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讨论:要求下面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1)白兔和熏兔一共有多少只?(2)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几本?(3)大猴只数是小猴的几倍?2.组织学生讨论:根据给出的“公园里有8只大熊猫,2只小熊猫”,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3.让学生独立解答教材第87页准备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学生解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这道题里有几个条件?是几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2.
在简单应用题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列出算式后,老师常提问学生,这道题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计算?有的学生说成:“我是根据问题,现在还剩多少辆汽车?所以用减法。‘一天一共耕了多少亩?’所以用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说:“问题上‘一共’用加,问题上有‘倍’用除法。”也有的学生说:“我是看条件,哥哥比弟弟重10斤,所以用加法,二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一年级的3倍,所以用来法。”  相似文献   

3.
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注重简单应用题的编题训练,让学生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例如:教师先举出8支红铅笔.又举出4支黄铅笔.两手一并,然后启发学生编题.象这样用实物演示示的方法编拟应用题使学生形象地、清楚地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了一些数学名词术语(如;一共、还剩、增加、几倍、平均分等)的真正含义.给学生初学应用题带来方便,越过应用题学习的入门关.二、狠抓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训练,让学生形成“法”的定势.课始,我出示一道简单应用题,指导学生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下面分别画上直线和曲线,并要求学生复述题意,使学生认识到简单应用题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的基本结构.接着进行由“条件”补“问题”的基本训练,沟通简单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系.例如:“食堂里运来大米132袋,面粉83袋.”可补的问题有:①大米面粉共有多少袋?②大米比面粉多多少袋?③面粉比大米少多少袋?④大米面粉相差多少袋?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应用题一般要用到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方法是相互为用的。我们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把分析法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低年级十种简单应用题教学中,采取了先用综合法。后用分析法。例如小学数学第一册60页例1:“生产队有8头大牛,3头小牛,一共有多少头牛?”在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要求之后,先采用综合法讲解:这题要我们求“一共有多少头牛?”就是求“大牛和小牛一共有多少头”。题目中告诉我们有多少头大牛?(8头大牛。)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从中明白:这两道题都有两个已知的条件和一个要求的问题.然后,教师擦去表格中的线条,把它转换成例[1]形式的应用题:草地上有8只黑山羊,6只白山羊,一共是多少只羊?并带着学生读题,领会题意,找出两个已知的条件和一个要求的问题,分别用"?”和“?”作出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册简单应用题“学校里有12个,借走9个,还剩多少个?”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复述题意后,教师问。“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生:……)“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借走’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借走了9个?”(……)“题目要我们算出哪一个数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算)“如何列算式?”“结果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中的关键句 ,在题目中体现不一 ,一般有三种情况。下面以具体题目为例谈一谈我是如何抓关键句进行应用题教学的。一、关键句是题目中的问题例 1 饲养小组养 1 0只黑兔 ,1 6只白兔 ,一共养多少只兔 ?本题中关键句就是所求的问题 ,即“一共养多少只兔 ?”问题中的“一共”指“兔”之总和 ,而“兔”又指白兔和黑兔 ,这样题目中的“一共养多少只兔” ?就是求白兔和黑兔的总和。求白兔和黑兔的总和就是把白兔和黑兔的只数加起来。经过这样引导分析 ,学生就会很快列出算式 :1 0 1 6=2 6(只 )。二、关键句是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例 2 饲养小…  相似文献   

8.
题目根据图中的条件,求每只棒棒糖多少钱?分析与解:对两步及两步以上应用题,要先找出并算出中间问题。那怎样想中间问题呢?⒈从条件想起。从图中看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三个:一箱棒棒糖一共48元,里面装12盒,每盒有8只。根据“一共48元,里面装12盒”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中间问题:每盒棒棒糖多少钱?⑴每盒棒棒糖多少钱?48÷12=4(元)=40(角)⑵每只棒棒糖多少钱?40÷8=5(角)⒉从问题想起。要求每只棒棒糖多少钱,需要知道这箱棒棒糖的总价格和总只数,而总价格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棒棒糖一共有多少只?”这个中间问题。⑴棒棒糖一共有多少只?8…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除要求学生解答足够的练习题外,还必须加强自编应甩题的教学。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一、要求学生填出应用题的已知数或把题里的条件填完全。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表达能力较差,要求他们独立编出应用题是有一定困难的。开始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练习,只要求他们填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或填充题里所缺的条件。如第四册第76页第5题“你的语文课本的定价是____元,数学课本的定价是____元,买这两本书一共要多少  相似文献   

