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4月,周益民教师的专题刊出后,引起了很多教师对他和诗化语文的关注与讨论。一些教师对于诗化语文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认为诗化语文应该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但也有少教师很真诚地提出了一些意见。有人认为诗化语文过分强调文学教育,只能成为一种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以前不少语文老师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或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或认为说明文通俗易懂,不值得花什么功夫去钻研、去讲解。  相似文献   

3.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然而,信息化强烈冲击下形成的“快餐文化”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语文教学。在这种背景下,“素读”文本,回归本体,“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应该是语文教学改革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不可以学的,而是“悟”出来的。你一旦“悟”出了文学的真谛,它就会融入你的血液中,从此伴你生长,滋润你的生命,永不流失。在这样的语文观之下,我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无师自通”的境界。即使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威逼”下,我也曾倔强地坚持从事语文学科自主课堂的教学研究。我隐约感觉到,我不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语文,我和我的学生是在欣赏语文,那不是“教”与“学”,那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生活。信息时代的巨大冲击力震撼了教育教学领域,随之而来的热门话题是“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合”,我的困惑与惊…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人文性、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中不仅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人性化的教育氛围,时下很多老师为追求升学率,让语文课带上镣铐,显得疲惫不堪,更多的是失去语文味。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应为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活着,还应有一种形而上的追求,有一种对学生终极关怀的精神。文学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目的,所以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应该淡漠功利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时下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工具性,忽略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简单是相对复杂而言的。我们有时候总喜欢把简单的文章搞复杂了,硬是要从所谓的多方面来剖析,力求面面俱到,结果,一节课下来,孩子不知道自己这节课学了什么。简约追求的则是一种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习语文、平平淡淡积累语文的境界。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做到“简单而不简约”,还应该做到“简约却不简单”。“简约却不简单”是指课堂教学虽简约,但所达到的效果却“了不起”。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8.
本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它梳理了近三十年我国的语文教育理论发展脉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老师在阅读中联系语文教育现状,阐述了自己对于语文教育的理解。李海林老师在赵志军《论文学的不及物性和文学教育》一文的评析中说: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总的要求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学来教”。现在语文课程中文学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它的“非文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入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一、语文…  相似文献   

10.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潘涌 《教书育人》2000,(21):16-17
文学教育的缺席长期以来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遗憾。它使语文教育内涵贫瘠、审美品位下降;人文精神流失,以致近年来人们不断感叹现行的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悲哀”和“学生的桎梏”。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充分吸纳了语文教育界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力矫此弊,重还语文教育以鲜明的文学性特色,从而成为教育转型、世纪转换之际文学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第一,关于文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新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因为文学鉴赏的基本对象是充满高雅情趣、诗化语言和拔俗理念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4.
教研明星     
明星档案钱金明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职于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从教10多年来,先后指导四十余篇学生习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近几年来,先后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江苏教育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30多篇。杏坛札记语文教学是浸润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所以教学的核心应该要归结到“有效”。生活语文、诗意语文、智慧语文固然是我们追求的几种境界,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追求“有效语文”,我们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课堂上激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人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堂语文课如果能指向终极关怀学生终身发展,那么它必定是文字的、文学的和文化的。三者高度融合濡染,应该是语文教学最高的教学境界,是语文老师应该始终具有的意识。当然,不易将三者割裂开来,因为它们本属于同一母种,是一个事物的不同层面。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追求一种人格化境界。所谓阅读教学的人格化境界 ,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所追求并努力达到的培养学生最完美最理想人格的一种状态。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钱理群语 ) ,要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要培育学生高尚的内在精神 ,要教育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因此 ,阅读的过程 ,不仅仅是培养阅读技能的过程 ,还是学做人的过程 ,是学习如何塑造个性 ,培育人格 ,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过程。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往的教育把老师作为绝对权威 ,学生必须服从…  相似文献   

18.
钱灿 《今日教育》2012,(9):28-29
刘家国,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奉节县长龙实验中学副校长、高中语文教师。1983年被分配到野茶乡小学的初中部,1997年调到长龙中学。曾获得奉节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首届优秀专业人才、重庆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市优秀科研教师等称号。2012年4月成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中唯一一位来自乡镇中学的教师。他倡导并追求“诗化教育”,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诗人一样的气质,语文教学应该是诗一样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的“本刊特稿”栏中,有幸拜读到了杨启亮先生的《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一文。读罢此文,我很佩服杨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庖丁解牛式的析理逻辑,但同时,作为一个身体力行、躬耕于中学教坛的语文教师,我有必要明确指出他对语文教育的误解,乃至对语文教学的误导。哪怕我的言说同样存在瑕疵。一、“快乐足球”与热爱杨先生认为:“以热爱为目的教学语文,追求的是非智力的积极的情意境界,这是在语文智力或能力之上的境界。”我不知道杨先生何以判定“热爱”这种非智力情意境界必定高于智力或能…  相似文献   

20.
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所以,它应该由过去的“教语文”转变为“学语文”的课堂模式,追求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成为课堂的总导演,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用智慧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更有效。一、导入激趣。引人入胜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带着一种高涨饱满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