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问卷测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差异,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比较其在各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水平和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信息素养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要素。基于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信息素养理论,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因素问卷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问卷等为测量工具。分析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四种环境因素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的影响。选取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级进行干预实验,并在在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进而分析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Computer Self-efficacy, CSE)是心理学家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计算机的学习、培训、课程设置、用户体验研究等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回顾以往关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相关研究,从三个发展阶段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测量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这个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自拟的《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问卷》,以江苏电大422名学生为样本,对远程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以及与计算机水平、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大学生远程学习效能感总体呈中等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在专业效应上,技能效能感和课程效能感差异显著;远程学习效能感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显著相关;远程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50名艺术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测试和访谈相结合的手段,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和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此研究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习动机量表对593名民办及公办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①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公办高校大学生(t=2.479,P<0.05),独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公办高校附属二级学院的大学生(t=1.967,P<0.05);②独立民办大学生的内生学习动机水平与二级学院大学生的内生学习动机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立民办学院大学生的内生动机水平要低于二级学院的大学生的内生动机水平(t=2.703,P<0.01)。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邯郸三所大学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来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考试焦虑水平对学习成绩有间接的负性作用,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晰远程学习者在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一些特点,做了一个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将编制的问卷选取远程学习者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此外,研究还发现远程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效能感总得分在1.5以上,其中计算机操作效能感、情绪管理效能感、时间管理效能感得分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9.
远程学习效能感的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远程学习效能感问卷对207名远程学习者进行测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远程学习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效能感和特殊效能感两个维度。特殊效能感又包括技能效能感和课程学习效能感两个子维度。测查结果显示,就远程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而言,学习者的特殊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效能感。通过对可能影响远程学习效能感的因素进行考察后发现,计算机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效能感要比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高,而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习者之间的远程学习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四所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性别、生源、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各个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人口学变量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预测作用.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人口学变量和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个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课程建设的层面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从两个视角出发:宏观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存在两条发展线索,一条是指从过往“独立封闭”的计算机课程向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体整合其他课程要素的方向发展;另一条是指从过往“独立封闭”的其他课程向以该课程为主体整合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微观上,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如作为课程内容的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实施中介的信息技术、作为拓展课程资源的信息技术和作为建构信息环境的信息技术等。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视角,都应超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hanges very quickly and influences business,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in an enormous manner. Outsourcing of IT jobs to cheaper overseas labor and globalization of IT companie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Graduates of IT university courses must be well prepared to address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business, industry and every day life. Many factors in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fluence graduates’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and image.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m is to reflect technology chang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computing, business and industry demands and students’ expectations. The aim of our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 new Bachelor of IT curriculum that satisfies these requirements. In this report we concentrate our attention on two critical aspects of IT curriculum content, the modern technologies to be used to illustrat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ing, and the generic skills that each graduate is expected to acquire to get a job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examined how generic skills and disciplinary contexts are related, such investigation has not been conducted from students’ perspectives. Implications of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a generic skills curriculum have also remained unexplored.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502 first-year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students from a Hong Kong university which explored their perceived importance and competence level of their generic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motivation towards developing these skills. The results of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students were compared which revealed some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importance and competency ratings on IT skills and business students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importance ratings on most generic skills than engineering students. This study will help guide curriculum design that leverages the benefits of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mes and incorporates generic skills as part of learning outcomes within disciplinary contexts.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社会转型,因而要求社会全体成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主动地、有意识地提升信息素养,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出现与发展的根本动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体系发展为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包括全人化取向、多样化取向和主体性取向。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教育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8):33-36
本文从我国IT教育的现状和社会需求的矛盾入手阐述了IT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将国外知名IT认证融入我国IT教育的新模式,并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以及教育手段、评估手段改革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将高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给出了具体整合的实施途径:一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革高等数学教材;三是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模型化方法的使用,螺旋式上升的内容编排方式,注重数学活动,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这些特色对中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保持传统优势,发展"双基"教学;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对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和问题的考察 ,提出了以“面向全体师范生 ,切实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 ,构建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新模式的若干设想。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估改革设想三个方面。其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本构想的核心 ,其关键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学科专业教学的三个结合 ,即 :教学设计和常规媒体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相结合 ;教育技术技能的训练和评估与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以来,要改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现代信息社会的状况,就必须对课程内容、课程地方化、课程创造性、学习选择性等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探索出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克服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建网买设备的错误做法;更新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注重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正视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IT项目课程开发应遵循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向"教"与"学"的原则,并以IT项目工作过程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的前提是开展IT职位信息调研,建立IT职业能力素质模型,主要包括职业素养、通用知识技能、专项知识技能三个维度.按照项目课程设计原则和步骤,对<职业格式文档处理技术>课程项目进行设计,选择文档规范化、文档自动化、文档安全化三个项目并细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