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花金侠 《职业圈》2007,(24):115-11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媒体作为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东盟国家当中,老挝与中国地缘相近、制度相同、信念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两国在媒体合作领域,也呈现出日益紧密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栗子 《文化交流》2017,(8):12-16
正"中哈人文交流更加紧密……哈萨克斯坦歌手迪马希在中国家喻户晓,《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优秀影视剧走进万千哈萨克斯坦民众家庭。"2017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为中哈关系插上梦想的翅膀》的署名文章,以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为例,谈中哈人文交流。这让温州故事再一次成为大家的焦点。三年前,反映温州人创业历程的  相似文献   

4.
蒙藏两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紧密交往并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元朝时期,宗教领袖及首位帝师八思巴更是成为蒙藏关系联结的载体,使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得以弘扬,在推动地域思想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标志性象征。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还与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叙事方式紧密相关。为此,该文深入分析了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将其与网络社群文化相连,得出网络流行语能够反馈出网络社群用户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一基本特征。随后,文章从平台化叙事的视角,从载体作用、传播机制等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社群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社群文化平台化叙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社群文化如何在各种平台上形成、发展和传播,以及这些平台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文化认知和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说的就是秋日的杭州。2019年10月,首届浙江省国际友城媒体合作传播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67个国家的近120位媒体代表,海外知名智库高层,与浙江省主流媒体、学者及省内各地代表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融合和相互依存,文化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7.
种茶人     
正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浴冬夏重生,从而有了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可以把入与人之间的交流拉得更紧密,拉得更透彻。在一次随行调研中,我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声音沙哑的种茶人。她就是贵州省紫云县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茜,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女性。她的茶园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坝羊乡板桐村,目前已种植茶叶4500余亩,其中自茶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对英语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当今我国中高校在英语教育方面大多倾向于语言技巧,疏忽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但是,中西方文化有明显差异,仅学习英语语言远远不够,还必须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基于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现状,以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为理论指导,就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庞国斌 《文化学刊》2008,(2):123-127
教育、传播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互动关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传播可以有多种途径。教育本身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最积极有效的途径。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播过程。教育的参与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减少了盲目性,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应该按照文化发展的总规律,在高校中提倡文化自觉。要不断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建设具有特色的优秀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丰富多样的姿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的、丰富而鲜活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文化词不同于一般词汇,汉语文化词承载着丰富的汉语文化,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中的颜色文化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偏好。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颜色文化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文化词的涵义是很有必要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西在颜色文化词方面的认知差异,探讨其产生的文化归因,并且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文明传播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同时,也塑造了中国社会独特的现代性。在当今世界文明对话中,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文明对话规则与程序,支持多元文化共存,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了世界政治文明对话,为人类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当今文明对话的强劲引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世界文明交流和互鉴的重要指引,但我们在坚持和平、平等理念的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可能的文明自负。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文化秩序演进与国际传播格局演变深度互动、紧密相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对于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新秩序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话语优势与传媒霸权,在全球文化秩序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演变和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文化秩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中国国际传播在消解西方文化霸权、推动建构新的全球文化秩序中担负重要使命。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全球传播秩序与文化秩序的互动互生关系,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推动文化外交、构建多元协同传播、加强国际文化贸易等方面体系布局,系统谋划国际传播工作,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社会中身份政治的加剧,全球话语体系场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国内话语与全球话语两个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身份政治不仅造成了国内话语场的碎片化、对立化、非理性,而且严重干扰着全球话语体系已经明确的议题共识,诱发话语冷战。全球话语体系竞争的本质是各国发展道路的竞争,反映了非西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中国作为全球话语体系的重要塑造者,应该始终坚持和倡导在全球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对话和互鉴,在全球范围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发展治理安全为主题的实践优先,同时要始终坚持提升国家治理绩效,改进各个群体福祉,勇于并善于承担全球范围对话交流和塑造共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峻峰 《职业圈》2008,(1):61-62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首先具有其行业文化的特性,同时又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的兴衰是湘黔苗疆治理政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兴盛往往标志着明清统治者积极介入型的文化治边政策,而其衰亡常常伴随着民族隔离政策的实施。其中,以边墙等军事政治经济手段保障下的民苗分治,实质上给苗疆与汉地的文化社会经济交往划定了一条边界,这种消极防守型的治边举措使得梵净山局限于主流文化之外。梵净山的衰落主要是在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此时正是清廷调整对苗治策的转折点。从长时段来看,梵净山同其他几大名山一样,欲实现长期的繁荣,势必要与主流文化圈保持相当的互动与交流,这既与其自身的主动选择有关,更主要的是因地缘位置而与中央处理苗汉关系的治策调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地域限制。本文主要着眼于跨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浅析跨文化交流的形成动机、交流趋向、交流形态几方面。跨文化交流的形成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跨文化交流趋向受到文化差异、生产力水平、新媒体的产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有着不同的呈现;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不同,跨文化交流形态又呈现出传播单向性、同化现象、信息不对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0,(1):98-98
<正>顾宁在《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撰文指出:1949—1990年间的中美教育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冷战大环境的影响。其间,教育交流可分为前期准备、建交前的民间交流和建交后的交流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成功访问了俄罗斯,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中俄两国高层频繁的战略互动促进了诸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尤其是中俄的人文交流。而教育领域校际交流在中俄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20.
基层工会与职工联系最紧密,因此基层工会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合法权益.文章就如何做好基层工会工作展开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