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话不假。暑假去朋友家,发现她的书架上摆着一本《于永正与语文教学荟萃》,我拿起来翻了翻,慢慢地陶醉在其中,于是借回家看。因为是借的书,因为敬仰书中主人公,所以每当拿书时,总要洗净手,才慢慢地翻阅。读着读着,一位慈祥而又令人仰慕的老人仿佛出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2.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后面安排了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练习。教学中,我效仿于永正老师激励学生反复读课文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十年前,初为教师的我读了前辈们向我推荐的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这本书中的实例和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引导着我的教学工作。近期,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从书中《熏锅屋》一文中又受益颇多。说起"熏锅屋"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解。于永正老师是徐州人,当地人管厨房见"锅屋",套用徐州的一俗语,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思为新盖的厨房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于老师认为,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评、议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讲课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像是听相声,小品一样开心,这是为什么呢?这充分说明听于永正老师的讲课是在进行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注意体现语文教学的美的魅力,给学生以审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提高语文素养。我对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美感,做了一些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于永正,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几乎人人皆知,因为大家经常听他的课,读他的文章。可以这样说,于永正是当代最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最近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于永正教育文集》(6卷,近200万字),让我读出了一个智者、一个仁者、一个教育家于永正。下面仅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为例,看看于永正为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都有着哪些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箴言。  相似文献   

8.
丁磊 《成才之路》2010,(25):35-3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散文的教学最富美感,诸如,《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等优秀篇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于是我常想:语文教学能否就像散文教学一样?经过实践我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像一篇散文,语文教学就要走散文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味蕴藏在朗读里。朗读是教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美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情意绵绵的朗读中读活文本,读出诗情,读出画面,品出诗味,感悟诗韵,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香。教学《山雨》一文,我巧引学生读文想画,品味雨声,体味雨景,读出醇美的语文香。  相似文献   

10.
于永正老师曾说:‘煮书'就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诵读,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借《推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煮书的阅读方法,确立煮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崇拜于永正老师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1998年,在《江苏教育》上,我读到《这里是一片语文教改的"芳草地"》一文,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语文教改。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于永正先生的名字,也见识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此后,《江苏教育》上陆续刊发了于老师的《导入的艺术(上)》《导入的艺术(下)》《"熏锅屋"》《说"和谐"》等  相似文献   

12.
回忆我4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课例——《跳水》《田忌赛马》和《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们生动而集中地体现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三次飞跃。上个世纪80年代,我的代表课例是《跳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正>读了李光烈老师的《让学生爱上语文》,心中很有感触。我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李光烈就是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4.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5.
张昕颖 《考试周刊》2010,(41):58-58
201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以诸多启示。于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解读了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于老师讲述的《人生是花,语文是根》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他回忆了自己的女儿在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就职时.因为古文功底深厚促使了和外商谈判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0多年,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钱卫香 《快乐阅读》2013,(30):42-43
作为一位在农村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去年我有幸看到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突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读是根本"这一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做了把新尺子,《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我们更清醒认识到:语文,"读"是根本。  相似文献   

20.
<正>于永正老师曾说:"‘煮书’就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诵读,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借《推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煮书"的阅读方法,确立"煮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