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为什么先学习分式乘除法。后学习加减法? 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时,总是先学加减法,后学乘除法,初一学习有理数运算时,也是先学加减法,后学乘除法.可是,在“分式”这一章里,却改变了传统的习惯,先学分式的乘除法,后学加减法,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先学习分式乘除法,后学习加减法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时,总是先学加减法,后学乘除法,初一学习有理数运算时,也是先学加减法,后学乘除法.可是,在“分式”这一章里,却改变了传统的习惯,先学分式的乘除法,后学加减法,这是什么原因呢?分式的加减法,如果几个分式的分母相同,还比较简单,只要用这个相同的分母作公分母,分子按多项式加减法去做,可约简的便约简,就得到最后的结果.但是,如果几个分式的分母不同,首先就要通分.通分,先要将几个分式的分母分别因式分解,然后求它们的最低公倍式,进行通分.将分母化相同以后,还要将几个分式的分子进行…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34页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通常叫做先乘除后加减”。我认为这种规定太死板,因为教材中有些四则混合运算题,加减法与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如练习十四第2题中的“35+50-12×5”和第6题中的“5000+719-583×4”,复习第4题中的“400-68-83×4”,总复习第13题中的“973-896+736÷4”等题,如果按教材中规定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去做,要三步才能完成;如果加减法  相似文献   

4.
知"1"用乘求"1"用除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为这类题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容易因分析失误而错解。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总结出一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口诀。应用这个口诀让学生解答这类问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题型的准确率,效果十分显著。这个口诀就是:知"1"用乘、求"1"用除。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恐怕就是学生经常在作业中出现一些无谓错误的现象了,例如,在计算二十以内加减法及比较简单的乘除法时,学生往往不能一次性计算正确,有时抄错数字;有时无意中改变了运算符号;有时又心不在焉地这题做成那题,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努力使学生改掉粗心的坏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分数是小学数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性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讲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时,从整数加、减法入手,引出分数加减法,让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如例1,把1/7改作20亩,2/7改作40亩,问题改作“雨天完成多少亩”求已知两数的和得:20 40=60(亩)。以此说明题中所列数字由整数变为分数,意义仍然相同。讲解运算方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题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数学老师抱着"千金"重的试卷。唉,这下又有好戏看了。我开始做卷子,以便思考这些题目该咋做,我心里一想:对啊,我爸爸曾经说过,不会做的可以画数轴,画了数轴,可以清楚地知道你所知道的答案。我一想起,就按照我爸爸所说的去做。可是到了选择题的第二题,我为啥不会做呢?我们还没有学过负有理数,他为啥要这样出呢?我左思右想,心里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真像一群在锅里沸腾的蚂蚁。到底选什么好呢?我生怕又选错,这何必呢?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表内乘除法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它同20以内加减法一样必须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因为任何一道四则计算题都是一系列口算的综合。如果其中有一步口算失误,就会导致整道题的错误,真可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而表内乘除法口算的准确和熟练程度直接制约着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是学生必须练好的一项基本功。表内乘除法口诀共四十五句,一百六十二道题。为了弄清学生口算这些题时,哪些容易出错,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我们对表内乘除法口算错误分布情况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不合常理的做法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学过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有这样一道题:24=□×□,36=□×□。有学生写为:你发现问题了吗?你可能会说,没有什么呀!两边式子是相等的,学生做对了呀!从现象上看,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会这样评说:"答案是对的,没问题!"且慢,想一想:我们成年人一般做这道题时会怎么做?我做过调查,大约99%的成年人不会这样写!被调  相似文献   

10.
三、乘除法的学习与乘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一些教师认为,乘、除法是小学生学习了加减法后再学习的一种数学运算,当学生学习使用乘除法时,他  相似文献   

11.
1.游戏式口算。在低年级教学中常用接力赛、找朋友、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口算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算速度,如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之后,师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渗透口算训练,你拍1,我拍9,合起来就是10;你拍2,我拍8,合起来得到10,……这种手到、口到、脑到的练习,利于口算能力的启蒙。又如教学20以内加减法,老师组织口算接力赛:第一个同学口算出如下第一题的得数后,第二个同学立即说出第二题的得数,依此接龙下去,直至把  相似文献   

12.
<正>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在做数学拓展题。做到“单双数”问题的时候,爸爸突然说:“儿子,爸爸来考你一道题怎么样?”我说:“好啊,您快出题。”爸爸清了清嗓子说:“如果现在突然停电了,这时你去按了5下开关,电力恢复后房间里的灯是开的还是关的?”我挠挠头想了一会儿说:“是开的。”爸爸问我为什么,我笑着说猜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不合常理的做法 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学过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有这样一道题:24=□×□,36=□×□.有学生写为: 24=6×4 36=9×4 你发现问题了吗? 你可能会说,没有什么呀!两边式子是相等的,学生做对了呀!从现象上看,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会这样评说:"答案是对的,没问题!" 且慢,想一想:我们成年人一般做这道题时会怎么做? 我做过调查,大约99%的成年人不会这样写!被调查者一般都是写成如下的式子:24=3×8,36=4×9.我们成年人做这种题时,一般都是直接调用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二六十二……"注意,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相似文献   

14.
1.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等一系列内容,因此应重视口算训练。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一环扣一环。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考,激励思维,以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一、抓基础训练,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有利于后继的学习。为了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我首先让他们通过训练,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功,如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并教给他们一些口算基本方法。在口算训练中注意做到新旧知识结合,分项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视算、听算…  相似文献   

16.
二年级数学有相当一部分三位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有一段时间,我为学生做计算题经常抄错数而伤透了脑筋,他们总会把“687”抄成“678”。这个粗心大意的毛病,如果不及时纠正,到了以后学习乘除法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麻烦。针对这样一种现象,我用心编了一道三位数加减题“471-174 417”,把它放在一组练习题之首。我的用意很明显:提醒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养成细心抄数的习惯。事实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道题也正帮助我行使着某种提示信息的职权,它的潜台词是“:请注意,由相同数字组成的数不一定是相同的!”还真别说,加了这样一道题,这次作业…  相似文献   

17.
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解复合文字题、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 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学中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很费劲,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特别是运算顺序的错误更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是不理解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原理,针对上述情况,我改变了传统的教法,使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兴趣,运算顺序的错误也少。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从第六册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开始,专设“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的应用题,为高年级学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到第八册又设“简易方程”一个教学单元,这一单元从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突出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且由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扩展到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由含有一个未知项的方程扩展到含有两个未知项的方程。这些知识为第九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奠定了基础。第九册第二、三单元的分数应用题,是以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  相似文献   

19.
权松爱 《考试周刊》2011,(27):90-91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分数的计算,学好分数的加减法是学好分数乘除法的关键,而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要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时时刻刻让学生用分数的意义指导自己的算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熟练掌握分数的知识,并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温暖和睦幸福的家.家里有聪明又忙碌的爸爸,又有善良且贤惠的妈妈,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我. 我的爸爸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主管火车动力电线的维护.如果没有那些完好的线路,火车就无法启动,责任非常重大,因此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有时候,碰到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天气,我爸爸甚至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非常辛苦.可他对待工作却非常严格,只要哪一根铁路的电线出故障了,不管是几点,不管在哪里,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去抢修.尽管爸爸工作非常辛苦,可他一有时间,就会赶回家陪我聊天,陪我玩,陪我写作业,教我做不会的题.他还经常教育我:"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守信."这句话将不断鞭策我茁壮成长,我爱我忙碌的爸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