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贵刊2005年第10期刊登了刘老师针对本人拙作所写的《这类句子就是病句》一文,笔者读后,仍未敢苟同其中的观点。在此,笔者有几个问题,想与刘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道小学语文测验题,内容是修改病句:“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命题者拟定的“病因”是犯了前后自相矛盾的错误,既然说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怎么又说陈华还没交呢?不单是命题者,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也把“他什么都好,就是太贪玩。”“、这道题全班同学都做对了,仅有小华一人做错。”、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这类句子归为前后矛盾、违反逻辑的病句。笔者在听一位老师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时,老师让学生提问题,一位学生提出“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这句话先讲“哪儿都像…  相似文献   

3.
一个星期天,波波正在家里玩积木。“我和你一起玩好吗?”突然,从门外进来这样一个句子——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面简称“大句”。)波波仔细地看了看“大句”,说:“你是病句,我才不和你玩呢!”“大句”笑眯眯地说:“你弄错了,我不是病句。”  相似文献   

4.
小语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相似文献   

5.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比较及教学广南县教研室梁正祥同义词因语体色彩的不同,可分为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如:“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中的“伯父”和“大伯”是一对同义词。其...  相似文献   

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这样一句 :“你跟爸爸哪儿都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此句是作者小时候在伯父鲁迅先生家做客时对伯父的相貌的一点看法。这句话一般不会受到老师们的非议 ,但类似此类的句子 ,则要被当做病句来加以修改了 :1家里人都看电影去了 ,只有我留在家看书。2深夜 ,院子里静悄悄的 ,只有墙角草丛中的蟋蟀还在吟唱。老师们这样做都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这些句子违反了“矛盾律”,况且从字面上来看似乎也有不妥 :1中既然全家人“都去”了 ,那么“我”怎么会留在家中 ,难道“我”不是家中之一员 ?2院中既然静悄悄的 ,哪来的吟唱…  相似文献   

7.
资料七则     
资料七则江苏/许传峰“都像”和“一点不像”“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有的人认为,这句话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其实,这种说法是符合语言习惯的。杜甫在《石壕吏》中说:“室内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相似文献   

8.
一、先看看,“我”与伯父鲁迅先生的对话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饭,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相似文献   

9.
“0”的突破     
自从“0”归为自然数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和划分。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5期蓝玉文老师在《都是“0”惹的祸》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0是偶数吗?0是合数,还是质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04是真分数吗?”笔者在教学中曾疑惑过,也和同事们讨论过,但就是没有提起笔像蓝老师这样正式“申请”过。因此,笔者读过蓝老师这篇文章后,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与同行们商榷。0是合数,还是质数?笔者赞同蓝老师的意见,教材上应注明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原因是0不能被它本身整除。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笔…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月刊》在2011年第9期刊登了郭锐老师的《"呼之欲出"误用了》一文,在2012年第4期又刊登了胡礼湘老师的《"呼之欲出"并不是"即将出现"》一文。两篇文章都对"呼之欲出"这个成语用法进行了纠误,例举了很多媒体误用"呼之欲出"的句子,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两篇文章共同的观点就是"呼之欲出"这个  相似文献   

11.
一、先看看:“我”与伯父鲁迅先生的对话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饭,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节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经验夸夸谈二、对对碰:写好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师: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由对话完成的。读了上面的短文,你认为写对话要注意什么?生:一个人说的话占一个自然段。师:哪怕只有三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老师主张这样分段,看上去清晰、舒服,眼睛不疲劳。老师改起来也高兴,一高兴就给100分。生:写对话要有提示语。师:什么是提示语?生:就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师:提示语告...  相似文献   

12.
刘春兰老师曾于2009年10月在《物理教学探讨》第10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万有引力是重力吗?》的文章。在文章中,刘老师提出了万有引力就是重力的观点,笔者对这一观点持不同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读彭志红老师《听课时,坐在哪儿好》(2006年8月22日《中国教育报》“研训在线”版)一文,学习并感动着。我们的教师确实伟大,连听课坐哪儿这样极细小极不引人注意的问题都一点不马虎,考虑得如此周到。不过,笔者对彭老师就教师听课坐的位置提出的观点和措施持有不同看法。首先,应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3期中胡敏老师的《有些知识不需要通过“探究”来获得》一文(以下简称“胡文”),笔者觉得胡敏老师对刘北荣老师文章的批评是不切实际的。胡文指出,运算符号“×”专业性强,是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才总结出来的,没有必要费周折去探究、去学习,而应引导学生多探究学习“乘法的意义”。按照胡老师的观点,似乎刘老师让学生创造50个2相加的表示方法就不是在学习乘法的意义了。什么是乘法?小学课本里这样描述: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在传统课堂中,尽管很多教师反复强调“几个几”怎样写成乘法算式,但学生仍…  相似文献   

15.
王大伟 《湖南教育》2004,(16):15-15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介绍了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第6期发表了任俊琴老师的《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究竟何指?》一文。笔者不赞成文章作者提出的观点——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是侵略台湾而不是朝鲜。笔者认为,要完整、正确地认识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首先要了解日本“大陆政策”思想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细读贵刊2002年第12期辛晓明老师写的《“扁舟”在何处》一文,颇受感动。对辛老师精辟的分析深表敬佩。但笔者认为:作者的观点不够妥当。其理由如下:辛老师在文中写到“人教版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之中,就像一叶扁舟’。”“因为比喻句除了要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切近一致外,还需要表述合乎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使之贴切、准确。”所以这个句子需要修改,并且“至少有两种改法:(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之海中,就像一叶海上的扁舟。(2)………  相似文献   

18.
看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4期中刘宝文老师的《应养成用高观点指导学生解题的习惯》一文后,我非常赞同刘老师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19.
蒋海彬 《语文学习》2010,(7):157-158
《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上有夏艺老师的《“也不止像……”是否定吗》一文。夏艺老师认为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一诗里表达了“摒弃”“单方奉献性的爱情观”。依据是“也不止像……”这些句子。“也不止像……”真的表达了“摒弃”“单方奉献性的爱情观”吗?我们试着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看到贵刊2003年第10期刘玉芳老师写的《x=3是方程,方程的解,还是等式》一文,非常激动,这也正是我们几位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探讨而没能达成共识的一个问题。笔者的观点和刘老师的有分歧,借贵刊提供的方便,今提出笔者的观点和刘老师及各位同行商榷,目的在于准确理解知识,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一、x=3是方程,从而也是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由其定义可看出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而x=3两者都具备,因此是方程,只不过是最简单的方程。既然是方程了,那一定也是等式。二、x=3不是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