗较多.许多老师因怕麻烦或受学校条件限制,而索性仅仅板书该实验或者让学生看视频.为了做好该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笔者经研究、实验,对该实验项目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若按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二册(必修)104-105页所述的操作步骤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苯跟溴反应的实验,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向烧瓶中倒取液溴时,就有大量的溴挥发。其次是该反应放热,未反应的溴呈气体充满烧瓶,此时将反应液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又会有大量的溴蒸气逸散(若等待溴蒸气冷凝,需要较长时间,影响教学的进程),剧毒的溴蒸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化学演示实验的增改山东省安亚市第五中学王春贵(262118)苯跟溴的取代反应演示实验,按课本4-14实验装置操作,由于本反应是放热反应,溴又易挥发,反应开始后挥发出的溴蒸气连同反应生成的HBr气体一起导出,这样HBr在导管口处遇水蒸气形成的白雾...  相似文献   

10.
1 改进目的1 1 中学化学教材中苯的溴代反应的装置、试剂和操作存在下列不足 :1 1 1 液溴与苯的体积比 (1∶2 )过高 :表面积极大的还原铁粉作催化剂 ,反应一旦发生将异常剧烈。若铁粉的用量过多、加入顺序不当 ,有时会使反应液喷出 ,造成事故。1 1 2 实验设计不严密 :剧烈放热挥发出大量溴蒸气 ,长直管冷凝难以充分除去 ,将会对溴化氢的检验产生干扰。1 1 3 尾气吸收不完全 ,逸出的溴蒸气、溴化氢气体等有毒气体会造成教学环境污染 ,影响课堂秩序和师生健康。1 1 4 相对成本高 :用圆底烧瓶作反应器 ,液体用量多 ;还原铁粉需新制而且难…  相似文献   

11.
一、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演示实验苯和氯气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简称六六六),是苯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讲述苯的这个化学性质时,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演示实验。用排气集气法在一个250—500毫升的烧瓶里收集氯气后,用铁夹将烧瓶夹住平放;再用带大橡皮球头的滴管或医用喉头喷雾器吸入数毫升苯,挤压球头,使苯成雾状喷入烧瓶,在太阳光下,即见瓶内白烟翻滚,反应现象十分明显,全班同学均可看到。反应完毕后,可在烧瓶内壁看到白色六六六晶体;揭开瓶盖,还可闻到六六六的特殊气味。  相似文献   

12.
1 改进目的 1.1 中学化学教材中苯的溴代反应的装置、试剂和操作存在下列不足: 1.1.1 液溴与苯的体积比(1∶2)过高:表面积极大的还原铁粉作催化剂,反应一旦发生将异常剧烈.若铁粉的用量过多、加入顺序不当,有时会使反应液喷出,造成事故. 1.1.2 实验设计不严密:剧烈放热挥发出大量溴蒸气,长直管冷凝难以充分除去,将会对溴化氢的检验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苯溴代反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并参考了一些有关资料 ,使实验在便于课堂操作的前提下达到了时间短 (3~ 5分钟 )、效果好、污染少的要求 .现将实验要点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仪器装置 .基本装置同课本 .圆底烧瓶规格以球体容积 1 0 0~ 2 0 0毫升为宜 .烧瓶底必须干燥 .与烧瓶口垂直部分导管长约 3 0厘米 ,并保持干燥 ,否则管口可能无白雾产生 .2 .药品及反应温度 .溴必须取用不含水的液溴 ,否则反应将难以发生 .苯的纯度对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其同系物含量越高 ,反应越快 .苯与液溴的体积比 ,按恰好反应计算大约为 2∶1 ,但在此…  相似文献   

14.
苯的溴化反应实验的改进湖北省汉川市第一中学(432300)倪少华苯的溴化反应实验,由于反应激烈,溴易挥发,有剧毒,操作不方便,污染较严重,实验效果不理想。对该实验进行一些改进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实验用品烧瓶、锥形瓶、烧杯、小试管、双孔塞、导管、橡...  相似文献   

15.
苯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放出溴化氢气体.人教版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中介绍此反应时,采取如图1装置.  相似文献   

16.
当有催化剂铁粉存在时,苯和溴作用,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取代,生成溴笨,并同时生成溴化氢和溴化铁,经双球漏斗逸出的溴化氢气体和氨生成溴化铵。  相似文献   

17.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是学生在学习芳烃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反应,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105页陕验4-14)去演示,我认为存在两点不足:第一,若取用苯和液溴的量很少,则在右端导管口附近看到的白雾很少,甚至看不到;第二,若取用本和液溴的量较大,由于药品是一次性加入,且反应在加入铁粉的瞬间即能发生,放出的热量使澳形成蒸汽外逸,且有少量的澳蒸汽通过导管进入右侧的锥型瓶中,影响对HBr的检验.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可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一.实验装置改单孔橡皮塞为双孔橡皮塞,在另一孔中插入一支较长的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化学“苯与溴取代反应”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在吸取教材优点的同时 ,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 ,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课本苯与澳的取代反应,若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进行演示实验,因澳剧毒,如果苯与溴的用量过大,且反应在加入铁粉的条件下立刻反应,由于反应放热,使易挥发的液溴挥发外逸,不仅影响HBr的检验,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笔者进行了全封闭微型实验,有效地克服了上述不足,具体做法如下.一.装置(1)具支试管(2)苯与溴的混合液(3)带胶塞的铁丝,其下端经磁化后吸有铁屑(4)干燥管内吸足四氯化碳的绵球(5)盛有水的具支试管(6)气球二.操作按图装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大约2.ZmL和lmL的苯和…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第二册中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4—14),反应较易进行,效果也可以。但由于装置的封闭性差,液溴和苯易挥发,容易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教学中收到了显著效果。a.仪器装配。如图1所示。b.实验方法。①先把溴和苯按1∶2体积比混和放入大试管中。②在三通玻璃管的支管中加入铁屑并用磁铁吸住,再在三通管的一端放上蘸有浓氨水的棉团后塞好胶塞,另一端用塞子夹住一图1 苯与溴取代反应装置1.大试管 2.三通玻璃管 3.浸浓氨水的棉团 4.湿润的兰色石蕊试纸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