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冰  王娜 《考试周刊》2012,(48):118-118
假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它能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文章对中学生节假日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意义与作用,节假日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和节假日体育场馆的开放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同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旨在提高中学生节假日体育活动的质量,进一步配合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徐秋红 《成才之路》2009,(15):61-6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感到体育活动的幸福和乐趣,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那么,学校体育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呢?  相似文献   

3.
张燕  仇大勇 《考试周刊》2012,(50):112-1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既不是过去我们认为的课外体育活动,又不是过去我们所认为的课间操,而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目前,在广大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场地、器材等的影响,与城市学校还有一定的差异,作者就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提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海 《成才之路》2009,(20):100-100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感到体育活动的幸福和乐趣,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了体育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体育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健身的文化素质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整体。其作用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动态行为,向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学校校园的各个活动场地上,很多前来锻炼的人只做一些简单的柔韧练习,根本不会做准备活动,有些人甚至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各种激烈的体育活动.表面上看这些人是在锻炼身体,结果却是不仅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给身体健康埋下多种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失误--没有养成学生在体育活动前自觉做准备活动的良好意识和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华  张智新 《考试周刊》2011,(34):150-152
本文为了解我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宏观管理与科学指导提供帮助。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有6.89%的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受场地器材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应加大对场地设施的建设,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养成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途径。然而它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在学校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应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在活动中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加以运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之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8.
跑操活动是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一项特色活动。跑操活动的启动给学生体质的发展带来契机,但在高兴之余也有担忧,很多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乡镇学校,器材少、场地小成为跑操活动的最大障碍,而要想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也不现实,如何在小场地下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邹芙蓉 《考试周刊》2010,(27):132-13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如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与锻炼,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一直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远远多于课堂体育活动时间,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1]。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有多种形式,除了日常开设的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之外,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以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质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可以称为课外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训练和竞赛以及校外体育或者家庭成员一起进行的体育活动等。一、课外体育教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既是国家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课有一些正规的教学内容(如队形队列和一些技术学习等),由于我们教师上课时方法呆板,形式单调,导致有些学生慢慢地疏远体育课,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明显。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发展个性的宽松环境。学生申请成会员后,就可以在课外活动、双休天向俱乐部借取器材,或单人或小组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自主获取参加体育活动的乐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指的是在体育教学、训练等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损伤。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青年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愈来愈重视"体质投资",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但是其中一些学生由于他们缺乏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以及自身素质和运动技能较差等原因,造成时常有一些运动损伤发生[1],本文将学生在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和预防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杭州市城北20所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多安排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争取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视,使学校的场地、器材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努力做到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唐山市部分中学随机抽出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分析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动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唐山市开平区中学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单一,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少,以及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合理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场地、器材不足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6.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灵活,练习强度适宜,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又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强求正规的场地和器材,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所以,实施过程中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20):99-100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课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愉悦身心、锻炼身体,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自主锻炼的兴趣。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组织形式、锻炼时间、场地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影响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找到解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难"的对策。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中学阳光体育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课程资源匮乏、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参与活动不深入、智慧教育基础相对落后、场地器材设备使用不充分、家庭指导参与不足等普遍性问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相对薄弱。为促进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加快体育教学创新驱动;打造体育特色教育体系;完善优质体育资源配置;建立家校合力共育模式;引进智慧教育,实破学校体育教育边界。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学,它是完成学校任务的基本途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冬杰 《成才之路》2009,(12):98-98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与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创造的一种更加科学新颖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与以往相比较。大课间体育活动目的性强、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学生参与性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就如何开展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希望能对推动“大课间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