10.
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教师从“平均分”导入,出示两个准备题: (1)有14只兔子,平均放在7只笼子里,每只笼放几只? (2)太湖汽车厂去年上半年一共制造汽车1440辆,平均每个月制造汽车多少辆? 教师分析两题的数量关系后,归纳出了“总数÷份数=平均数”的规律。然后指出:“这两道题目的总数,是直接告诉我们的,如果题目里没把总数直接告诉我们,应怎样去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呢? 随后,教师将第2个准备题改为正式例题:“太湖汽车厂去年1~6月汽车产量分别为200辆、210辆、230辆、250辆、250辆、300辆。平均每个月制造汽车多少辆?”并进行新课的教学。最后,在教学的总结时指出:“求平均数”和“平均分”实际上就是一回事情。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年级越高,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就越突出。应用题教学难,有其客观的一面,但低段应用题教学中望文生“式”现象的存在,从一个侧面又增加了中高段应用题教学的难度。一次到乡村学校搞教学调研,我看到学生数学作业正确率普遍很高,于是想听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指着刚做的一道应用题问学生:“这题为什么用乘法做?”想不到学生答得很干脆:“求一共是多少,当然用乘法做。”他还告诉我一个“诀窍”:求一共是多少,要看单位,单位相同用加法做,单位不同就用乘法算。这个“诀窍”的直接结果是:学生见“多…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是用词语组合来表述其内容和提示数量关系的 ,叙述时要用到诸如 :“一共、还剩、增产、节约、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这些词语有的阐明了题目的事理 ,有的反映题中数量关系 ,有的甚至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起着制约和规定性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数学关键词语的教学 ,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研究和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钥匙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的教学要结合题意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如(1)同学们种树 ,先种了 8棵 ,又种了 17棵 ,一共种了多少棵 ?(2 …  相似文献   

13.
一、讲解复合应用题应该正确地运用五个解题步骤。算术应用题可以分为简单的和复合的两种。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指导儿童解答复合应用题,一般应按下面五个步骤进行:1.认识应用题的条件:认识应用题的条件,就是要求儿童了解应用题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其方法是多样的,如果题意比较复杂,可由教师读题,并讲清其中带有关键性的词语,然后摘录条件与问题。如:“一只轮船从甲港开到乙港,再从乙港开回甲港,共用了14日8小时。其中在两地装货卸货的时间共是2日18小时,开去用的时间比回来用的时间多4日2小时。开去和回来各用了多少时间?”在教这一题时,教师除了读题外,还应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应用题“小红每分钟做3道数学题,做了15分钟,而小强在同样的时间内做的数学题是小红的2倍。他们两人一共做了多少道数学题”时,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分析:要知道他们两人一共做了多少道数学题,就必须知道小红和小强各做了多少道题;而要知道小强做了多少道题,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与同事闲聊时,问他们:“学生是不是教育的资源?”同事们都说是。“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资源?”同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回答的很模糊。问完他们,自己也在想,学生到底是不是一种教育资源?一日,一位教师教学《加法应用题》一课,当他给学生讲解“树上有8只鸟,又飞来了7只,一共有多少只”时,一位学生举手,也说一个题目:“妈妈昨天买来了15个果冻,我吃完了,要妈妈今天再给我买20个果冻。”没说问题他就坐下了,老师请他再补充上问题。“妈妈一共给我买来多少果冻?”经他这么一说,其他的学生也跟着来了,也要出题目。有爸爸买鸡蛋,又买萝…  相似文献   

16.
在二年级的一节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养鸡场有母鸡23只,公鸡30只,?不待我提问,已有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这道题只有两个条件,少了一个问题。”这个回答正是我期待的。“那根据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提什么问题呢?”更多的小手举了起来:“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小朋友的回答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也达到了我出示这道题的目的。这一题似乎可以过去了,可胡迪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小手举起又放下。“胡迪,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亲切地问。胡迪迟迟…  相似文献   

17.
复习的重点 1.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必须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复习时,要突出抓好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1.列关系式提中间问题。例如:“和平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6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8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解答时从分析问题入手,列出关系式:三年级人数+四年级人数=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引导学生进—步分析关系式,三年级人数题中已经告诉,四年级人数题中没有告诉,那么就要先求“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就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的“简化教学”,就是简化应用题的条件,使学生深刻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句,接着简化题中条件,然后进行数量代换。例如: 小红上星期六下午割草87斤,比小华割草斤数少17斤,小华割草多少斤? 解题的步骤是:  相似文献   

19.
人民都这样说,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话没错。可是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着眼点何在?有规律可循吗? 我想就解答简单应用题而言,分析数量关系的目的在于促成应用题向相应的文字题转化。而分析应用题的着眼点是表达数量关系的中心词语,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相差”、“倍”、“平均”、“几分之几”等等,也就是题中所叙述  相似文献   

20.
许多小学生在作业或考试时“见应用题色变”,解题时会经常发生错误,解应用题的能力很弱。如何解决这一小学生“恐惧”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读”“审”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应用题的能力。一、“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要引入“读”,让学生掌握读题的策略,在读题时抓住关键性词句、抓准数量关系、联想实际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