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子】日本为中日关系制造了4块“绊脚石”:1.历史问题日本政府文部省近期批准了右翼组织编撰的新版教科书,其中包含美化侵略历史的内容;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有军国主义象征意味的靖国神社。这些所作所为激起了亚洲国家民众的强烈愤慨。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立场直接关系到日本的未来以及日本在全球民众特别是亚洲邻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2.台湾问题日本国内“台湾情结”浓重,与台湾现任地方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还是“台独”势力的诞生地及其主要海外基地之一。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全国…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题目 :2001年4月 ,中、朝、韩及东南亚各国就日本教科书问题提出强烈抗议 ,要求日本政府妥善处理这一问题。2001年7月日本政府通过对有严重问题的教科书不予修改的决定。2001年8月13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前往靖国神社参拜 ;2002年4月21日 ,在神职人员的带领下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2001年10月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小泉纯一郎时说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不断有起伏。……关系遇到困难时 ,总是与教科书和靖国神社这类问题有关。如何对待历史 ,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也是面…  相似文献   

3.
周兴樑 《历史学习》2005,(12):24-25
日本政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一种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官方行为,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肯定近百年来日本对外之侵略行径。因此,参拜不参拜靖国神社,早已成为一把衡量日本政府是否有诚意对以往侵略战争进行反省的政治标尺。它同时也是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间关系中一个带国际性的敏感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日本右翼政治势力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为着某种政治需求而一直对靖国神社情有独钟;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已有多位日本政府首脑(首相)及部分阁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最早以个人身份前去靖国神社参拜的是吉田茂…  相似文献   

4.
乏人问津     
2006年2月24日,日本政府作出决定,起用“中国通”宫本雄二接替任期已超过5年的阿南惟茂出任驻华大使。在选定大使人选的问题上,日本政府内部提出过多种方案。但是自2005年10月小泉一意孤行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日中关系更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接棒担任  相似文献   

5.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割台,日本陆军开始进驻接管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的激烈反抗。随着日本不断往台湾加派宪兵镇压反抗,日本明治天皇敕令《台湾宪兵队条例》颁布实施。该条例的实施是日本政府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控制、使宪兵队机构常态化的具体表现,其本质是为扼杀台湾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服务。考察日据时期《台湾宪兵队条例》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对于认清日本侵略目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朝政府向日本屈膝求和,于1895年4月11日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水相隔,唇齿相依,当割台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族人民群情激奋,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台湾人民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反对更为强烈,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台北民众“鸣锣罢市”,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中、台南一带人民发出了“桑梓之地,义与存亡”的誓言。就在台湾人民积极准备抗战时,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不顾台湾人民的死活,竟电告当时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靖国神社”刘晓东近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日本某些政界要员,相继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日本政府这种变本加厉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度愤慨,遭到了亚洲各国政府乃至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靖国神社”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9.
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基本原则政策是什么?中央人民政府确定的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一、港、台两地现有的各种民间交流交往关系,包括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基本不变。二、鼓励、欢迎台湾居民和台湾各类资本到香港从事投资、贸易和...  相似文献   

10.
该书由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主编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 5 0余篇文章 ,论题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民俗、军事及对台交往等。作者从目前所能收集的资料中 ,如数家珍地罗列缕述。从不同角度阐述福州与台湾之间的渊源关系 :从地理联系到血缘关系 ,从文化习俗到名人事迹 ,从物资交流到经贸往来。其中不少文章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如卢美松的《榕台人员交往的历史变迁》、肖忠生的《陈第台湾之行》、林仁川的《清代福州与台湾的经贸关系》、杨济亮的《福州 (十邑 )人与台湾反侵略史》、…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也要加强对日舆论宣传和文化交流,尤其要加强对日本青少年的引导,同时大力发展对日经贸关系,努力以经济利益来制约日台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一波三折,有时像乌云笼罩在人们头顶,有时又会从浓重的乌云中透出一丝阳光。随着日美两国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发表,日本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内的右倾势力急剧膨胀,他们甚至宣称要把台湾和南沙群岛包括在“日美安全条约”的...  相似文献   

13.
(四)一、一九七二年《中美上海公报》初稿中,有关台湾问题美国方面是这样声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政府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我方对此却提出了异议。后来基辛格博士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措辞:美国方面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1986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10月31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第16条第一款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本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法》第37条第二、第三项规定:“老师有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  相似文献   

15.
现代日本高级中学,是根据战后日本政府制定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以及“六、三、三、四”新学制(即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学校教育法》第41条规定:高中是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  相似文献   

16.
1982年8月17日 ,中美两国政府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在公报中 ,中国政府表明了如下立场 :美向台出售武器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 ,中国坚决反对 ;考虑到历史因素 ,中国同意美国在切实尊重中国主权的前提下 ,逐步减少直至最后终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政府在公报中作出三点承诺 :1 美向台出售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不超过美中建交后近几年的供应水平 ;2 美国准备逐步减少对台的武器出售 ;3 经过一段时间使这个问题得到最后解决“八·一七”公报  相似文献   

17.
“意见”是国务院 2 0 0 0年 8月 2 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新增的一个文种。其实 ,早在 1996年 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已正式列入这个文种。随着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施行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推进 ,“意见”已成为党政机关的重要公文种类。在实际工作中 ,“意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一、“意见”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第四款、《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款明确规定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虽然经历了从“解放台湾”到“一纲四目”乃至“一国两制”的演变,但坚持一个中国、要有两手准备、把握主要矛盾、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其不变的原则和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有效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我以台湾问题和《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为例讲述一下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首先,准备阶段:教师搜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次开幕式、关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说明和该法高票通过的信息,全班同学异质分组,每组约6人共7组,并指定或选定小组长协调负责。搜集整理信息分工:第一组台湾问题由来;第二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第三组台湾地理位置、气候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第四组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发展及关系;第五组“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分子言行;第六组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第七组有关《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资料。信…  相似文献   

20.
“台独”阴霾是有其历史渊源的,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在日据50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使“以台制台”,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化侵略政策,斩断中华化的脐带,摧毁中华化,实行“皇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