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灾害,使教育系统蒙受了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教育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已向灾区教育系统拨付了大额救灾资金,各地民众也纷纷为尽快恢复灾区教育捐款捐物。如何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十分关注。教育系统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要求,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教育救灾专项资金和物资的监管,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安全有效地全部用于灾区的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震造成灾区交通和通讯中断,各部门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及时的空间遥感数据的支持;同时,随着救灾工作的重点逐步向灾后重建转移,各部门都需要及时了解灾区各方面的具体损失情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为此,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地震灾害空间信息数据分析会商机制,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作为此次灾情遥感监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之后的灾区重建工作中,学者更多的关注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保护和重建。以科研、学术救灾重建的方式,对羌民族宗教文化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其对灾区文化重建的主体性参与成为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山河呜咽、天地动容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如今抗震救灾工作已从紧张的救灾安置进入到稳步的灾后重建阶段,人们在思考健全灾害预警机制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和着眼应对当下灾后重建的各方面工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灾区的未来,培育好孩子是灾后重建的不竭动力,是灾区发展的希望所在,引发笔者关于灾后小学教育重建更多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以都江堰灾区的受灾群众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他们的各项需求和满意度情况,运用因子分析,归纳出反映灾区居民需求的五因子模型,包括援助需求、生存及心理需求、重建需求、工作需求和生活条件需求,并采用聚类分析,将灾区居民划分为三种群体,即生活紧迫型、改善条件型和关注未来型。结合调研分析结果和灾区居民的意见采集,为政府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的财政资金在救灾重建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公共财政下我国的救灾重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迫在眉睫。通过研究近年救灾重建财政支出的现状,以"5E"原则为总思路,建立专门针对救灾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找到一种更为科学、更为精确、且行之有效的救灾重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各界纷纷向四川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也以技术救灾的方式向四川灾区献出了一份爱心。日前,该校与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签订协议,将为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信息重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雅安地震后的救灾中,中国遵循着政府主导式救援与社会分散力量援助相结合的路线,使整个灾区从化解灾情到灾后重建得以迅速地展开.在援助效率上相对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整个社会援助过程中,灾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也浮现了出来.通过对包括芦山县芦阳小学在内几所小学的走访调查,在灾后心理援助中发现灾区青少年存在依赖心理等问题,学校也存在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文章就此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9.
滕五晓 《上海教育》2008,(11):40-40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在地震发生后,中央应急救灾机制迅速启动,按照我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在最初没有确定震级与死亡人数时,便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立即飞赴灾区指挥应急救灾,为救灾抢险顺利有效地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世界》2008,(12):18-18
5月17日直播的《加油!2008特别节目——紧急救灾总动员》晚会上,罗家英,于小伟、于娜、刘飞儿、何润东、沈建宏和韦唯等明星艺人用歌声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祈福募捐,现场募集到的善款,将全部用于支援灾区小学重建。  相似文献   

11.
部委     
《教育》2013,(13):12
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雅安紧急救灾助学行动启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紧急救灾助学机制,各省青基会同时启用"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助学备用基金"近千万元,随时准备调拨灾区。希望工程长期捐赠伙伴积极响应,截至4月21日9时,已募集捐赠近4600万元。据中国青基会估算,在灾区援建一间活动板房教室需要3万元(包括地面硬化、消防设施等);资助一名受灾学生1000元。青基会吁请社会各界为震区捐赠,方式包括银行捐赠、微  相似文献   

12.
美日灾后学校重建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灾区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统筹与整合各种社会援助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灾区学校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是灾区学校重建必须解决的课题。而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重建的内涵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学校重建效率;开辟多种渠道融资,允许市场有限介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种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少地区曾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灾区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救灾运动,保障了灾区群众的生活,使灾区群众顺利渡过了灾荒,取得了生产救灾工作的巨大成绩.在生产救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相关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的解决办法,形成了宝贵的救灾经验,对今天的生产救灾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灾区学校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统筹与整合各种社会援助力量的基础上实现灾区学校教育的优化与提升,是灾区学校重建必须解决的课题。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的灾后学校重建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重建的内涵和层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学校重建效率;开辟多种渠道融资,允许市场有限介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种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嘉鱼县教育战线遭受重大损失。灾后学生要入学,教师要上岗,校园要重建,一连串的问题摆到了县委、县政府面前。为切实抓好救灾复校工作,嘉鱼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救灾复校要立足“三保”: 一、救灾保学生入学 1.开辟三条入学途径。一是异地借读。全县86所学校共免费接纳灾区学生30000多人。二是临时就  相似文献   

16.
爱心直播室     
《母婴世界》2013,(6):15-15
雅安地震过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立即启动紧急救灾助学机制,派出选遣小组赶赴灾区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重建工作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灾区教育重建作为整体重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内容繁杂,时效性强,影响面广,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其有序开展。本文尝试性地对灾区教育重建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理性反思,并对其时效性特征进行集中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灾区教育的科学重建过程中急需处理好的五对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09,(9):69-72
“灾后学校制度重建”子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始终如一地以珍视灾区学校师生生命,全面激活灾区学校发展潜力。提高学校效能,为灾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现代制度支撑为归依,多方面开展调查研究,重视区域差异和灾区学校重建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重视制度重建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同步提升.课题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成果。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发生在我国大陆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破坏了灾区教育系统,汶川、北川、青川等18个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有千余所中小学受灾,极重灾区基础教育系统的受灾率超过80%.今天,如何有效地展开灾区学校重建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本刊特组发有关我国台湾地区921震后学校重建实践的探讨,以及有关学者在制度层面上的反思,以期能够为灾区学校重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夏秋,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其直接后果就是该年下半年和第二年春,灾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这给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通力合作,迅速建立起灾害应对机制,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汛救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赢得了灾区人民的信任和赞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回顾1949年防汛救灾的历史,总结党在非常情况下应对自然灾害的历史经验,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灾救灾史、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当前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带来深刻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