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艳芳 《青年记者》2016,(17):88-89
全国省级党报历史报纸数字化建设现状 据统计,1995年至2004年,只有15家报社投资历史报纸数字化项目,2005年至2006年,全国投入制作的有10家.近年来,向“数字报业”转型已成为全国报业的共识.2006年以来,省级党报加大对历史报纸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全国省级党报尚未完成历史报纸数字化建设的已经不多.  相似文献   

2.
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自办发行 15年前,我国自办发行的报纸仅有1家,如今已猛增到800多家,发行的报纸在国内已占40%的市场份额,为带动整个报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1985年以前,我国的报纸发行全部通过邮政渠道。1985年,为适应报业与政府财政“断奶”的体制改革和新闻市场的激烈竞争,《洛阳日报》率先打破单一的邮发渠道,第一个大胆闯新路,实行自办发行。第二年就有26家报社参加召开的首次部分城市报纸自办发行工作座谈会,肯定了这种做法。1988年,《天津日报》也投入了自办发行行列,打破了省级…  相似文献   

3.
国内新闻界     
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自办发行15年前,我国自办发行的报纸仅有1家,如今已猛增到800多家,发行的报纸在国内占40%的市场份额,为带动整个报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1985年以前,我国的报纸发行全部通过邮政渠道。1985年,为适应报业与政府财政“断奶”的体制改革和新  相似文献   

4.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作产业办,把报社当作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立足于加快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报社的“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并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报业的经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谈经营应该先从报纸的经营说起,因为报纸定位是报业经营的“坐标”,报业的经营思路是根据报纸定位确立的。报纸的定位,即这张报纸办给谁看的,也就是让哪些读者来买或订我们的报纸。如:沧州晚报定位是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报纸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地市级报纸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我国报业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许多体制性突破,像全国第一家自办发行的报社和全国地市报第一家报业集团等,均诞生在地市级报纸的新闻改革与报业体制的创新之中。因此,国内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首先给地市级报纸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报业“寒冬论”甚嚣尘上,中国报业似乎被一种消极气氛所笼罩。一些报社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收入大不如以前,业内人士大喊报业遭遇“寒流”,报业的“冬天”已经到来。更有甚者,有人断言报纸这种媒体形态在几十年后将消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报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不仅给我国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报业进人市场、参与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报社一班人必须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到“两个效益”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办好报纸带动经营报纸质量是报社生存的基础,办好报纸是报社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办成一流报纸,在广大读者中保持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创收。如果报纸办不好,失去读者,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基于这…  相似文献   

9.
彭森 《新闻记者》2000,(7):56-58
报业市场面临的两大问题 自1978年底《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家报纸尝试“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后,多数报社相继实行了面向市场的具有产业化雏形的运作方法,我国的报业经济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活力与动力,报业经营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但与此同时,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我国报业市场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报业的规模扩张与广告收入的非均衡发展。据新闻出版署的统计,截至1996年底,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共有2163种,平均期印数1787万份,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报纸种数的11.6…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走上产业化的道路。随着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报社作为产业,不仅拥有有形资产,而且拥有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研究与运用。 1、报业无形资产的特点。 报业的无形资产是多方面的。报纸作为编辑作品,报社理所当然拥有版权。报纸的名称,在依法登记后又成为报社的商标,无疑也构成报社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很多报纸在扩版与改版的过程中,都办起了大周刊,每周出一次,有的作为报社一天的报纸编发,有的附在报纸正刊的后面在同一天发行。新闻界人士称之为“大周刊”。1995年2月22日《新闻出版报》上一篇文章预测“估计今后两年,这种大专刊还将继续风行报业”。经笔者粗略统计,不计周末版周末刊,全国已有十多家报纸办起了这种大周刊,报界兴起一种“大周刊热”。  相似文献   

12.
报业自办发行的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如今,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开展自办发行,大多数报社(集团)均成立了自己的发行部或发行公司。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报业自办发行的运营成本正在不断提高,引起愈来愈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报业发行要想在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走战略经营管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1,(11):23-23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组织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强化报社的企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红建报业集团不能一哄而上,须具备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报业集团必须姓“报”。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并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办报为中心,以政治影响力强、普遍受到读者欢迎的报纸为龙头产品。即使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非报纸收入超过报纸收入后,也不能对办好报纸稍有分心。 2、报业集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报业集团必须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4、报业集团必须拥有多家媒…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报业经济这一概念是1992年由中国报协提出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2年挂牌。经过8年的各自发展,报业与资本市场开始了互相渗透,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报业涉足资本市场能否使报业扩张驶入快车道?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1995种,分属约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其中日报约有900家,每日下午出版发行的晚报约120家。由于现代报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都市化的产物,我国报纸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城区。有调查表明,我国农…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8,(1):6-6
在国家财政部正式批准人民日报社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13年以后,“报业经济”的概念才第一次公开在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会议上得到承认。1992年,中国报纸协会在江西举行全国报社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在首次提出“报业经济”这一说法的同时,明确表示中国报业已经进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开发报业经济的新时期”,清晰地发出加速推进传媒改革的政策信号。  相似文献   

16.
张睿  何生华 《新闻窗》2009,(6):98-98
报业是报纸工作、报社业务的总称。报业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办报和经营。一说到报业,有的人总是把“办报”与“经营”对立起来,有的很少考虑经营问题,有的以为报业就是抓收入,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办好报纸和抓好经营管理,对于报社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受有关部门委托,于去年初开始对全国1985年3月1日之前的报纸进行了“统一表格、通讯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八十年代,我国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去年三月一日前创刊的报纸共2192家,报社从业人员103,332人,去年二月期发总数为2亿零722万余份。经省委和省府以上机关批准、注册的1776家报纸中,1950年前创刊的108家,占6.1%;而1980年后创刊的达1008家,占56.8%,现在  相似文献   

18.
报业:面对新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近年来,面临电视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有人预言: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好日子已经走到了尽头,很快要沦为“夕阳产业”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疑问:印刷传媒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报业的前景果然如此黯淡吗?不。在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报业作为一项产业,其规模已十分庞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如美国,现有各类报纸9000多种,读者1亿多人,雇员40多万,就业人数比钢铁和汽车制造业还多(注1)。在中国,有各类报纸2000多家,年广告收入135亿元,年广告收入超亿元的报社达5…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报业单位转变发展方式 在近日举办的浙江省地市级报社(报业集团)社长论坛上,浙江多家报社就“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传播能力”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劳动报是上海新闻界最早实行内部改革的一家日报。从1993年1月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报社不仅对报纸版面进行了改革,而且在报业管理上大刀阔斧搞改革,报纸的版面由四开四版周六刊扩版为四开八版日报,今年元月又推出彩色版月末刊;报纸的质量稳步上升,采编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去年共有21人次、24篇作品获全国及市级好新闻奖,有的还获上海好新闻—等奖。报纸的发行量保持上升势头,自费订户猛增3.8倍。报社坚持每年一次双向选择工作,一大批年轻的、有志于新闻事业的记者编辑走上部室主任岗位,为报社发展增强厂后劲。近两年来,劳动报的改革,可谓“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轮子”是报纸的质量,队伍的素质;另一个“轮子”是提高报业管理求效益。由于报业管理不断完善,促进报纸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社会的好评,硬件建设步伐加快,报社的经济效益连续翻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