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伟大的创造》,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多次了。该片播出后得到领导干部.全国政协常委.大学教授.社科院研究人员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作为参加拍摄的主创人员,我们谈谈该片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地现场,一艘披挂着“中央电视台”和“CCTV”巨幅标志的大型游轮静静地停在距离上游围堰龙口只有200米的江面上,一架印有中央电视台台标和“CCTV”字样的白色“直少直升机不时在工地上空盘旋……中央电视台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特别报道在这里全面展开。这是中央电视台继’97香港回归特别报道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大型现场直播报道节目。中国电视新闻史将以浓重笔墨记下这次特别报道所取得的若干历史性突破。把演播室和播控中心搬到新闻现场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特别报道的第一个突破就是在报道手法上…  相似文献   

3.
《航空档案》2009,(8):92-9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CCTB7)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航空档案——中国航空工业大揭秘》5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正式播出,该片播出时间长达一年。  相似文献   

4.
付春苗 《今传媒》2012,(10):74-75
大型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大鲁艺》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以百位平均90高龄的耄耋老人深情口述为线,真实再现了难忘的延安岁月,生动反映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文从传播理念和创作特点上对该片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10月14日至21日晚间黄金时间推出以"关注水环境、关注水污染"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水问》。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该片全长360分钟,分《危机》、《饮水》、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开年大戏"——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国脉》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和社会反响.为了深入研讨该片的艺术特色、创新手法、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2013年1月29日,由国家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科教频道承办的"中华文脉国家影像: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黄振春,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段勇,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显,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科教频道领导、有关专家和《国脉》主创团队参加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底,《澳门十年》即在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颁奖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本刊特约请该片主创以及部分纪录片研究专家撰文,集结成本期个案,以誌纪念。  相似文献   

8.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彩的“长芦”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和日本广播协会(以上简称NHK)签定协定,联合摄制大型连载(系列)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该片前数集在日本播映后,收看率猛增三倍,全国形成了“丝绸之路”热。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NHK的舆论宣传直接相关的。我们特约请中央电视台“丝绸之路”制片代表团团长裴玉章为本刊撰写此文,对NHK的作法和经验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9月26日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中央电视台、<经济观察报>、<求是>等媒体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媒体学者与经济学家就该片的核心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场争论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言过其实,竭力夸大《望长城》的作用和地位,认为该片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里程碑,是一次革命;同时否定过去的电视纪录片。另一种评则视过去的纪录片传统为正宗,否定《望长城》的探索实践,认为该片拖拖拉拉,随意性强,既缺乏整体的宏观构思,又没有首尾一致的艺术风格。如果肯定该片,势必使电视纪录片走人无编导、无剪辑、无解说的胡同里去。  相似文献   

12.
<正>20集大型纪录片《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央电视台近期计划完成外景的大作之一,该片基本关注点从人文历史到生存现状,瞄准的是国际市场。仅从拍摄大纲的讨论稿看,编委在主题定位、创作视角、节目形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曾祥敏 《现代传播》2007,(4):130-131
2007年6月23日至30日,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作为中宣部指定的"香港回归十周年"重点节目,该片播出后受到观众热烈反响.7月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刊编辑部承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为纪念新四军组建65周年,由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全额投资、联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文献记录片《新四军》,10月20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该片共10集,是目前为止反映新四军历史较完整、全面的一部电视片。它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是文献片的成功之作。摄制组行程5万余公里,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其中不少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有关专家认为,该片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基调健康,寓教于史,寓情于史,在党史、军史等史料把握上完全站得住脚,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片子。大型文…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由总政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承拍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一播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继2002年底该片获全军优秀电视节目系列专题一等奖之后,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评奖活动中,在电视文献片获奖总量大大压缩的情况下,《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仍然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和电视新闻学院的众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进行专题学术研讨.<我们的奥林匹克>由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以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为参照,以人物故事命运的变迁为依托.体现了"奥林匹克影响中国,中国丰富奥林匹克"的主题.该片于2008年11月在意大利获得米兰国际电影电视节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单元最高奖--荣誉花环奖,这是我国首次获得该项中国体育电视领域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7.
8月30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开始以每天一集、每集半小时的速度,播放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北京金水滴文化公司、湖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25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该片在播出之前,就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青年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6,(30):2-2
10月13日起,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拍摄的8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片最着力拍摄也最令人瞩目的,是出镜的百位老红军集体完成了最精准的长征历史表达。各集名称分别为:《英雄史诗》《路在何方》《伟大转折》《战史奇观》《民心所向》《雪山草地》《百川归海》《永远长征》。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电视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5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于5月19日开始至26日,短短的一周之内,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综艺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陕西卫视,八个轮次联动播出.该片以口述历史的纪录方式,对百位平均年龄90岁的老一辈文学艺术家进行抢救式采访拍摄,全面准确地阐释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也成为口述体文献纪录片创作新高度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南京军区政治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六集大型文献记录片《铁的新四军》,历经近一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新四军建立六十周年之际拍摄成功。日前,《铁的新四军》主创人员与有关专家就该片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笔谈,现将内容刊登如下,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