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册、折页、明信片、贺年卡和影视宣传片等外宣品是开展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在展示推介地方特色形象、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一直以来,外宣品作为对外宣传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各级地方外宣部门先后制作推出了大量的外宣品。客观而言,这些外宣品为中国走向世界、世  相似文献   

2.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外宣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海外受众为主要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对外宜传工作。文化外宣不断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我国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外宣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在我国的对外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化外宣翻译是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淮南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形象的外宣翻译进行梳理,指出其对外宣传方式和范围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国内外平行城市在地方外宣翻译上的特色模式和可取之处。在对前者概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基于GILT模式的地方外宣翻译的方法和译介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时刻被各式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包围,对外宣传品这一特殊的信息传播载体因其方便、表现形式多样、内容量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地方外宣的重视,研究和探索对外宣传品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外宣工作的重要课题。编辑制作外宣品是地方外宣的主要工作之一。乌鲁木齐市委外宣办近年来,先后编辑制作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外宣品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外宣品的制作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搞好地方外宣工作就必须抓好地方外宣品的制作,不断提高地方外宣品的质量。外宣品的质量不仅是指它的内容正确、装帧漂亮、印刷精美,更重要的是指它适合外籍人士、海外华人的需要,能够使他们乐意接受。也就是说,外宦品要能真正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才  相似文献   

7.
世博会既是中国向世界开展对外宣传的平台,也是世界向中国开展对外宣传的平台。这种"外宣与被外宣"同时并存、双向互动的对外宣传新态势,也折射出了公共外交领域的双向互动态势,为我们站在新的高度推进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南京在做好以政府为主导的外宣工作的同时,通过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方式,着力挖掘、整合民间外宣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不断拓展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新载体,成功打造了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双百"工程、在宁外国人文化参与系列活动等官民并举的外宣品牌项目,增强了外宣工作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了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地方外宣是全国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地方外宣工作,可以更好地增进世界对中国的全面了解,进一步树立和维护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我认为,地方外宣的重要任务就是为经济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加强和突出抓好对外经济宣传工作,应该是地方外宣的首要工作。当  相似文献   

10.
地方对外宣传是国家总体外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科技信息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进程的加快,在国家的整个大外宣格局中,地方对外宣传肩负的职责越来越重,地方外宣声音的传播及日益扩大的影响对国家外宣大环境的改变具有不可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革命文化的红色故都,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我国的红色文化翻译出去是十分必要的。新媒体不仅为我国对外宣传、文化输出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传播途径,同时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江西红色文化传播特点及江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厘清红色文化英译传播实践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和江西红色文化的特点,提出拓宽江西红色文化对外译介内容选择范畴、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合作翻译、综合采用多模态翻译模式等外宣翻译策略,以期提升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为更大范围的中国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外宣是对外展示地方风土人情、宣传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很多省级卫视都开设了“国际频道”,让自己的节目在境外播出,各级地方电视台对外宣工作也是十分重视,不惜为此倾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客观来说,每年各级地方电视台生产的大量外宣片,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扇五彩缤纷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外宣是我国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始终是值得我们外宣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在外交部长期从事对越关系事务,先后四次在我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共达18年之久,经历过中越关系的风风雨雨,对不同时期的外宣工作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至今回想起来仍感触良多。——作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外宣战线贯彻十九大精神,就应思考和探究,外宣工作如何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把握新时代对外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争取新时代外宣工作的更大作为?新时代为外宣工作创造了新机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风景好,世界乱象多;中国在路上,世界在路口;中国新时代,世界新愿景。新时代也对外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葆有对外宣介十九大精神的热度,秉持从容自信的态度,保持大大方方讲中国好的风度,增加议题设置的锐度,转换回应外部关切的角度,把握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尺度。新时代的外宣工作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深入学习领会新思想,要始终把握外宣主题,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要加强外宣经验交流互鉴。进入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孙一楠 《对外大传播》2011,(8):26-26,32
当前,我国经贸、文化、军事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对外传播工作方兴未艾,与这些领域相比,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工作起步较晚,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如果不加以足够重视和科学谋划,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很有可能成为"大外宣"战略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16.
<正>涉藏外宣工作是我党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与十四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分裂集团及西方反华势力开展斗争的主战场,关系到西藏的发展稳定,关系到祖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等利益,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涉藏外宣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涉藏外宣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外宣手段更加丰富,外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效果显著。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涉藏外宣主体和外宣手段相对单一,对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对外宣传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外宣大格局中一个突出亮点。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收集了4年来《对外传播》杂志"地方成功外宣100例"栏目中特色突出的60个案例,汇编成这本《地方外宣成功案例研究》,以一种新的形式把各地的经验呈献给大家。60个案例,分为七个部分,它们的共同之处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其实无论是奥运会带来的还是留下的,对于挑战与机遇,外宣工作者都有着更加长远的思考。为此,2008年7月11日,中国外文局在改造一新的报告厅举行"纵横天下——对外传播论坛"之"奥运来了"专场时,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志认为,新闻外宣是新华社、外文局等中央新闻、外宣部门的事情,地方外宣在这方面无能为力,难出成效。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地方的新闻、外宣部门如果摆正了位置,选准了角度,在水平上加以提高,搞好对外的新闻宣传还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认为,新闻对外宣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促  相似文献   

20.
徐发波 《对外大传播》2009,(12):13-13,26
伴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国家日益强大的发展趋势,外宣工作愈来愈显得重要,对外宣传效果评估和国家形象传播这些关系重大的学科命题也应运而生,提上了外宣的议程。这是外宣工作一个飞跃性进步。本人结合地方外宣工作的实际,在建立地方外宣工作效果评估体系方面有—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