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呢?笔者作了初步的探析。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精心创设不同的、逐层递进式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  相似文献   

2.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创新品质的源泉。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拓展问题空间,让学生主动质疑、析疑、释疑,养成积极探究的意识和大胆表现的个性,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感到自己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期待感和探究欲,从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主体潜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要领、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强化问题意识,重视问题教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自主求知、主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些分析探讨,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一、努力创设探究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思维”是数学的心脏,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探究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探究学习材料,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和思维深度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6.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 :“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 ,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读者 ,唤起他的好胜心和创造力 ,并且给他充分的机会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数学教育家斯卡特金也强调 :“未经过人们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 ,将会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很快就会被遗忘。”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 ,巧妙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本文试就新授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激发思维方面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创设障疑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一、创设情境“诱说”。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起来,参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许多农场里的数学问题。二、矛盾冲突“激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  相似文献   

10.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发现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索与解决的不断循环反复的历史.基础教育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更是如此,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断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现实的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应用“问题创新教学法”?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其积极动脑,主动学习.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多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1)…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育家沙塔夫说过:"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成功教学的基础。"那么,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呢?一、在有效情境中使课堂生动起来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能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调动他们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其中观察、体验、思考和想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知识的源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首先要使学生喜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一位著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教得都讨厌数学 !”怎样使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我认为,课堂上乐学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现就简要介绍我在课堂教学中以疑激趣创设乐学情境的几个环节:   1.新授阶段置疑激趣。置疑即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知识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提出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即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得数学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向学,强调知识不是从外界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从自身的体验来认识。二是强调数学的实践性,从实践活动中去“创造”学习,打破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变得生动具体。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动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意识,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效的学习情感的调动,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有的放矢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本节课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漫无目的地创设情境,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泉.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性。可见,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这也充分说明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故事法 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较抽象的“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诸如“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水有没有变多了?水位为什么会慢慢升高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72):61-62
<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新教材提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生"——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创  相似文献   

18.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数学不是用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主学习的条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恰当的情境就是教学的母体。事实证明: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创设情境行之有效。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  相似文献   

20.
江水英 《学子》2014,(1):51-5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数学课堂应如何创设科学而又艺术的巧问方式,优化课堂,放飞学生思维,引导数学教学走向成功呢?一、问题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新课程指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