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有看图学文《放风筝》和《南京长江大桥》,讲读课文《珊瑚》,阅读课文《海龟下蛋》及基础训练一。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观察结果。看图学文要通过对画面的观察,侧重进行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观察有序,抓住重点,特点,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珊瑚》是重点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把握住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理解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进行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 为落实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两篇看图学文,两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项目是:细致观察,抓住重点。 一、二两课看图学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七册来讲,是观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住重点的综合练习;对第八册来讲,又是进一步抓住事物特点的预备练习。 《小球门手》是一篇看图学文。指导学生看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先从整个画面着眼,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小球门手的外貌、衣着、姿态、动作等。其他人物(如“戴帽子的小女孩”、“红领巾”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观察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画面人物各自的特点,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表,通过外表,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情,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3.
小语第九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看图学文《鸬鹚>,《梅雨潭》,讲读课《海上日出》和阅读课《登山》。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看图学文侧重进行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从看图入手,依一定顺序了解图意,抓重点、特点,体会画面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从而更加细致、深刻地理解课  相似文献   

4.
本组共有三篇课文。《海上日出》《燕子》是看图学文,《古诗三首》是讲读课文。这三篇课文侧重反映了大自然的景物。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看图学文时,要注意体现看图学文的特点,从图到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图画的能力。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转化成画面的能力。 教学《海上日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文字  相似文献   

5.
《小球门手》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图画和课文配合紧密,通过对小球门手及其场外观众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一场充满儿童情趣的画面。图画人物众多,文章描写有序。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所谓人物的特点,就是每个人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这一组教材有看图学文:《桂林山水》、《老科学家下乡》:讲读课文:《古诗二首》:阅读课文:《田忌赛马》及《基础训练》。教学时,要从整体出发,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训练观察能力,主要通过看图学文来进行。训练学生从看图入手,抓住画面的特点和重点,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主后次,从景物到人物,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或人物特征,通过细致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由表入里的分析。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整个画面的内容,又能更好地理解画面的情意,深刻体会画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两篇课文时,从作者的描述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7.
看图学文是由形象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短文组成的一种课型,在教法上应当有别于一般讲读课文。它要求以看图入手,凭借形象鲜明的图画帮助学生学文,体现学习怎样观察和怎样表达互相联系起来的教学特点。教学时要“处处从图入手,环环图文结合”,通过教学,让学生学到看图学文的方法。以《温暖》一课为例,谈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看图学文是着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的发展,它的显著特点是图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春天来了》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看图学文.对这一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建议.一、教学要求1.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是从四方面来写农村初春的景象的.按照课文由远及近,从室外到室内的顺序看图,口述初春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第一组本组的三篇课文都是讲读课文,其中两篇看图学文,一篇古诗。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两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本组课文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基本功,把学习新课和有系统的复习结合起来。一、教材分析《马踏飞燕》是...  相似文献   

10.
抓住特点引导自学感悟学法重在训练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内蒙古特级教师王爱勤一、新旧联系,体现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看图学文”两篇:《小足球赛》和《趵突泉》;课文两篇:讲读课文《中国石》、阅读课文《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1.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12.
《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被安排在两篇看图学文之后的第3课,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首次遇到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故事,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曲折.随着年级的变化,教学要求的提高,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课文后面提示的要求,关于《诚实的孩子》一课的教学可从这几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晨读》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理解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作以下教学设计供参考。 一、审题。 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晨”指早晨,“读”指读书。教师可用“是谁在早上读书呢?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导入课文。 二、初步看图,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初步看图。 教师可准备一幅教学挂图,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初步看图。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看图学文的教学 本册选编了两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画都是单幅图。教学这类课文,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册看图学文一篇侧重表现人物,一篇侧重表现景物。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小足球赛》要引导学生从小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一册新增设一组看图学文课文,其目的在于凭借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组看图学文的教材,安排在“看图学词学句”和“讲读课  相似文献   

16.
小语第三册第一组课文教学设想黑龙江/李达吉本组共编排三篇看图学文。《秋天》、《北京》、《温暖》都是单幅图看图学文的课文。看图学文中的看图重在培养观察能力,学文重在培养理解能力;图文结合的关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看图是手段,学文是目的。本组教材三篇看图...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分析与建议第一组·张云霞·本组包括四篇课文。《小足球赛》、《趵突泉》是看图学文,《中国石》是讲读课文,《旅行家树》是阅读课文,另外还有一个基础训练。课文有的描写祖国的优美景物,有的描写儿童的课余生活,通过这些描写表...  相似文献   

18.
《小球门手》县篇看图学文。课文作者以一群小孩在空地赛足球为内容,以小球门手守门为主体,以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为背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画面,突出了球赛之精彩,留下了令人寻味的想象。图文对照,有如下三个特点:其一,以文配图,图文一致,文情画意配合紧密。其二,画面构思新颖,图意中心突出,人物分层而置,主次分明;课文内容由总及分,  相似文献   

19.
这组课文由看图学文《长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为人民服务》和阅读课文《一夜的工作》组成。它既是对前册知识的小结归纳,又是下组课文的铺垫。两篇看图学文,在复习学过的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带感情去观察、带感情去叙述,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则侧重于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中心的把握,以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组课文是由《小八路》、《王二小》、《明明上学》和《一只小羊羔》四篇看图学文组成的。纵观这一组教材,其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课文从图到文结合得非常紧密。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看图学文的特点,既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又要联系图画理解课文,理解词句,懂得课文是如何叙述图上的事物,从而为过渡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现谈谈这一组保文的训练要点。一、观察训练教学“看图学文”,看图是基础.因为画面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对此,本组四篇课文后的第一题作业,编者都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