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  相似文献   

2.
组成是宏观概念,是从宏观角度来描述物质成分的,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因此使用“组成”时,必须与宏观概念相匹配;构成是微观概念,是从微观角度描述物质或描述分子的,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3.
一、准确理解概念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1)五个不变——从宏观的角度: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从微观的角度: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2)两个一定改变——从宏观的角度: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的角度: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相似文献   

4.
一、“宏观-微观-符号”培养化学思维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宏观可以展示物质的组成、形态和现象,微观可以说明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微粒的运动,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李院生 《考试周刊》2011,(5):183-184
"人教版"化学2的主题1是物质结构基础,涉及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本文分别从原子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角度综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利于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初步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分析所面临的难题是构建分析的微观基础,西方经济学在其框架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构建总消费需求不足和价格总水平上涨这两个宏观经济现象分析的微观基础,表明马克思经济理论依然构成了现代经济分析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关于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构成 的 (C)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这是一道以水为例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题目。因此,对于常见的、熟悉的物质,当从宏观组成上认识时,一定要准确地知道:这种物质是由  相似文献   

8.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大多数非金属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倡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从宏观到微观,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因此与物质构成相关的内容,必然成为中考关注的热点.考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例1(2010年随州市)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  相似文献   

10.
组成与构成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物质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宏观现象,推断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架设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培养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的丰富想像力,使学生掌握由宏观物体的变化联想到构成它的微观粒子的变化的思维方法.下面简要谈谈培养学生这种想像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提炼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微观互动理论将暴力视为情绪领域的产物,不同于现有的诸多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校园欺凌的新视角.依据微观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校园欺凌包含冲突情境与实际进攻两个必备要素,由"冲突情境形成—情感能量变化—情感能量不均衡—欺凌状态出现—欺凌结束"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基于此,为防治校园欺凌,教师至少可以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转变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要求1了解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电离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方法及意义.2掌握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  二、知识结构与主要内容提示1初中常见化学用语的意义与书写化学用语元素符号意义宏观: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一种单质微观:表示该元素的  原子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写,第二个字母要  写离子符号意义宏观:表示一种离子微观:①表示  个离子带多少单位的正(或负)电荷;②表示每个离子的原子构成情况书写:①写出元素符号;②在元素符号  角标出电荷数与电性化学式定义:用  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相似文献   

15.
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这部分知识后,可能有的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这样的错误认识,主要源于同学们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区分不清.从宏观上来看:纯净物由元素组成.由于水是纯净物,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来看:纯净物由微观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16.
九七年化学考纲明确要求学生: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象能力。这就要充分调动空间想象能力,将二维图形转换成三维实物。一、对称迁移、巧妙插入:例1.将甲烷分子的4个氢原子互相连接可以构成一个正四面体,下图是一个正立方体,设想将一个甲烷分子放入,碳原子将居于该正立方体的中心,黑球表示已有1个氢原子居于该立方体的一角。请在图上另画三个黑球标示其它3个氢原子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知识要求客观正确 ,因此在语言文字叙述上 ,必须正确运用词语 ,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以避免知识讹传现象发生。现就初中化学教材中“组成”与“构成”谈谈自己的理解。“组成”与“构成”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运用是有严格界限的。“组成”一词用于对宏观概念进行的描述 ,而“构成”则用于对微观概念进行的描述。如 :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但我们不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因为水是宏观概念 ,元素是宏观概念 ;又如我们可以说 :“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而不能说成“1个水分…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重读1958年高等教育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重大的教育变革,1958年高等教育大跃进深深根植于社会系络之中,受制于既有制度基础的深刻影响.依据宏大叙事与微观史实的教育政策制度分析构成了重新解读的重要特征.其中宏观层面三种文化冲突的整体背景,中观层面的地方教育权力诉求,微观层面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和基层高校管理者的行为动机与方式构成了重新解读这次变革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20.
冉波 《初中生辅导》2022,(30):69-72
<正>初中化学是同学们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而作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开端,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三个课题的内容是对分子、原子等概念的理解、细化和拓展,是从宏观视角到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变化本质的开始,从而形成“微粒观”,可以搭建认识宏观、微观之间的桥梁,建立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