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栏的话: 鲁迅先生的文集《朝花夕拾》原题为《旧事重提》,二题各有所长,一为写意,一为写实。我们开设的新栏目题为“夕花朝拾”,直效其实,而反用其意。沧桑旧事,正如前夕之花,历经长夜于朝晨拾取,恰似翻开尘封的档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都市版.刊出一篇题为《苏堤还是苏隄.乾隆爷写错字》的报道。文中说,市民沈先生经过西湖苏堤时.发现御碑亭内石碑上刻的是“苏隄春晓”四字。“苏堤”因何写成“苏隄”?细心的沈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报道接着说: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央视春晚出现了一些“雷人”的惊喜。如今央视的观众调查“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结果还没揭晓,而《羊城晚报》则先给它颁发了一系列“另类”奖项:周杰伦是”最牛伴舞奖”,董卿是“最牛口误奖”,《暖冬》是“最牛炒冷饭奖”……(2月1日《太原晚报》)  相似文献   

4.
1月28日午休时,笔者在网上看《新京报》的“评论”板块,竟然发现重稿:“综合评论”刊出题为《利息税早该调整了》的文章,署名“易宪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经济评论”刊出题为《利息税早就该调整了》的文章,署名也是“易宪容”。  相似文献   

5.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1):60-61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不求甚解.好还是不好?嘿嘿.这可叫我怎么说呢?“不求甚解”语见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7.
王元化先生是笔者素来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元化先生的书,笔者也多有拜读。近来于书肆中购得王先生的《思辨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书。其中的“乙辑·第三七——读书抄”摘引了顾准先生1956年6月14日《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9.
《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12月29日刊登正题为《合肥一小学胡闹:投票选班级美女》,副题为《“四大美女”被冠以“杨贵妃、西施、貂禅(注:应为“貂蝉”)和王昭君”称号,可享受多种优待》的消息。消息说,在全国其他城市,小学生“选美”现象屡见报端。9月杭州某小学,举行了全国首次小学生“选美”活动。鞍山市千山区大矿小学举办了首届“校园形象大使”比赛。消息报道说,大部分家长对此持反对态度,也有部分家长赞成学生“选美”。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张广天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间,以民谣加摇滚的方式唱出《狂人日记》里关于“吃人”的那一段。和《切一格瓦拉》一样,戏剧《鲁迅先生》以高唱《国际歌》结束,张广天俯视着台下“昏睡的、堕落的、帮闲的”众生。不过戏的主角不是“鲁迅先生”,而是“张广天先生”。  相似文献   

11.
秦文 《新闻三昧》2008,(1):112-112
《工人日报》2007年8月17日在题为《关注网络民情,贵在关注民生的责任》的社评中写道:“热衷于花拳秀腿表面文章,他又会多少心思去关注基层正面临什么困难?”  相似文献   

12.
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都是安徽小镇叶集人,小学时同班读书,后来又先后到北平求学。因为“五四”运动的影响,他们都喜好上了文学,开始尝试着翻译和创作。他们另有一位同乡兼同学张目寒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一再向他们说起鲁迅先生喜欢年轻人。于是他们鼓起勇气,把李霁野利用暑假译出的《往星中》托张目寒拿给了先生。鲁迅先生听说是高中学生的译作,第二天便开始看了,看完之后即约作者来谈,于是一群青年人立刻同所崇敬的鲁迅先生成了朋友。那时,鲁迅先生正在编辑《未名丛刊》,其中之一《苦闷的象征》已经交由北新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13.
何雅 《兰台内外》2012,(4):52-53
弥天大谎《悲壮的两小时》 1995年第2期《读者》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员《宇航之死》的文章,此文后来被选人全国通用的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这篇标题改为《悲壮的两小时》的课文描写道:1967年8月23日,苏联著名宇航员科马洛夫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因为减速的降落伞出现故障无法打开,科马洛夫和“联盟1号”将一起坠毁。苏联当局对此作了实况直播,科马洛夫在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与家人进行了告别。  相似文献   

14.
说来凑巧,从《西安晚报》上读了陈仓先生《盛世需要危言》一文不久,便从一文友那里得到一本《陕西杂文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精选》)。陈先生的文章,说的是作者自己对~杂文作家荣获全国大奖的感慨。他将当今中国称为“盛世”,将杂文喻为“危言”,纵论了”盛世”与“危言”二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待读完《精选》之后,  相似文献   

15.
《管子》尹知章注二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尹知章注是现存《管子》最早的注本。本文认为:该注本出自唐睿宗时国子博士尹知章之手,后人为抬高其身价,改题为“房玄龄注”;《通典》在引用《管子》时袭用了尹知章注。尹注本《形势解》以下亡佚后,人们根据《通典》的相关引用加以补充,故其注文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17.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8.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2):52-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一段时间.一种冠以“网友曝”的新闻样式.在个别媒体大行其道.不时冲击着新闻的底线.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颠覆着新闻的属性。对于这种无需动脚动手动脑而直接取材于网友爆料的新闻操作,《中国青年报》曹林以《“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一文仗义执言.为坚守新闻准则而疾呼。  相似文献   

19.
题解题为《旧闻新忆》.皆因当年看了徐铸成先生写的“旧闻杂忆”,很有启发。如今.年已花甲.正规退休。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中说:“老年人常思既往也”、“既思既往也.放生留恋心”,便常常想到自己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的喜、怒、哀、乐、毁、誉、得、失.因而又想到徐铸成先生的《旧闻杂忆》来。记得有一年,徐老先生到西安来,应邀到《陕西日报》为大家作了一次讲座.我才有幸目睹他老人家的尊容。据说,徐先生的价日闻杂化》是在香港撰写的。香港报纸采用连载的方法.每天一篇;后来收集成册出版。徐老先生写了《旧闻杂化》,我…  相似文献   

20.
《老年日报》放大字号广受好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闻理论刊物《今传媒》2009年2月号刊发题为《报刊字号能否“变大”些,让读者眼前亮堂些?》署名涂俊明的文章,赞扬《老年日报》去年10月将字号变大是为读者着想的的创举.该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