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大昕,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人,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钱氏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古今声类的演变。对此世有公认,无用赘言。然而钱氏关于音转的理论,学者们颇有议论。本文试图对钱氏音转说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一、钱氏音转说的由来古音学是在批判“叶韵说”中发展起来的。自从明代陈第首倡“古无协韵”,承学之士  相似文献   

2.
清初顾炎武(1613——1682)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研究教育,“千卷著书”“经世致用”,其学术地位和教育业绩是清初。“第一人”。无论在他世称。“东林先生”还是当职“学士”“大夫”,他都主张“博学于文”“博学于争”的信条。所谓“文”,他说:“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国家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他的“商战论”、“议院论”为人们所熟知,但作为他整个维新改良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教育启蒙思想,却鲜有论及。实际上,他较早地积极倡导学“西学”,并提出“西学”内容;他对科举制弊端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积极提倡女子教育;最为突出的是他最早将“自救”纳入学校范围,积极倡导近代学制。他对中国近代学制的设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侃(1886 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侃是章太炎的弟子,而他本人的弟子也多为当世文字、音韵、训诂学界之名家,有“章黄学派”之称,黄侃的名气可以说是很大的.其著作不多,且多为其弟子整理而成,这和他的早逝有关.然而,作为“乾嘉小学的集大成者”和“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研究其治学方法则是很有必要的.而黄侃一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是《说文解字》一书,故本文所述也集中于其治《说文解字》之方法.  相似文献   

5.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易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堪称一代文化巨擘.邵雍是出生在衡水的文化名人,他提出了“元会运世”说、“加一倍法”等先天学观点,在哲学、史学和诗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家,治学领域广博,方法独到,对乾嘉考据学派及近代学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避讳手段校勘古籍的方法,启示了钱大昕、陈垣、张惟骧等学者,使之在经史考证和辞书编纂方面更有创获。  相似文献   

7.
韩愈论教学     
人称“文人之雄”的韩愈,是我国唐代大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重视教育,提携后进。他任过“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曾捐薪创设“乡学”。凡经过他指导传授的学者都自称“韩门子弟”。著名的文人李翱、皇甫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是清朝乾嘉时代的史学家,长于文史批评,自云:“仆著书无他长,辨论学术精微,实有离朱辨色,师旷审音之妙”,可见其于此天赋甚高。在具体工作中,他的批评方法丰富多彩,很值得我们借鉴,兹举几例以见一斑。 (一)源流互质的批评方法。章学诚精于目录学,他认为目录学的任务应该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就是要分辨各家学术之异同,搞清它们的源流发展过程。同样,他在进行文史批评时,总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是清代乾嘉之际学者治学的基本宗旨与理念,其具体指向体现在与经学研究有着密切联系的语言文字、天文律数、方志传记和先秦诸子等方面的校勘文本、考订史籍、辨别伪书、搜辑佚书等工作。乾嘉之际,其思想内涵呈现出“推明古训之学”“实践之学”与“科学之学”的三重向度,展示了世纪之交学术思想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锡特内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欧·亨利手法”。什么是“欧·亨利手法”呢?  相似文献   

11.
“莼鲈”一词在孙星衍诗集中高频出现,透漏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与他对官场的厌倦、对学术的迷恋、对父母的孝心、对爱妻的内疚,山水之癖好以及他强项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学术语境以及他体弱多病、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孙星衍“莼鲈之思”成因的个案分析,可以管窥乾嘉士子普遍心态,也可以探析乾嘉考据之学盛行之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有着丰富的文献学思想。他对历史考证学有着客观的看法,从学术发展的过程中论证了考证之学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赞许乾嘉考证学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乾嘉考证学的流弊。他对彝器、刻石、墓碑、古印、古镜、瓦当以及诗文的文献价值有精到的见解,扩大了史料范围。他主张用小学的手段考订经史,用古器物来订补文献记载的讹错。龚自珍批判学术研究中脱离现实的埋头考证,但又不否认考证之学的重要作用,广泛论定各类史料的价值,明显继承了乾嘉考证学风。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是我国清代乾嘉时期三大著名的历史考据学家之一,不仅精通史学,而且在金石学、算学、音韵学、诗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系统地评介了钱大昕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并对他的史学思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嘉考据学派治学的特点、方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清代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治学过程中,他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学者"言必有证"、实事求是的学风,同时又"深病乾嘉诸儒能为考证之学,多不能为考证之文"之弊,因此既重视史料的分析和考证,更注重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从《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到《清儒学记》、《文史通义平议》等,无不反映出先生扎实的考据功底和善于融会贯通、能自成一家之言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15.
同治、光绪年间是清代古体赋学的又一座高峰,它紧承乾嘉以来的古律之争,推尊骚辞和汉赋。而刘熙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赋论家。论赋起源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提出“赋当以真伪论,不当以正变论”,提倡祖骚尊汉,推崇屈原的《离骚》和汉代辞赋,表现出道光以来赋学的崇古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一、洪亮吉的生平洪亮吉是清乾嘉时代的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学家和舆地学家。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孤苦,但他发奋苦学,博览群书,早年诗文就全国闻名。袁枚在《卷施阁文集序》中写他“佣书食力之外,即键户诵述,研精罩思”,“精通经史、地理、音韵训诂之学,工诗文,尤善于汉魏六朝之文,每一篇出,世争传之。”他科举考试久不得意,又长期过着贫困的日子,但是他胸襟豁达,毫无忧色。二十六岁(1772)他到安徽太平府,在学使朱筠幕中工作,和当时著名学者戴震、王念孙、章学诚、邵晋涵等往来颇密,学问也因此大进。乾隆三  相似文献   

17.
冯敏昌是乾嘉时期岭南的知名诗人,奉守懦家操守,为人淳正孝悌,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遵循儒家传统诗教,著学广博,善思自成,诗歌各体兼备,七古尤其擅长,内涵丰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即阔大和深邃、苍劲。其诗笔雄深雅键,继承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他也成为乾嘉时期岭南诗歌发展中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知识 (一)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填空: 1.《“友邦惊诧”论》选自《》集子。作者是____,原名____ ____,字____,他是____家、____家、____家。我们已学过他的作品,散文有《》、《》;小说有《》、《》、《》;杂文有《》、《》。 2.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____ ____,____ ____家、____ ____家、________家、____ ____家。他的代表作品,诗集有《》,历史剧有《》,《》。你学过他的作品有《》。 3.《白杨礼赞》选自《》,作者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字宁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他十分重视“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一生“足迹半天下,历七州,登四岳,所到之处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对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农林、水利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完成了极其丰富的学术论著。其中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 著 名 作 曲家 、 教 育 家赫 伯 特·齐 佩 尔 博 士 说 :“ 学 习 音 乐 不 仅 是 为 了 艺 术 ,为 了 娱 乐 ,而 是 为 了 训 练头 脑,发展 身心 ,在 这 方面 ,音 乐是 非常 重 要的 。”因此 ,我 们 应 该更 新 音 乐 教育 观 念 ,调 整 音 乐 教 学 的 内 容 、方法 、程 序 和 分 解的 目 标 结 构,改 革 发 展 现 有 中 学 音 乐 教学 模 式 ,逐 步 形 成 一种 新 的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要 求 的 网 络信 息时 代 的音 乐教 学 模式 。 有 记 者 曾经 问 过 一 位资 深 的IT公 司 总裁 :“ 是 什 么决 定我 们 的未 来?”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